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印记有“魏”道——晋北文化游之一

飞明絮语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西,一座用山河写就史诗、用古建镌刻文明的宝藏之地。2025年最新公布的11家国家5A级景区,从黄河怒吼到太行奇峡,从千年古城到佛国圣境,每一处都值得你专程奔赴!</p><p class="ql-block">晋北地区,一个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与自然之美的地方,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诸多引人入胜的名胜古迹。从壮丽的山脉到古老的寺庙,从秀美的湖泊到历史悠久的古城,每一处都承载着不可复制的历史记忆和自然风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同被称为“魏都”是因为其曾是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的都城(平城),历时97年,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尽管北魏后期迁都洛阳,但平城作为“魏都”的辉煌历史被后世铭记,并成为大同的重要文化标签。明清时期,大同仍以“三代京华、两朝重镇”著称,其中“魏都”即指北魏时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参观大同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到达大同的第一项活动内容是参观大同市博物馆。通过两个多小时的参观,概括认知大同的前世今生,这是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途径。</span></p><p class="ql-block">大同市博物馆是一座地志性综合博物馆,隶属于大同市文物局,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太和路506号。</p><p class="ql-block">大同市博物馆最早为大同市文物陈列馆,成立于1959年;1963年正式更名为大同市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馆历经半个多世纪,馆址历经下华严寺、展览馆西厅、大同十中天文楼。新馆于2010年5月18日开工建设,2014年12月31日开馆迎客。总投资4.9亿元,占地面积51556平方米,建筑面积32821平方米。大同市博物馆下辖九座分馆: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大同红色记忆馆、古代铜造艺术博物馆、明堂遗址博物馆、北朝博物馆、魁星文化博物馆、平城记忆馆、梁思成纪念馆、魏碑书法家张霭堂故居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17643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2269件(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同古城</span></p><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北至操场城东西街、南至南关东西街和新胜东街、东至御河南北路、西至新建南北路,面积约为327公顷。古城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同古城墙始建。</p><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主城以城墙围合,外围东、南、北城墙外侧有3座小城(东小城、南小城、北小城)。古城有“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之说:街巷以十字大街为骨架,东西大街为横轴,南北大街为纵轴,形成古城主干道体系;四隅内由小型街道十字相交叉,又呈现出较大规模的“坊”,形成古城次干道体系;这些“坊”再以小巷纵横分割、分配,坊内小巷交汇处大多数为“丁”字形相互连接,形成古城支路体系。</p><p class="ql-block">古城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p><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的艺术价值体现在材料、造型和美学,建筑宏伟,古城城防中的武装设计能充分体现其艺术价值,古城融合了许多朝代不同的建筑工艺和艺术风格,是研究古代艺术建筑的典型模型。</p><p class="ql-block">1982年,大同市(大同古城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中国九大古都之一,曾是两汉要塞、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城市地位先后经历了秦汉县城—北魏都城—辽金陪都—明清州府等一系列变化,在北魏时期城市地位达到顶峰,是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在历史上以古都文化、边塞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多元化文化相融合,构成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p><p class="ql-block">大同“西界黄河,北控大漠,东连倒马、紫荆之关,南据雁门、宁武之险”,大同在政治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来被誉为京师之门户、三晋之屏障、中原之保障。</p><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交汇之处,这里充满着多个民族的文化碰撞,形成了大同古城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它是中国多民族历史文化融合而成的新型文化的典例。</p><p class="ql-block">大同这座承载两千余年人类历史的古城,境内桑干河支流、御河纵贯南北。古称平城、云州、云中,辽代改称大同,曾是北魏京都,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北方的边陲重地,是胡汉文化交融的地方,具有多民族交融形成的独特文化。</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城夜景</span></p><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夜景以璀璨灯光与历史底蕴交融闻名,被誉为“流动的千年画卷”。</p><p class="ql-block">‌九边高城的轮廓‌被红色景观灯勾勒如龙,车流灯带与万家灯火交织成古今辉映的都市长卷。‌‌</p><p class="ql-block">城墙3D投影灯光秀每晚演绎历史故事,骑行于14米高城墙时,脚下灯火如星河铺陈,头顶繁星似与古城对话。‌‌</p><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它的一砖一瓦,每一处建筑的材料、设计的造型和突显出来的美学。