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得太快,是时候该停下来,等等自己的灵魂了”。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尼采在《未知》中的一段表述,它</span>的核心意思很明确,是呼吁人们在现代社会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应有意识地放慢一下脚步,注重充盈自己的内心和精神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在节奏日益加快、分工高度明细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很容易<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工作、消费及信息洪流所裹挟,不由自主地沦</span>为单纯的“工具”或“螺丝钉”,身不由己,忙忙碌碌,而忽略个体的自我需求和价值体现。因此,置身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有必要采取让生活减速的方式,夺回对时间的掌控权,从被动的“应对者”变成主动的“操控者”。唯其如此,才能防止自我的异化,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能动性体验和创造中达成真正意义上的“人生”旅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今年上半年的一段生活体验,让我在这方面收获了非同一般的感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去年底母亲摔倒骨折了,为了让老人得到更专业的照护,我们姊妹6个经过协商,让母亲住进了滕州市妇幼保健院的照护中心,由“中心”进行全天候照护,我们姊妹6个轮流值班探视。我今年的春节就是在滕州陪着母亲过的,平时隔几天就回滕州看望一次。频繁地往来于泰安与滕州之间,自己开车容易疲劳,听从弟弟妹妹们的建议,后来便选择坐火车往返。先是坐高铁,一次听三妹说坐普通快车也很方便,便尝试着坐了一次,意想不到的,还真收获了一种久违的从容淡定的体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晃多少年过去了,没退休时工作繁忙,回老家探亲多是坐小车走高速,偶尔乘火车也是选择高铁。慢慢地,年轻时乘坐的绿皮车被抛在了脑后,好似成了很遥远的记忆。也可能是与期望值不高有关系吧,真的坐普通快车重温了一趟“津浦线”,在很多环节上的感觉,真的是意想不到的。首先,车站比高铁站离家近,滕州站下车后到保健院也更方便;其次,“快速”相对于“高速”,更有利于旅途的观光,往返在过往的京沪线上,找回了很多岁月的回忆;还有一点也颇为重要,那就是普通快车的票价仅为高铁的三分之一,出行的性价比更高。再说了,普通列车也早就提速了,从泰安到滕州,仅需一个半小时,相比高铁速度是慢些,但满打满算也就相当于大城市堵车的功夫。对早就退休的我来说,有以上这些作理由,普通列车便成了后来的最优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此前坐高铁,出行的思考轴每每会被“高速”所操纵,思维单纯地集中于两点一线,极力追求的是每个环节都卡着点,致使过程中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几乎被挤压至无。与自驾或高铁相比,选坐普通列车,时间安排上会自觉地留足余地,规避了卡着点的匆匆忙忙,一举一动更从容,内心里也更淡定,抛却各类信息的无谓干扰,集中精力静心只做好一件事。如此的慢生活,让人体验到的,自然是一种全身心的轻松,坐在车上悠然地观赏着沿途风景,触发自己想到了过往的悠悠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每次返回时,在滕州站候车室都会触景生情,想到儿时节假日进城的趣事。一次看完烟火,天太晚了无法回家,只好与小伙伴们一起到火车站候车室里过夜,当时的情景至今都历历在目。无论是在候车室,还是在列车上,受场景触发联想起过往的岁月,内心里的感慨都是满满的:从奶奶到父母再到其他至亲长辈,为抚养我长大成人,他们所付出的心血,是我无论怎样做都报答不完的。直到1975年的9月,我从滕县车站乘坐徐州至济南的列车来泰安上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节假日乘火车回老家探亲,这条铁道京沪线,一直是我往返滕州与泰安的必经之路。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父亲去世已十多年,母亲也已经93了,摔倒骨折后医生曾多次委婉地提醒:临床经验反复证明,年纪太大的老人,只要摔伤卧床,时间一长各项机能便会加速衰竭,生命延续超过半年就算好的。听医生如此说,我才真切地感受到了那句话对内心的刺痛:母亲在,人生尚有来路,如果母亲不在了,人生便只剩归途。我从未如此急切的期盼着时间慢下来,不要走得太快。我开始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探视母亲陪伴母亲,慢慢地体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是失而永不可再得的人生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逐渐地,定时去滕州探视陪伴母亲,细细地感受命运的馈赠,就慢慢地变成了一种习惯:一早起来吃过饭,搭乘28路公交车,半个小时抵达泰山火车站,在广场上散会儿步,然后过安检到候车室检票乘车。一个半小时抵达滕州站,下车乘出租到妇幼保健院,开始陪母亲聊天:聊过去,聊现在,聊到她在美国的孙子重孙子,是母亲最乐意最兴奋的,要我给她看手机里存的照片,看视频录像,聚精凝神,乐此不彼。午餐送来了,陪母亲吃过午饭,趁她午休的时间,我下楼去外面转一两个小时,然后再回来陪睡醒了的母亲,帮助她喝水、吃水果,然后像哄小孩似的,安慰她别只想着回家,晚上要好好睡觉。