山西博物院:一馆藏尽五千年晋地风华

大鱼海鹏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滨河西路北段13号,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培育对象。</p> <p class="ql-block">其前身为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改称山西省博物馆。2004年新馆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2005年对外开放。2019年7月,山西博物院分馆——山西青铜博物馆正式开馆。</p> <p class="ql-block">建筑规模: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馆藏文物:据2025年7月山西博物院官网显示,馆藏共计658,253件/组,其中珍贵文物40,878件/组,包括一级文物1650件(组)。藏品主要来源于考古出土和征集积累,尤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陈列展览: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天下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玉韫华夏、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此外,还经常举办各类临展和特展,如晋国文物精华、山西佛教雕塑艺术等展览,并在国内外巡展。</p> <p class="ql-block">来到三楼,“民族熔炉”展厅中,胡傅酒尊、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虞弘墓石椁等文物,展现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波澜壮阔。胡傅酒尊作为西汉的盛酒器,体现了汉代青铜艺术和技术的高超水平;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其艺术风格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非常接近,是北魏时期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虞弘墓石椁雕造精美,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它见证了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繁盛。“佛风遗韵”展厅内,一尊尊精美的佛教造像,或庄严肃穆,或慈悲祥和,诉说着佛教在山西这片土地上的传播与发展,那细腻的雕刻、生动的神态,无不展现着古人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以及卓越的艺术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所获荣誉:曾先后获得鲁班奖、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单位、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等荣誉。</p> <p class="ql-block">沿着历史的长河继续前行,“晋国霸业”展厅内,晋侯鸟尊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明星。它作为第一代晋侯燮父的祭祀礼器,也是山西博物院的院徽原型,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 ,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高冠直立,形体丰满,两翼上卷,凤鸟背上还有一只小鸟静静相依,成为器盖上的捉手,全身布满纹饰,栩栩如生。与之交相辉映的晋侯苏钟、侯马盟书等文物,也仿佛在重现晋国当年的辉煌霸业,那些铭刻在青铜器、玉石片上的文字,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明的传承。侯马盟书作为中国现今考古发现最早的毛笔字,更是为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及古文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戏曲故乡”展厅里,多彩的金元壁画和砖雕,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戏曲繁荣的时代,让我们感受到山西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发源地之一的独特魅力。而在“天下晋商”展厅,商铺和大院的场景复原,以及晋商的票据、账本等文物,生动地再现了明清时期晋商称雄商界的艰辛与荣光,晋商诚实守信、勇于开拓的精神,也在这些文物中得以传承。</p> <p class="ql-block">在山西博物院,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一个展厅都是一部生动的史书。它不仅是山西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更是一扇让世界了解山西、让山西走向世界的文化之窗。当我们穿梭于展厅之间,与这些古老的文物对视,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晋地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这里,是三晋大地的历史回音壁,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篇章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