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简称“豫”,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距今六七十万年前中原地区就有原始人类活动。秦朝时期,在今河南境内设置三川郡,下置“河南县”,是“河南”作为正式政区名称的开始。河南是中华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区,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兴业。<br> 1993年5月到访了洛阳、登封;<br> 2003年9月因工作关系到访郑州,不过没留下影像资料;<br> 2011年6月到访了焦作、安阳;<br> 2023年10月到访了洛阳、登封、郑州、开封。<br> 一、洛阳<br> 洛阳因牡丹花而闻名,简称“洛”,古称神都、洛邑、成周、洛京,洛阳居天下之中,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西周“何尊”的青铜器上,其铭文将洛阳平原称为“中国”,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城市。我们游历了王城公园、白马寺、龙门石窟、明堂天堂、洛邑古城、丽景门、建设中的小浪底水库等,由于小浪底水库当时为一片施工工地,所以没留下影像资料。<br> 👆王城公园始建于1955年,是我国第一座王城遗址公园,因坐落于东周王城遗址之上而得名,是遗址公园、洛阳牡丹花会发源地及主会场。公园可分为牡丹观赏区、历史文化区、大型游乐区和动物园四大景区,并形成了“牡丹争艳、周鼎雄踞、丹香迎宾、靓思飞瀑、河图洛书、凤阙映毂、乐台钟声、甘棠洲”等特色鲜明的景观。 👆牡丹仙子塑像 👆网上下载的白马寺全景俯瞰图,右边灰色屋顶为白马寺,左边红、黄、白屋顶为泰国-缅甸-印度佛殿苑。我们从出入口碑坊进入,直行正门、天王殿、大雄殿、千佛殿、接引殿、毗卢阁、左拐至释源陈展馆、泰国-缅甸-印度佛殿苑,回到出入口,结束行程。 👆碑坊,出入口。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祖庭”。 👆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马寺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 👆山门即寺院的大门,为牌坊式拱券三门洞,正面镶嵌“白马寺”匾,由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愿门”的“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门”之称。 👆1993年5月到访时山门外各种小铺摊位众多,热闹非凡。 👆山门外有两匹石马,左右相对,头戴辔络,身置鞍鞯,性情温顺,雕工精细,相传为汉代的驮经之马,实为北宋太师太保魏咸信墓前的石像。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德浩法师住持白马寺,将石马迁置于山门前。 👆山门两边的钟鼓楼 👆天王殿为高台歇山式建筑,初建于元代,明代重建,殿内正中安置着从故宫运来的雕龙贴金佛龛,内供明代“夹纻”大肚弥勒像像、四大天王像、韦驮天将像等。 👆天王殿背面 👆天王殿后面为大雄殿,东拍西拍却把大雄殿漏了,好在找到1993年拍摄的。大雄殿始建于唐宋,元代重建,明代改建,为高台悬山式建筑,内供释迦、阿弥陀、药师“三世佛”,韦驮、韦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23尊元代夹纻造像,韦力天将泥塑像等。 👆大佛殿始建于元代,明代重建,后又多次修葺,高台歇山式建筑,双下昂六铺作斗拱。是寺院佛事活动场所,也是僧人早晚课诵的地方。内供释迦佛、文殊、普贤二菩萨,迦叶、阿难二弟子、供养天人、观世音菩萨等塑像。 👆大佛殿背面 👆两边的花园及亭子 👆接引殿原为明代建筑,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毁于大火。光绪年间(1875—1908年)重建,硬山式,内供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像。 👆毗卢阁高耸竖立于清凉台上,是白马寺最后一座大殿,殿顶为重檐歇山式,内供毗卢佛、文殊、普贤二菩萨。 👆据记载,永平十年(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在“鸿胪寺”暂住。此后,汉明帝敕令在洛阳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在这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以后的150多年时间里,有192部,合计395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释源陈展馆 👆2014年白马寺泰国风格佛殿落成庆典暨恭迎佛舍利佛像开光法会隆重举行 👆2014年白马寺缅甸佛塔苑竣工,6月举行了盛大的“缅甸风格佛塔苑落成庆典暨安奉开光法会”。 