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1954年2月志愿军组成向祖国人民归国汇报代表团,第三兵团组成以聂济峰为团长的分团向西南地区人民汇报。因图为聂济峰将军到西藏地区汇报并慰问驻藏部队时在昌都达玛拉山的留影</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隐功埋名三十载,英雄本色从未改——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柴云振。镜头前的柴云振笑容淳朴,粗糙的双手曾握过杀敌的钢枪,也扶过乡亲的犁铧。他说:“我的战友都牺牲了,活着的人哪有资格炫耀功劳?”军装上的勋章沉默如星,照亮一个共产党员清澈的初心。</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烈士杨金柱没有留下任何照片,他短暂而光辉的生命只为我们留下了四枚军功章和一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胸章——这些珍贵的遗物由第45师政委聂济峰精心保存了40多年。今天,当我们凝望志愿军战士奋勇冲锋的背影时,仿佛能看见17岁的杨金柱烈士那青春洋溢的笑容。</i></p> <p class="ql-block">八一建军节,借此难得的机缘,我想向朋友们讲述一段关于守护与传承的感人故事。</p><p class="ql-block">题目:<b>《四枚勋章,一座丰碑——永不褪色的英雄情谊》</b>。</p><p class="ql-block">故事的主体包括上述三个图片介绍的内容:四枚勋章、两位英雄人物、一位铁血将军,以及一场跨越四十载的生死之约。</p> <p class="ql-block">1951年,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距汉城东北20公里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敌机呼啸,炸弹如雨倾泻。年仅17岁的警卫员杨金柱,犹如一道闪电般护卫正在电话与部队部署任务的45师政委聂济峰!弹片穿透了他单薄的脊背,鲜血染红了焦土。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首长注意安全,我没事,你接着指挥吧…...”这位幼年乞讨、在战火中重获新生的“解放战士”,将生命定格为保护首长的坚固盾牌。</p> <p class="ql-block">聂济峰对警卫员杨金柱的牺牲深感悲痛,他亲自为金柱烈士撰写生平,<b style="color:rgb(237, 35, 8);">赞誉金柱“是一块发光的金子”。“入朝时,金柱的奖章留在国内,与45师政委</b><b style="color:rgb(1, 1, 1);">(的军功章🎖)</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存放一起”。四枚军功章分别是淮海战役、渡江作战、解放中南、解放西南,这便是孤儿杨金柱唯一的“遗产”</b>。</p><p class="ql-block">回国后,将军遍寻大江南北,却始终找不到烈士的亲人。从此,四枚勋章紧贴着他的心跳,伴随他走过四十年的风雨。夜深人静时,他总在灯下轻轻摩挲勋章:“金柱啊,只要我活着,就替你守护这太平人间…”</p> <p class="ql-block">时光流转至1991年3月28日,北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川代表团驻地。</p><p class="ql-block">白发苍苍的聂将军,颤抖着将贴胸珍藏四十年的四枚勋章放入一位老英雄的掌心。他是柴云振——在朴达峰阻击战中歼敌二百余人、重伤“牺牲”后被寻回的战斗英雄。</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将军认为,将金柱的遗物交给柴云振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b>。他动情地说:“记住这位英雄——杨金柱,你的好战友…他是一块发光的金子啊!”柴云振泪如雨下。他怎能忘记?当年阵地上,正是杨金柱舍身护首长的壮举,激励他死守山头!此刻,<b>四十年分离的战友,在勋章上重逢</b>。此事经《南充日报》记者金青禾以短讯《英雄泪》报道,成为历史的永恒见证。</p> <p class="ql-block">聂将军珍藏的不仅是四枚勋章,更是一段用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从杨金柱的血洒疆场,到柴云振的隐没乡野,再到军功章的重托——这条精神纽带,凝聚着中国军人最赤诚的信仰:<b>为生者守卫安宁,为逝者延续荣光</b>。此刻,让我们再次凝视这四枚小小的勋章:</p><p class="ql-block">第一枚,铭刻着青年军人以命相护的忠诚;</p><p class="ql-block">第二枚,凝聚着将军四十年不离不弃的诺言;</p><p class="ql-block">第三枚,映照着英雄重逢时滚烫的热泪;</p><p class="ql-block">第四枚,它们共同熔铸成一座无形丰碑,铭刻着中国军人最赤诚的情义:</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无血缘,却甘愿以死相护;无名利,却用一生珍藏荣光;无言语,却让山河见证肝胆!</b></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在部队和许多老前辈多年不懈地努力下,1980年末,终于寻找到埋名隐姓的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同志。聂济峰将军赠送柴云振同志纪念章的仪式曾在四川省岳池县当地报纸作过报道并刊登。本图为当时赠送仪式结束后,聂济峰将军与柴云振同志的合影留念。左起依次为:柴云振、聂济峰、聂济峰夫人吕连瑞、军事学院院办秘书刘永录</i></p> <p class="ql-block">今天,硝烟散尽,聂济峰将军走了,柴云振老英雄走了,烈士杨金柱的名字或许沉寂在史册的角落…</p><p class="ql-block">但当我们仰望和平的星空——那扑向弹雨的身影,正化作春风托起孩子的纸鸢;那珍藏勋章的掌心,已变成大地承托高楼的路基;那重逢时的热泪,正汇入长江黄河,奔涌在民族的血脉里,聂济峰将军生前留下的那句话:“<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战友情比天高、比海深”,正成为无穷的精神宝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英雄不朽,情义永铸!</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这盛世,如你们所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摘自《南充日报》的短新闻</p><p class="ql-block">1991年4月19日</p><p class="ql-block">3月28日晚,出席全国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的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在北京西直门宾馆四川代表团驻地,颤抖着双手接过国防大学副政委聂济峰赠送的烈士杨金柱的几件遗物,激动得热泪长流……</p><p class="ql-block">40年前,在抗美援朝战场第5次战役中,一架敌机窜到汉城以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45师指挥所上空狂轰滥炸。1948年参军、多次立功、年方17岁、孤儿出身的警卫员杨金柱,为保卫师政委的安全而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留下解放军胸章和淮海战役、渡江作战、解放中南、解放西南的纪念章各一枚。政委聂济峰将烈士遗物一直珍藏至今。</p><p class="ql-block">在这次人代会中,柴云振的师政委聂济峰闻知柴云振在该师当警卫班长时与杨金柱关系密切,小战友的思想品质和献身精神曾鼓舞他杀敌立功,他一直怀念小战友,于是就将珍藏的烈士遗物专程送到四川代表团驻地,亲手送给这位老英雄。</p><p class="ql-block">柴云振含泪向老政委表示:决不辜负烈士和战友的期望。永葆英雄本色和革命晚节,努力为四化建设多作贡献。</p><p class="ql-block"> 记者: 金青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