再然后告别返回泰安,到泰山站刚好天黑……直到7个多月后母亲去世,回想那每一天探视值班的详细过程,都称得上是真真的慢生活,慢的能感受到时间的质感,没有丝毫的偷工减料,唯其如此,才能略微感到一种权且的心灵安慰。</span></p><p class="ql-block"> 送别母亲之后,我继续保持着探视值班养成的慢生活习惯。平日里只要没有要紧事,一般不再开车代步,而是在内心里约定了慢生活的基本原则,其中外出方面:能步行的就不坐公交,能坐公交的尽量不再自驾或打出租。用淡定从容来代替匆忙赶路,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过程,以慢行来观察街景、感受微风、留意季节更替中的花草树木;平时在家里,无论是写作还是读书,都彻底摒弃赶任务式的心态,而建立一种自我消遣的生活节奏:静静地观看一集电视剧,细细地品赏一幅画、几页书,从容地与家人、朋友用视频音频聊聊天。一切都以自得其乐为基础,一板一眼地慢慢度光阴。</p><p class="ql-block"> 实践证明,这样的“慢生活”,尤其适合退休后的老年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不是懒惰或低效,而是对生命质量的重新定义,</span>是一种充满人生智慧的策略选择。人到老年,不能再将效率、产出、速度作为衡量生活的唯一标准。作为一种人生态度,自觉地有意识地将生活节奏“慢”下来,实则是一种回归本真的生活经营方式。将“慢”恰逢其时地嫁接到自己的身体、感官、情感等等方面,以慢行缓动式来对待他人和自然,在“慢”的沉淀中,使体验更丰富、思考更明晰、领悟更通透,从而活得更充实、更从容、更真性,进而<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良辰美景变得充满质感。从在有限的时光里获取到更高性价比的角度上说,老年人选择慢生活,不是唯一的,但却是最优的。</span></p><p class="ql-block"> 到这里,我想起了今年春节晚会上听到的一首歌。也可能与年龄大了有关吧,我对晚会过度依赖现代科技形成的炫酷吵杂的舞台效果,越来越不感兴趣,除夕夜本来是选了一部电视剧陪伴自己的。只是在剧集转换时,顺手调到央视一套看看春晚进展到了哪个阶段,不曾想恰好遇上了王菲独唱《世界赠予我的》。那全场安详静谧的氛围,吸引我认真地把整首歌听完了。</p><p class="ql-block"> 有人放烟花 有人追晚风 </p><p class="ql-block"> 借一缕时光 捧一片星空 </p><p class="ql-block"> 停一停 等一等 别匆匆 </p><p class="ql-block"> 追一追 赶一赶 情正浓 </p><p class="ql-block"> 歌词简洁而富有诗意,在表述凡俗日常生活景象中透见到人生哲理。世界本来就应该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有人放烟花,有人追晚风”,“有人要回望,有人要憧憬”,所以,对有些人有些事来说,适合“停一停,等一等,别匆匆”,而对有些人有些事,则需要“追一追,赶一赶,情正浓”。对我们这样的退休老人来说,选择“别匆匆”的慢生活,自然是最恰如其分的。</p><p class="ql-block"> 大上周,<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去了趟东北。因为大孙子</span>跟着母亲回国探亲,正在齐齐哈尔的姥姥家避暑,到8月份才能来泰安。我一旦闲下来,就想早一点见到宝贝孙子,于是决定先去东北跑一趟。去黑龙江的边远城市,坐飞机最快但两边的机场都太远不方便;坐高铁也算快捷但连续坐上十多个小时太疲劳。依照“慢生活”的原则,我便买了普快列车的软卧票。虽然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但途中可以坐可以躺,还可以在走廊里散散步。特别是列车出关后,看着窗外那一望无际的黑土地里郁郁葱葱的庄稼,虽然高粱很少大多是玉米,我头脑里依然还是响起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的歌声。旅行的过程让我想到很多,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文学的,旅途时间很长,但一点都没浪费,慢速的选择很正确。</p><p class="ql-block"> 陪大孙子玩儿了几天,享受了难得的天伦之乐,返程坐的依然是预定好的普通快车,23个小时的旅途,列车抵达泰山站的时间是早上6点37分。搁着以往,我会叫个DD,赶紧回家收拾收拾吃饭休息。这次却没再如此急迫,反正就自己一个人在泰安,何必这么匆忙?下车后没接着回家,而是找了个小吃摊,品尝感受了闹市早餐的特色风味,然后手拍了车站街、财源街的清晨景色,才决定到公交站等公交。要说如今的公交也够方便,没几分钟车就来了,从车站到高新区嘉和北区,半个小时的时间,比坐出租慢十多分钟,可是公交车上的环境却宽敞明亮,早晨乘客又不多,观赏着沿途雨后清爽宜人的街景,那感受,可谓既惬意又从容。</p><p class="ql-block"> 还是那句话,社会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期望、目标也不能一概而论。<span style="font-size:18px;">慢生活并非要完全摒弃现代效率,而是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实现发展进步的长效。说白了,即是在以“快”追求和服务于重要目标的过程中,同时为“慢”留出必要的空间,以让生命得以更好地舒展和呼吸。慢下来,是为了让灵魂跟上脚步;静下来,是为了让心灵听见回响。</span>有人要追赶,有人要等待,快和慢,是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不同环境下的主体选择。对生活来说,快和慢的相对统一,才组成了符合大自然规律的大千世界。一个社会是这样,一个家庭也是如此,在我的内心里,期望的是孙子快快长大,而自己则是慢慢变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