👆2010年白马寺举行盛大的印度风格佛殿落成仪式 👆龙门石窟景区大门。龙门石窟景区主要由西山石窟、东山石窟、白园和香山寺四大景点构成。 👆西山石窟全景图。景区内多为皇家石窟,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 👆西山石窟及龙门桥。龙门石窟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3年)前开凿。公元493年至528年间,塑造了适合中原地区汉民族审美和文化的“秀骨清像”的佛像,修建了古阳洞等。唐朝时期历经四帝建造佛像,包括潜溪寺、宾阳南洞等。宋代龙门石窟为保护卢舍那雕像,加盖了9间木构屋檐式建筑。清代,乾隆帝游幸龙门,在龙门香山寺留下御碑亭。 👆龙门桥是传说“鱼跃龙门”的发生地,雄伟秀丽,倒映在澄澈的伊水之中,晕染得山水共一色。 👆宾阳三洞是北魏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皇家洞窟,是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后祈福所营造。 👆宾阳中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洞内供奉三世佛,即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佛。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主佛释迦牟尼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长。由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袈裟。释迦牟尼左右侍立二弟子、二菩萨,左右壁还各有造像,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博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 👆宾阳中洞北侧力士像 👆宾阳北洞内的洞中主尊阿弥陀佛,他端坐在方形座上。佛像左手下垂,右手向前伸出三根手指,由于大拇指被破坏,所以如今呈现出来的手势像极了人们现在拍照时伸出的“剪刀手”。 👆宾阳南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北魏废弃的基础上又续凿而成,为其生母长孙皇后做功德而建。洞中主佛为阿弥陀佛,面相饱满,双肩宽厚,体态丰腴,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风格。 👆摩崖三佛开凿于唐代武周时期(约690年),主体造像包含七尊未完工石雕,主尊为弥勒佛坐像,两侧分列两尊结迦坐佛及四身立佛,罕见的三佛并坐布局与弥勒主尊组合为武周时期特有。该龛开凿与武则天借助弥勒信仰称帝直接相关,主尊弥勒象征武氏政权合法性。 👆不知名的洞窟 👆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是在宫中二品女官姚神表和内道场智运禅师的主持下,专门为唐高宗和武则天开凿的功德窟,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即公元680年。 👆很多洞窟空着,有的被盗、有点被破坏、有的自然风化,令人遗憾。 👆卢舍那大佛位于奉先寺,传说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梵语“卢舍那佛”即光明普照、光辉普遍之意,是源自古代日神崇拜的太阳神信仰而来。 👆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 👆大佛左侧佛像 👆左侧放大,侍立的是迦叶、阿难。年长者迦叶,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肃穆持重,传说是个苦行僧。年轻者阿难,丰满圆润、温顺虔诚,因长于记忆,被称为“多闻第一”。 👆左侧放大 👆大佛右侧佛像 👆右侧放大,文殊,普贤二菩萨,头戴宝冠,身披璎珞宝珠,肩搭帔帛、下束长裙,体态婀娜,颇有雍容华贵、端庄矜持的气质。 👆右侧放大,天王和力土造像充满动感,北壁的北方多闻天王,身披铠甲、单臂托塔,足踏地鬼,威武雄壮;二力士则赤膊袒胸,面目狰狞,足踏小鬼、勇猛逼人。 👆右侧放大,天王和力士足踏的地鬼。 👆明堂由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建成。唐垂拱四年(688年)正月,明堂落成,号曰万象神宫。2012年4月10日,明堂重现。 👆明堂又称万象神宫或通天宫,为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举行的礼仪场所。 👆明堂内部分为上下两层。一层围绕中心柱遗迹,设置明堂沿革厅、明堂大享厅、武皇政绩厅、武皇文化厅、隋唐城建厅、明堂影视厅、明堂规划厅7个大厅。 👆明堂二层为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武皇万象神宫 👆天堂,始建于689年。2011年初,在遗址上,天堂重建,重建的天堂外观五层、内有九层。天堂,号曰通天浮屠。