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言,人生大智

追光逐影lpm

<p class="ql-block">处世奇书《止学》中五大经典名言,句句道出人生智慧!</p><p class="ql-block">《止学》是隋朝大儒王通所著的一部谋略经典,虽然仅有两千余字,却浓缩了道家处世哲学的精髓。曾国藩将其奉为圭臬,一生践行知止原则,而李嘉诚更是将“知止”二字高悬办公室,作为经商处世的座右铭。最成熟的选择,不在于进攻,而是在恰当的时候停下,避免过犹不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1智不及而谋大者毁,智无歇而谋远者逆。</p><p class="ql-block">释义:智慧不足却硬要谋划大事,最终只会失败;智谋不知节制,却妄想长远布局,结果必然适得其反。现实中,很多人失败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因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盲目追求超出自身掌控的目标。战国时期的赵括熟读兵书,自以为深谙兵法,却在长平之战中葬送四十万赵军,正是“智不及而谋大”的典型悲剧。反观刘邦,虽自认“运筹帷幄不如张良,治国安邦不如萧何,带兵打仗不如韩信”,却能整合众人之长,终成帝业。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盲目进取,而在于认清自身局限,懂得知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2势无常也,仁者勿恃;势伏凶也,智者不矜。</p><p class="ql-block">释义:权势不会永远存在,真正仁德的人不会依赖它;权势背后暗藏凶险,真正智慧的人不会炫耀它。很多人误以为有了权力就能掌控一切,但历史一再证明,依赖权势的人往往会在权势消失时摔得最惨。北宋末年权相蔡京四次拜相,掌权长达十七年,将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他深得宋徽宗宠信,为满足皇帝奢靡享乐,巧立名目搜刮民财,大肆卖官鬻爵、垄断盐铁,把国库当成私产,导致北宋财政濒临崩溃。金兵南下时,宋钦宗即位,蔡京被弹劾罢相,流放岭南。他虽带了几十船金银珠宝,可沿途百姓恨其入骨,拒绝卖给他吃喝。最终,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大奸臣,在潭州破庙里被活活饿死。那些依靠权势得来的荣耀,终会随着权势的消失而消散;而靠真才实学、正直品格赢得的名声,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样,即使有一天失去外在的光环,依然能站稳脚跟,活得坦荡从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3众见其利者,非利也;众见其害者,或利也。</p><p class="ql-block">释义:大家都争抢的利益,往往不是真正的利益;而众人认为有害的事物,反而可能隐藏着机遇。大众的共识未必是真理,甚至可能是最大的认知陷阱。曾国藩曾告诫“久利之地勿往”,因为当所有人都涌向某个稳赚不赔的行业时,竞争必然加剧,利润必然摊薄,最终红利变红海。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真正的赢家,不是随波逐流的人,而是能在喧嚣中保持清醒,在危机中看到转机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4识不逾人者,莫言断也。势不及人者,休言讳也。力不胜人者,勿言强也。</p><p class="ql-block">释义:如果你的见识比不上别人,就不要轻易下结论;如果你的地位、权势不如别人,就不要说别人忌讳的话;如果你的能力不如别人,就不要逞强说大话。这句话的核心是教人懂得藏拙、审时度势。现实中,很多人喜欢不懂装懂,明明见识有限,却喜欢对事情妄加评判,结果闹笑话。有些人地位不高,却口无遮拦,专挑敏感话题说,最后惹祸上身。还有些人本事不大,却硬要逞强,结果自取其辱。人生在世,该沉默时沉默,该谨慎时谨慎。不是所有话都值得说,也不是所有场合都适合表现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5穷不言富,贱不趋贵;忍辱为大,不怒为尊。</p><p class="ql-block">释义:人在贫穷时不要空谈富贵,地位低微时不要巴结权贵;能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的强大,不轻易动怒才是最高贵的修养。人穷时容易自卑或虚荣,地位低时容易谄媚或抱怨。但真正厉害的人,会在低谷时沉住气,专注成长,而不是被情绪牵着走。尊严不是别人施舍的,而是自己用实力挣来的。龙潜深渊时,当收敛鳞爪;凤栖寒枝时,需韬光养晦。不妄言、不谄媚、能忍耐、能自持,方能在困境中积蓄力量,最终改变命运。</p><p class="ql-block"> (摘转网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