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金口玉言</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4617333</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曾在80师238团、239团服役的退役老兵,两年前观看《长津湖》时,银幕上那片被战火与冰雪交织的长津湖战场,于我而言绝非普通的历史场景——那是与我所在部队血脉相连的记忆现场。当片尾字幕升起,黑暗中模糊的视线里,旅史馆里泛黄照片上前辈们的身影仿佛重现眼前。(下图为用缴获敌人的90火箭炮,歼灭来犯之敌的坦克)</p> <p class="ql-block">《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极具战略意义的长津湖战役为核心,聚焦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在零下四十度极寒中,与美军王牌“北极熊团”等精锐部队的生死较量。影片通过七连战士群像展开叙事:连长伍千里沉稳果敢,带着兄长伍百里的遗愿领军冲锋;弟弟伍万里从顽劣少年蜕变为钢铁战士;老兵雷公背负着战友的嘱托,用生命诠释“一个都不能少”的誓言。这些角色并非虚构的英雄符号,而是无数志愿军战士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影片中,新兴里战斗的场景让我数次热泪盈眶。当镜头扫过239团官兵如潮水般突破美军防线,捣毁指挥所、占领炮阵地的画面时,我清晰认出了那些战术动作里藏着的连队传统——这正是我们部队在荣誉室里反复提及的“穿插战术”。尤其是看到通信兵冒着炮火传递命令的镜头,立刻想起3营通信班长张积庆缴获“北极熊团”团旗的史实,如今那面褪色的团旗静静陈列在荣誉室,旗角的弹孔与影片中飞溅的弹片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呼应。</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被80师击毙的美陆7师31团长麦克劳恩(左)和32团1营营长费斯)</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被239团3营通信班长张积庆缴获的美军北极熊团旗)</p> <p class="ql-block">最触动我的是战士们啃冻土豆的细节:土豆在掌心冻成硬块,咬下去时嘴角渗出血丝,战士们却笑着说“比家里的红薯甜”。这让我想起连队老指导员讲述的故事:1950年冬,我们部队在长津湖潜伏时,战士们就是靠着这样的“粮食”坚守阵地,有的战士手指冻僵无法扣动扳机,就用牙咬开手榴弹引线。影片里伍万里把冻土豆分给战友的动作,与荣誉室照片中前辈们互相传递干粮的瞬间,几乎一模一样。(下图为指战员们吃冻土豆)</p> <p class="ql-block">影片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却在细节中尽显英雄本色:梅生冒着炮火抢救地图时,胸前露出女儿的照片;雷公牺牲前哼着的《沂蒙山小调》,是无数山东籍战士的乡愁。这些细节让英雄回归平凡——他们是父亲、是兄长,却在“保家卫国”的信念下,把血肉之躯铸成钢铁长城。(下图为战士们依托既得阵地,与敌短兵相接,展开激战参以及缴获的大炮)</p> <p class="ql-block">75年前,前辈们用血肉之躯在长津湖书写了“钢少气多”的传奇;今天,我们以“钢多气更足”的姿态守护和平。《长津湖》让这段历史有了可触摸的温度,也让每个军人懂得:科技强军的时代里,前辈们冻僵在雪地里仍紧握步枪的姿态,永远是我们瞄准打赢的精神准星。(下图为官兵们在阵地上化雪止渴)</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的部队早已驶入科技强军的快车道:数字化演训场上,电子对抗系统实时模拟战场态势;智能化装备列装后,精准打击能力实现质的飞跃;零下低温训练中,恒温作战服与保暖保障体系让官兵不再受冻。但每次回老部队走进荣誉室,看到前辈们穿过的单衣与如今的新式作训服并列陈列,总会想起《长津湖》里那句台词:“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下一代就不用打了。”(下图为战士们以雪水代酒,庆贺歼灭美军一个加强团——为中朝人民胜利干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