紧邻明堂西北部,为武则天宫内礼佛道场,是武则天感应四时、与天沟通的御用礼佛圣地。 👆大殿正前方,是一 幅长22米的《万国来朝》壁画。表现内容为大唐武则天执政时期,女皇武则天于洛阳明堂接见百余外国使节的宏大历史画面。 👆上方的灯饰以“凤凰”为主题,体现天下太平、吉祥和谐的时代特征,展现凤凰齐飞、百鸟朝凤寓意。 👆天堂五层——法宝阁 👆天堂七层——佛缘厅可静静欣赏唐代宫廷禅茶表演。 👆七层房顶的灯饰 👆顶层阳台上远眺明堂和应天门 👆远眺洛阳市区 👆洛邑古城,洛邑创建于西周初年,洛邑即雒邑,西周成王时由周公主持加以扩建,称成周城;战国时改称雒阳;三国时改雒为洛;后经过隋、唐的兴建,洛阳城池的规模日渐扩大,而洛邑古城正是其中的一部分重要里坊区。 👆文峰塔始建于北宋,明末毁于战火,清初重建。是洛阳市为数不多的古塔之一。该塔是一座密檐式砖石塔,呈四方形。旧时,塔内供奉的文昌星和奎星是读书人的守护神,人们建造此塔祭祀二神,并为其取名“文峰塔”,旨在祈盼洛阳文化昌盛,多出状元。 👆来到这里似穿越到古代,老老少少们穿着古装,坐东站西,不时打卡留影。由此衍生了新产业,旅拍和租借古装。 👆丽景门,是金明洛阳城西门,始建于金兴定元年(1217年),2002年重建。 👆整个丽景门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景桥、护城河等部分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干浮云,气势磅礴,有“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的美誉。 二、登封<br> 登封市由郑州市代管,地处郑州市西南部,唐天册万岁二年(696年),女皇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以示大功“告成”,改嵩阳县为登封县。登封拥有“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岳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少林功夫等众多世界级名片。我们游历了少林寺、嵩阳书院。少林寺因电影而闻名世界,据说欧美人对少林功夫崇拜的五体投地,以为中国人人都会武功,只要你稍有架势就会拜你为师。<br>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禅宗祖庭和少林功夫发源地。因寺院坐落于嵩山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印度高僧菩提达摩在此面壁九年,首传禅宗。唐代初年,少林十三棍僧救驾秦王李世民,得到了唐王朝的大力支持,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这是进门的石碑坊 👆到此一游,必须留个合影。 👆景区内除少林禅寺外,还有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塔群-少林寺塔林、大型功夫表演、达摩洞、三皇寨等。 👆少林武术馆,是大型武术表演的场馆。 👆先观看少林武功表演 👆随后来到山门,山门为少林寺大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修建,1974年重新翻修。门额上有清康熙帝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六字印玺。山门前有石狮一对,雄雌相对,系清代雕刻。山门的八字墙东西两边对称立有两座石坊,东石坊外横额:“祖源谛本”四字,内横额“跋陀开创”;西石坊内横额:“大乘胜地”,外横额:“嵩少禅林”。常住院的建筑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另外,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达摩洞、甘露台,西南有二祖庵,东北有广慧庵。寺周还有同光禅师塔、法如禅师塔和法华禅师塔等古塔10余座。 👆经甬道过碑林后便是天王殿,天王殿位于碑林的尽头,以供奉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而得名。该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进门有天下第一祖庭隔屏,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三间重檐歇山顶殿堂,外面有两大金刚,内里则是四大天王像,威武雄壮。 👆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后,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三大佛殿。1986年重建,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的神像,殿堂正中悬挂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宝树芳莲”四个大字,屏墙后壁有观音塑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 👆大雄宝殿两侧的钟楼和鼓楼。