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站在景区入口,我观看一张旅游地图,仔细查看。地图上标注了多个景点和路线,清晰地展示了“福建土楼(南靖)文化旅游圈”的范围。我用手指沿着路线滑动,心中已有了大致的行程安排。地图右下角的二维码也让我觉得,这趟旅程不仅古老,也带着一丝现代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古镇原名长教村,始建于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王氏与简氏祖先先后迁居于此。明清时期,客家人为防御外敌建造土楼,形成独特聚落。2005年因电影《云水谣》热映更名,2008年正式开放为景区,2011年随福建土楼(南靖)景区获评国家AAAAA级。</p><p class="ql-block">和贵楼与怀远楼、千年榕树群、古道共同构成景区核心景观。</p> <p class="ql-block">和贵楼:建于沼泽地上的方形土楼,以松木桩地基和“阴阳井”闻名。和贵楼又称山脚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是云水谣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作为闽西南方形土楼的典型代表,其高21.5米,共5层140个房间,占地1547平方米,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楼”。</p> <p class="ql-block">“和贵楼”三个字高高挂在门口的牌匾上,浅色的土墙与红色的灯笼相映成趣,门口有几位游客在参观。我站在门前,望着这座古朴的建筑,心中升起一种亲切感。它不像现代高楼那样冷峻,而是带着一种岁月沉淀后的温度,让人忍不住想走进去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站在土楼的庭院中,我仰头望去,青灰色的瓦片层层叠叠,像是一道道涟漪荡漾开来。楼内每一层都设有木质栏杆和窗户,人们在不同楼层间走动,有的在晾晒衣物,有的在闲聊,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庭院中央铺满了石板,四周点缀着绿意盎然的植物,整个空间既古朴又温馨,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在土楼里,我立刻被中央的天井所吸引。天井四周是多层的木质结构,灰色的瓦片覆盖屋顶,显得庄重而古朴。天井中央摆放着几件生活用品,几位居民在周围走动,有的在清扫,有的在交谈。我缓步绕行,感受着这座建筑所承载的岁月与人情。</p> <p class="ql-block">登上土楼最高层,向远处眺望,土楼的轮廓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壮观。青灰色的瓦片屋顶层层叠叠,每一层都设有木质栏杆和窗户,人们在阳台上晾晒衣物、交谈说笑。红色的灯笼挂在屋檐下,为这座古朴的建筑增添了几分节日的喜庆。背景中的树木郁郁葱葱,与土楼融为一体,仿佛诉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p> <p class="ql-block">站在土楼上,我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屋檐下挂着几盏红色的灯笼,在阴沉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醒目。远处是连绵的山丘,田野上种植着农作物,几人在田间劳作,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古朴。</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宁静的角落,我看到一栋白色的建筑,门头挂着“姐妹客栈”的招牌,电话号码清晰可见。昨夜我们就在此住宿。背景中是绿色的树木和一栋黄色的建筑,整体环境显得自然又温馨。我站在这里,感受着这份远离喧嚣的宁静,仿佛这里就是旅途中的一处心灵驿站。</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座多层土楼的庭院,我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青灰色的瓦片屋顶下,石板地面铺满整个庭院,四周绿意盎然,中央的花坛里盛开着红色的花朵,为这片古朴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生机。人们在不同楼层间走动,有的在交谈,有的在欣赏庭院的美景,整个氛围宁静而和谐。</p> <p class="ql-block">土楼前的石制水井静静伫立,旁边是一条石板铺成的小路,简易的洗手台和生活用品散落一旁,透出一股古朴的生活气息。我蹲下身,触摸那冰冷的石井,仿佛能感受到它见证过的岁月流转。远处,几位居民在井边洗菜,画面宁静而真实。</p> <p class="ql-block">在“和贵楼”旁,我看到一块信息牌,上面详细介绍了这座建筑的历史和特色。地图标注了景区的范围,文字内容详实,旁边还印有“福建土楼(南靖)文化旅游”的标识。