它是古代宏伟的艺术建筑,古城城防中的武装设计能充分体现其艺术价值,古城融合了许多朝代不同的建筑工艺和艺术风格,是研究古代艺术建筑的典型模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登南门城墙,俯瞰古城全貌</span></p><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南门城墙即永泰门,为现存城墙四座主城门之一,具有鲜明的军事防御特色与历史文化价值。 ‌</p><p class="ql-block">永泰门位于城墙南侧,采用青砖外包、三合土夯筑结构,城墙高14米,顶宽12米,底宽18米,与和阳门、清远门、武定门共同构成古城四主门。其城楼为三层重楼,面宽61米,进深23.35米,是现存城墙中规模最大的城门楼。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游览代王府</span></p><p class="ql-block">代王府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藩王府邸,始建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历时4-6年建成,占地约17万平方米,采用中轴对称布局,严格遵循《周礼·考工记》的“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原则。其建筑群以承运殿、存心殿、长春宫为核心,红墙绿瓦,殿宇深邃,被誉为“缩小版紫禁城”。‌‌‌‌‌明代至清初‌:代王府历经11位代王,1644年毁于明末战火,仅存九龙壁。‌‌‌‌</p><p class="ql-block">‌现代复建‌:2011年启动复建工程,2023年重新开放,中轴线区域占地5.6万平方米,复建44座建筑,包括棂星门、承运殿等,并融入沉浸式演艺项目。‌‌</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下大同》沉浸式实景演艺</span></p><p class="ql-block">代王府的演艺项目于4月份启动。演艺主要内容通过“一带一路”“民族融合”以及“命运共同体”等文化元素,展现天下大同。同时,演艺内容完美融合大同本地文化,历史文化,结合明朝代王府建筑风格,打造代王府专属的文化演艺视听盛宴。</p><p class="ql-block">在演艺内容上,包含了一项大型实景沉浸式的演艺《天下大同》、三项中型秀和六项颗粒秀。共计10项演艺,白天、晚上,全经营时段,覆盖代王府。</p><p class="ql-block">在表演形式上,打破传统的方式,融合了戏剧、舞蹈、武术、器乐、威亚、光影、舞台科技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演出时,观众和演员置身于同一场景,观众可以参与到演艺环节,沉浸在演艺故事里,能让游客更加真实的参与到、沉浸到、感受到大同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这场主秀以“天下大同”为主题,分为《礼仪之邦》《美美与共》《大国威仪》《天下大同》4个篇章,尽彰大国风范,并完美呈现出早期的命运共同体及民族融合的天下大同景象。</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便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秉承“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博大胸怀,积极与域外民族进行交往和文化交流。我们曾经见证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丝路繁荣,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辉煌。如今,在大同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天下大同”更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对天下太平、和谐共生的最好诠释。</p><p class="ql-block">我们在现场观看沉浸式实景表演非常震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代王府建筑宏伟,六进院套,两侧廊房,金壁辉煌。</p><p class="ql-block">​​代王府是明代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就藩大同时的王府,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建造,素有“小故宫”之称,其特别之处主要体现在建筑规模、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三方面。</p><p class="ql-block">代王府采用前朝后寝格局,中轴对称布局,严格遵循《周礼·考工记》的营建原则,是中国复建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其外廷建筑群包含承运殿、圜殿、存心殿,内廷则以长春宫、交泰殿、坤宁宫为核心,完整保留了明代王府的礼仪与生活功能区划。 ‌</p><p class="ql-block">​​作为明代藩王府的“教科书”,代王府的建筑格局被北京故宫所借鉴。其现存最早的九龙壁(建于1392年)比故宫的九龙壁早34年,壁上的琉璃龙鳞采用空心球内置萤石技术,夜间会发光,被誉为“真龙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九龙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大同九龙壁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琉璃九龙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内东街南侧,为明代代王府前的单面五彩琉璃照壁,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大同九龙壁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坐南朝北,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由426块黄、绿、蓝、紫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壁体分三部分:</p><p class="ql-block">须弥座‌:束腰部饰有75块琉璃兽砖,包括象、狮、虎、鹿等形象及小型行龙。‌‌</p><p class="ql-block">‌壁身‌:九条巨龙以云雾、波涛相隔,中心为正黄色坐龙,两侧依次为浅黄、中黄、紫色、黄绿色飞龙,形态各异,龙爪为四趾,鳞片呈条形分布,区别于北京九龙壁。‌‌</p><p class="ql-block">‌壁顶‌:单檐五脊,正脊饰高浮雕花瓣、行龙及脊兽,两侧为龙吻。‌‌</p><p class="ql-block">九龙壁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所建。传说代王因嫉妒燕王府九龙壁,命工匠建造更大规模的照壁,并增设倒影池。雷雨天后,池中现黄黑二龙喷泉,形成“九龙倒影”奇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云冈石窟</span></p><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地理位置为东经113º20’,北纬40º04’。