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云南师范大学”的牌匾上,这座校门不仅是一所大学的入口,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p> <p class="ql-block">国立西南联大是战火淬炼的教育圣地,汇聚了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名师,在1938年从北京到长沙,再到昆明坚守学术薪火,它见证了特殊年代里中国教育的不屈脊梁与文化传承的伟大力量。</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2日,我们怀着无比崇拜和敬仰的心情走进了这所学校。</p><p class="ql-block">临近校门,一张泛黄的历史照片吸引了我的目光。照片上方的“西南联大”四个大字,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不屈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亭”座落在一处幽静的树丛中,亭子周围绿树成荫,草坪整齐,仿佛时间从未流逝。</p> <p class="ql-block">亭柱两边书着一副对联:上联是“误国恨愚顽,茅舍土阶看寇骑纵横,南渡岂甘循覆辙”。</p> <p class="ql-block">下联是“育才集贤俊,藜羹布褐讲天下兴亡,北归终已奠神京”。</p> <p class="ql-block">“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亭”标志性建筑由三面菱形组成,其寓意着西南联大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联合创办。</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汇聚三校师资,形成了“清华严谨、北大自由、南开活泼”的学风。产生了闻一多、林徵因、金岳霖…等著名学者。</p> <p class="ql-block">八年期间培养了八千余名学生,包括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和两弹一星的功勋趙九章、郭永怀、陈芳允、王希季、楊嘉墀、邓稼先、朱光亚、屠守锷…等。</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还培养了众多杰出校友,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雕像背后是高大的树木与现代建筑,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p> <p class="ql-block">离雕像不远,有一个砚池,池旁有一座称为“人民教师”的塑像,只见她手持书本和地球仪,守护和见证着在这里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牌坊前,许多穿着不同颜色衣服的游客在那里拍照留念。他们凝视着牌坊上写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仿佛在提醒我们那段不可遗忘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在一组大型雕塑前,由多个石块组成12.1字号特别醒目,这是历史对12.1运动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在绿树、鲜花丛中,安放着三尊铜象。这是梅贻琦的铜像。铜像下方的石碑上刻着“梅贻琦 1889-1962”。</p><p class="ql-block">1931年一1948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p> <p class="ql-block">蒋梦麟,时任北京大学校长。</p> <p class="ql-block">张伯岑,时任南开大学校长。</p><p class="ql-block">为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创建和发展,他们三人作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国立西南联大培养了著名的科学家楊振宁、李政道、邓稼先、朱光亚……等各类杰出人才,他们在各行各业都做出了卓越贡献。</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立有许多石碑,这些名人名句充满哲理,令人深思,仔细品味,将给你的人生带来莫大的启迪。</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块刻有文字的纪念碑,碑文记录了为新中国诞生献出生命的烈士事迹,碑文下方写着“云南师范大学校友会”。背景是绿树与灌木,仿佛在默默守护这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一张关于“一二·一”运动始末记的文档展现在我眼前,详细记载了民国三十五年二月的历史事件。背景为博物馆内的展板,文字清晰,内容详实,仿佛在讲述那段不可磨灭的学生运动历史。</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精神的核心就是“刚毅坚卓”,这一校训凝聚了西南联大师生在困境中坚守学术追求与爱国情怀的精神内涵,这一精神不仅成为教育机构传承核心,更激励当代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