1996年重建。钟楼前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 👆藏经阁位于大雄宝殿之后,又名法堂,明代所建,1994年重建,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内供有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国弟子于1996年揖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在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大铁锅,明代万历年铸造,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锅。藏经阁的东南面是禅房,是僧人参禅打坐的地方,对面的西禅房,则是负责接待宾客的堂室。 👆西方圣人殿位于立雪亭后面,又名千佛殿、毗卢殿,是寺内最后一进、现存最大的殿宇。殿内的壁画是少林寺壁画中的珍品,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罗汉毗卢图”,色彩艳丽、构图和谐,衣袂飘飘,展示了唐代壁画的高水准,殿内正中还供有毗卢佛铜像和白玉释迦牟尼像。其东侧有白衣殿,西侧有地藏殿。 👆地上基座的神兽雕刻,神兽的头被游客摸得油光铮亮,以祈求身体安康富贵吉祥。 👆塔林位于少林寺西约300米的小山脚下,有唐、宋、金、元、明、清及现代砖石墓塔231座。因塔类繁多,大小参差,高低不同,粗细不一,形式多样、排列散乱,看似茂林,故称为塔林。 👆嵩阳书院仪门为牌坊式建筑,上书“高山仰止”四字,设置仪门旨在提醒学子注意言行举止、不要失礼。“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原出于《诗经·小雅·车辖 》。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大唐碑,全称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唐天宝三年(774年)刻立,位于书院门口西侧,是纪念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练丹医病而立,是河南现存最大的碑刻。 👆嵩阳书院是中国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司马光、范仲淹、朱熹等在此著书讲学。宋代名儒程颢、程颐在此创立“二程理学”,以理学著称于世。门额横匾书:“嵩阳书院”四个大字。原匾为宋代大书法家苏东坡的墨宝,现为当代书法家宋书范书。 👆先圣殿在二门之后,殿门额横匾“先圣殿”三字,门联为:“至圣无域浑天下;盛极有范垂人间”。殿内中央供奉圣先师孔子站像,左右两侧为颜子、子思、曾子、孟子四大贤人线刻图像。西墙为孔子弟子72贤人传略和12先哲画像。东山墙有儒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的介绍。此殿是当年学生拜谒儒家始祖孔子的地方。 👆讲堂为一座面阔三间、硬山卷棚式建筑,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当年给学生授课的地方。,这里也是“程门立雪”典故的发生地。 👆门额横匾书“讲堂”二字,门联是:“满院春色催桃李;一片丹心育新人”。殿内设教案、课桌、课椅等教具。 👆殿内墙上发布学规及课程图 👆我们也不忘坐上课桌椅,认真听讲一番,仿佛回到学生时代,同吃同住同读书,真是美好的回忆。 👆古代儒家倡导有道统就有治统,因为“治统得道统而盛,道统赖治统而光。”祭祀道统三圣人,是嵩阳书院的传统,在中国古代书院中,唯有嵩阳书院保存此种祭祀形式。柱联为清末政治家林则徐所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泮池位于道统祠前,池上架拱桥以通往来。相传孔子家居泮水之滨,少年常在泮水边读书。后人为纪念孔子,就在学宫或书院里修建泮池,示不忘先师之意。古代嵩阳书院凡科举考中的学子,都要在这里举行绕池三周仪式,表示不忘先师教导、永效先师博学品德,安邦治国益于天下。 👆藏书楼是嵩阳书院现存最后一进建筑,是古代书院贮藏书籍的地方。始建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河南巡抚王日藻捐俸银而建;清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翻修于1989年。 👆书院内的两棵汉武帝御封将军柏距今4500余年,树龄之古老,举世罕见。 三、郑州<br> 郑州简称“郑”,河南省省会,史谓“天地之中”,古称商都,今谓绿城,地处河南省中北部,黄河中、下游分界处,中国八大古都之一(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杭州、安阳和郑州)。我们游历了花园口,虽到访了几次,但仅仅点了个毛。<br> 👆顺路匆匆一瞥,黄河花园口景区,休闲娱乐的胜地,也是众鸟飞游的天堂。 