石窟依山开凿,规模恢弘、气势雄浑,东西绵延约1公里,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三区。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为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佛教艺术东传中国后,第一次由一个民族用一个朝代雕作而成皇家风范的佛教艺术宝库,是公元5世纪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5月成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作为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时期的大型石窟寺文化遗存,是从北魏文成帝复法启开凿之始,到北魏正光年间终结,大致历经了近70年之久,石窟艺术内容丰富,雕饰精美,是当时统治北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物力所雕凿,是由一代代、一批批的能工巧匠创造出的一座佛国圣殿,是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它以壮丽的典型皇家风范造像而异于其他早期石窟,云冈石窟与我国诸多石窟寺比较,最具西来样式,所谓胡风胡韵最为浓郁,后期营造的石窟又引领了中华佛教艺术本土化、世俗化、民族化的新风尚,这在中华艺术宝库中是独一无二。它所展现的佛教文化艺术涉及到历史、建筑、音乐等多方面内容,是东方石雕艺术的精魂,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亦代表着公元5-6世纪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亦与印度阿旃陀石窟、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并称为世界三大石雕艺术宝库。</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灵岩寺</span></p><p class="ql-block">灵岩寺坐落于云冈石窟大景区的湖心岛中央,整个寺院为三进院落,是按照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描述而仿建的。</p><p class="ql-block">云冈灵岩寺,三进院落古朴典雅,石雕造像精妙绝伦,佛像木雕栩栩如生,是品味北魏佛教艺术魅力、领略古建筑风光的绝佳之地。</p><p class="ql-block">寺庙周围两侧林立的4座角楼、6座配楼,蜿蜒曲折的回廊映衬下,加上典型的“一斗三升人字拱”的风格沿袭,使这处始建于北魏年间的古建群显得格外引人入胜。</p><p class="ql-block">到寺中游览不能不看中央石雕方形造像塔和千佛殿里的千佛阁。前者高达5层,每层有主佛像四面12尊。连同塔柱、佛龛周围的小佛像,数以百计,堪称同类石雕塔中的极品;后者分为两组列于千佛殿的两壁,共供奉小型铜制佛像800余尊。</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华严寺</span></p><p class="ql-block">华严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古城西南隅,始建于辽代(1038年),金代重建后历经明清修缮,融合了四朝建筑精髓。其作为辽代皇家祖庙,曾供奉诸帝像并举行重大佛事活动,地位显赫。2008年后经大规模修复,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华严寺是中国山西省大同市的一座千年古刹,始建于辽代重熙七年(1038年),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辽金寺庙建筑群,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严寺大雄宝殿是中国现存辽金时期规模最大的佛殿之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华严寺内,始建于辽代,金代重建,具有极高的建筑与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大殿为单檐庑殿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建筑面积达1559平方米,矗立于4米高的台基之上,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教单体建筑。‌‌‌‌</p><p class="ql-block">华严寺的建筑极具契丹民族特色,是少有的保有契丹一族原有习惯东向而建的木构佛寺建筑。华严寺的主要建筑都是坐西朝东。</p><p class="ql-block">华严寺建筑依东西轴线布局,总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整体分为上下两寺。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下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橱和天宫楼阁等。除两座主殿为辽金时期建筑外,其余皆为清朝时期重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华严宝塔</span></p><p class="ql-block">华严宝塔位于华严寺内,是近代重修的,纯木榫卯结构,五层,高43.5米,宝塔下部建有由100吨纯铜打造的地宫,塔内供奉元代高僧慧明法师的舍利以及大小佛像1000余尊。游客可登塔,俯瞰华严寺及周边古城景色。</p><p class="ql-block">从不同角度观看宝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登上宝塔俯瞰街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同城市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城市上空不断盘旋巡逻的直升飞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入住的大同宾馆贵宾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同,这座融合了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的城市,不断引发我深刻的思索。在这里,我看到了过去与未来的对话,感受到了科技与人文的碰撞。或许,真正的进步,不在于我们能创造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我们是否能让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达到平衡。正如云冈石窟的佛像,它们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人类精神追求的永恒见证。</p><p class="ql-block">在这片沧桑的土地上,时光的痕迹与当代的繁华相互碰撞,留下独特的印记。大同,这个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姿态诉说着过去与未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