我仔细阅读,对这座土楼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这片土地的文化有了更多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在一块公告牌前,我驻足细看,上面列出了非遗节目的演出安排,包括提线木偶、掌中木偶、快板等传统表演。公告牌上还有两张戏曲人物的图片,背景是木制结构的墙面,与演出内容相得益彰。我们就此停下脚步,等待演出开始,来欣赏一场地道的民俗表演。</p> <p class="ql-block">在“云水谣民俗表演台”前,几位演员正身着传统服饰登台演出,背景是红色的喜字和灯笼,舞台上方悬挂着“云水谣民俗表演台”的标牌,时间显示为2025年3月29日10:01:11。我坐在观众席中,听着悠扬的唱腔,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仪式感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舞台上的演员身着华丽的传统服饰,背景是红色幕布,上面绣着“寿”字和祝福语。他们正在进行一场提线木偶戏曲“拜寿”表演,唱腔婉转,动作优雅。我坐在台下,被这浓厚的文化氛围所感染,认真观看。</p> <p class="ql-block">看到一座中式建筑,我立刻被外墙的红色灯笼和绿色植物所吸引。墙上挂着红色的对联,庭院内摆放着石桌石凳,周围种满了花卉,显得古朴而宁静。我坐在石凳上,看着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心中一片安宁。</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景区观览要走很长的鹅暖石铺就的道路,称为云水谣古道:宋代商道改建,10公里鹅卵石路串联13棵千年榕树及水车景观。</p> <p class="ql-block">站在一棵巨大的榕树下,我仰望着它粗壮的树干和盘虬的枝干,树根裸露,缠绕着青苔,显得古老而神秘。树前立着一块刻有“云水谣”字样的石碑,背景是湖水和远处的建筑,整个环境宁静而古朴。我轻轻抚摸树干,仿佛能感受到它见证过的无数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一块刻有“云水谣”字样的大石头旁,我驻足拍照,背景是一棵巨大的榕树,枝叶繁茂,地面是石板铺成的小路,远处有水池和红色灯笼点缀,环境宁静古朴。我站在石碑旁,感受着这片土地的历史气息,仿佛与这片山水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在一片宁静的古村落中,我沿着小溪缓步前行,溪水清澈,两岸是石头垒砌的石墙,溪边几座传统建筑静静伫立,挂着红色的灯笼,显得古色古香。树木枝叶繁茂,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水面上,斑驳陆离,我仿佛走进了一幅画卷。</p> <p class="ql-block">怀远楼:双环圆形土楼,雕梁画栋,被誉为《大鱼海棠》原型。</p><p class="ql-block">怀远楼为圆形土楼,直径38米,高4层,共136间房,占地1384.7平方米。其独特之处在于双环结构:外环为居住区,内环为祖堂兼书斋“诗礼庭”,体现客家“耕读传家”的传统。楼体采用夯土墙与木穿斗构架,外墙厚1.3米,卵石基座高3米,兼具防御性与抗震性。</p> <p class="ql-block">站在座土楼前,以典型的土楼建筑为背景自拍留念。周围有农田和树木,天气阴沉,却丝毫不影响我的兴致。</p> <p class="ql-block">走在一条石板小路上,我看到路旁有石狮子和石柱,显得古朴而庄重。几位行人缓步前行,背景中是更多的建筑和绿色植被,天空阴沉,似乎预示着即将下雨。我踩着石板路,感受着这片土地的厚重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座石砖建筑,我看到屋顶覆盖着瓦片,庭院中央有一个石制门框,门框上方悬挂着一块牌匾,背景中是树木和山峦,天空阴沉。</p> <p class="ql-block">离开云水谣景区,前往田螺坑景区。路上蒙蒙细雨,一片灰暗。</p> <p class="ql-block">田螺坑土楼群(“四菜一汤”):由1座方楼(步云楼)和4座圆楼组成,按五行相生布局,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p><p class="ql-block">‘四菜一汤’土楼群。</p><p class="ql-block">组成:1座方形楼(步云楼)、3座圆形楼(和昌楼、瑞云楼、振昌楼)及1座椭圆形楼(文昌楼),依山势错落分布,形似餐桌上的菜肴,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葩”。1</p><p class="ql-block">景观特色:从观景台俯瞰,土楼群如梅花绽放或飞碟降临,据介绍讲:这里昼夜景色各异,夜景灯光尤为迷人。由于天气不好和时间关系我们匆匆看完,就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离开景区,前往下一站福州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