👆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1938年6月,国民党军为抵御日本侵略军继续西犯,策定在郑州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以水代兵,使日本侵略军企图从郑州沿平汉铁路进攻武汉的计划遭到阻挠。但此次掘堤事件,造成黄河改道长达8年零9个月之久,形成了一个灾难深远的"黄泛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致使豫、皖、苏三省四十四县市受灾,近九十万人死亡。 四、焦作<br> 焦作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三千年的建城史,古称山阳、怀州、怀庆府。地处中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合部,是郑州大都市区门户城市、中原城市群和豫晋交界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我们游历了云台山景区——小寨沟、红石峡、茱萸峰等。<br> 👆云台山风景区位于焦作市修武县境内,含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子房湖、茱萸峰、叠彩洞、猕猴谷、百家岩、万善寺等十一个景点,是一处以太行山岳丰富的水景为特色,以峡谷类地质地貌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集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身的科普生态旅游精品景区,因山势险峻,峰壑之间常年云锁雾绕而得名云台山。 👆小寨沟景点 👆猕猴谷 👆山峦叠翠 👆寿石 👆溪水潺潺 👆蝴蝶石 👆红石峡景点 <p class="ql-block">👆风景区精华所在,整个峡谷,由红岩绝壁构成,属于中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崖壁通体的赤红色,故称“红石峡”。</p> 👆茱萸峰景点,俗名小北顶,又名覆釜山,因其形貌似一只倒扣的大锅由而得名。 👆峰顶有真武大帝庙、天桥、云梯。相传,王维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隹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即于此峰有感而作。 👆峰腰有药王洞,相传是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炼丹的地方,药王洞口有古红豆杉一株,树干粗达三人合抱,枝繁叶茂,树龄在千年左右,是国内名木。 五、安阳<br> 安阳市古称相州、彰德等,简称殷、邺,位于河南省最北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也是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有"七朝古都"之称。我们游历了红旗渠、殷墟博物馆等。<br> 👆红旗渠初叫“引漳入林工程”,位于南太行山东麓的林州市,是林州人民在共和国最困难时期,历时10年,在太行山悬崖绝壁上修建的、全长1500多千米的伟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人工天河”“中国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人文与山水最完美、最和谐组合的经典景区”。这是分水苑景区大门,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一、二、三条干渠的地方,也是红旗渠纪念馆所在地。 👆络丝潭是著名胜迹漳河九峡十八断中最为壮观的一段,水在上游谷底汇集下跌形成半环形瀑布,势如壶口。 👆南岸的望潭亭及神龟洞 👆高高的崖壁上镌刻有“小三峡”三字,可乘游船领略“小三峡”风光。 👆这里是山西、河南、河北三省的交界处 👆青年洞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洞长623米,从太行山腰穿行而过。 👆虎口崖位于凌云亭东,崖峰耸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象老虎张开的大口。 👆一线天 👆殷墟位于安阳市殷都区,横跨洹河两岸,是中国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殷墟主要有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后冈遗址和洹北商城遗址等部分组成,其都邑格局是东亚早期城市的典型代表,以出土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著称于世。殷墟和甲骨文的发现挖掘,把中国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司母戊鼎 👆殷墟博物馆 👆甲骨文碑 👆甲骨文的演变 六、开封<br> 开封简称“汴”,古称大梁、汴州、汴梁、汴京、东京,河南省原省会。位于河南省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有4100多年建城史和建都史,历史上有八个朝代(夏朝、魏国、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在此建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 。我们游历了清明上河园、山陕甘会馆、开封府等。<br> 👆清明上河园是以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主要建筑有城门楼、虹桥、街景、店铺、河道、码头、船坊等。园区按《清明上河图》的原始布局,集中展现宋代诸如酒楼、茶肆、当铺、汴绣、官瓷、年画等现场制作;荟集民间游艺、杂耍、盘鼓表演;神课算命、博彩、斗鸡、斗狗等京都风情,并根据宋氏历史故事表演“文包武杨”及宋代婚礼习俗等节目。这是迎宾门,开园前有包公迎宾表演。 👆虹桥是飞架在汴河之上。据史书记载,汴河始于战国的魏,通于隋,畅于宋,上起河洛,下至淮泗,直通长江,为北宋南北贯通的大动脉。在当时的东京城,汴河两岸是最繁华热闹的地方,虹桥左右商铺林立,舟船如梭,商贾云集。 👆满庭芳 👆上善门,城楼上,金碧辉煌的彩绘更显示出它的辉煌与壮观,人们称赞它“勾梁画栋,气宇不凡”。 👆岳飞枪挑小梁王的表演,讲述了岳飞在武举考试中勇斗奸臣小梁王的故事。演出以真实战马、刀剑对决为主,配合烟火特效,场面极其震撼! 👆拂云阁和茗春坊 👆临水大殿由宣和殿、宣德殿连理而成,两殿造型巍峨庄重,偎依而立,如同一对在水边私语的爱侣。两座大殿在宋代是男宾、女眷的两个大包厢,与水心榭联结起来,就是一个功能考究的皇家歌剧院。从这里俯瞰全园,景色层次分明,尤其是池中诸景,尽收眼底,便于观赏水上演出的各种游艺节目。 👆汴河 👆山陕甘会馆是清代山西巨贾会同陕甘旅汴同乡于乾隆四十一年集资兴建的集会场所。整个会馆建筑,布局巧妙,结构严谨,砖木雕刻精美绮丽,巧夺天工。 👆会馆为四合院式布局,主体建筑置于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照壁、戏楼、牌楼、正殿,附属建筑位于东西两侧,包含有左右掖门、垂花门、钟楼、鼓楼、厢房、东西跨院等。这是照壁 👆关庙 👆戏楼 👆牌楼正对戏楼的门洞,牌楼的正面题写“大义参天”。会馆的牌楼是为歌颂关羽的品德而建的。 👆大义参天 👆戏楼北侧,中轴线两侧分别为钟楼和鼓楼。会馆的钟楼、鼓楼经过战乱水患后依然保存完好,因此弥足珍贵,而且这也是开封市唯一存在的同类古建筑。 👆大殿是会馆的主体建筑,是木雕装饰最集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地方。 👆会馆的大殿和厢房檐下的桁、枋、雀替、挡板、垂柱等,几乎遍布木雕装饰。这是大殿檐下两侧的二龙戏珠 👆殿内供奉的是关公像,巍峨气派。 👆开封府位于包公湖北岸,许多历史名人如寇准、范仲淹、包拯、欧阳修等都曾任“开封府”尹。特别是包拯任“开封府”尹时,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包龙图扶正祛邪、刚直不阿、美名传于古今。 👆开封府府门前东西两边分别有“奉诏”和“颁春”二亭。东边的“奉诏”亭,是开封府接受朝廷命令的地方。西边的“颁春”亭,则与“立春”活动密切相关。 👆仪门、鸣冤鼓 👆树立在正厅院里的巨石,就是“戒石铭”。其南面镌刻“公生明”,提醒官员只有公正,一心为公,才能明察秋毫、清正廉明;其北面的“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在告诫官员们要洁身自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大堂是历代府尹开堂审案的地方,大堂前立有戒石,上面有太宗皇帝的戒石铭。在这里可以亲身体会到包公断案时的情景。有大家熟知的“龙头”“虎头”“狗头”三口铜铡,令人望而生畏。 👆大堂两侧 👆议事厅,欧阳修与判官和左右巡使等人集体辨案的场景。 👆梅花堂由齐民堂,东西配殿所组成。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包公倒最坐南衙”、“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等演义故事。 👆清心楼原是观察整个京城火情的瞭望台,为避风雨,且要美观,就建成了楼阁式,通高32米。清心楼的名字来自包公的言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从楼顶远眺开封府全景 👆在“清心楼”上俯瞰“明镜湖”、“弦月山”。 👆潜龙宫,据记载它是宋仁宗为纪念他的父亲宋真宗曾任开封府尹而建造的。 👆潜龙殿,殿内是三位皇帝的雕塑,他们在没做皇帝之前都曾做过开封府府尹或开封府府牧,所以有人说开封府藏龙卧虎之地。 👆东配殿“闻可” 👆西配殿“求是” 👆府司西狱景区设有典狱房、狱神庙、死牢、男女牢房等景观,按北宋时期的状况,分别布置有雕塑、刑具以及各种反映当时狱政、狱务实际情况的场景,是宋代刑狱文化的一个缩影。 👆院内的“炎、黄二帝”塑像 👆校场区是开封府举行重大节庆活动的场所。设有英武楼、军械库、马厩、演武场、大照壁等景观。 全文结束,感谢来访阅读!期待下一篇: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