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画家陈逸飞的影响力在上海几乎家喻户晓,尤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对学习美术的中学生来说,能得到陈逸飞素描临摹的都会受到同龄人羡慕。我恰恰也是在这样的群体中学习绘画,以素描高分成绩进入了美术类高校,进而在平面设计领域工作了四十多年,成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当得知陈逸飞的回顾展在浦东美术馆举办时,自然是欣然前往、认真观摩。</p><p class="ql-block">步入浦东美术馆四楼展览大厅,立即被厚重的艺术氛围所震撼。一张张熟悉的人像素描、一幅幅大型油画作品、一个个江南水乡小景、一帧帧电影视觉画面…,似乎是汇入时空长河,又一次领略了陈逸飞老师的艺术探索。那种温馨而熟悉感觉,犹如回到当年素描画室,陶醉在碳精棒推、拉、顿、挫质感变化的乐趣中。</p> <p class="ql-block">今年正值著名艺术家陈逸飞诞辰80周年、逝世 20周年,“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于4月在浦东美术馆启幕。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涵盖内容最完整的陈逸飞个人回顾展,全方位地呈现了陈逸飞创作生涯每个阶段的整体样貌和思想转变,突出他在不同领域内的重要成就。</p><p class="ql-block">陈逸飞(1946年4月14日-2005年4月1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少年时代以后在上海生活,是美籍华裔现代画家、导演、视觉艺术家,浪漫写实主义画家33。其主要油画作品有《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雕塑作品《东方少女》等;导演作品有《人约黄昏》《逃往上海》《上海方舟》《理发师》等。</p> <p class="ql-block">1,历史题材创材</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初入上海油画雕塑院的陈逸飞,创作了许多历史题材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占领总统府》是陈逸飞、魏景山于1977年合作创作的油画。该画作展现了宏大的历史场面,塑造了一组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性格的普通战士群像。威武的战士们向红旗行注目礼,广阔的背景硝烟弥漫,人民解放军的洪流势如破竹、冲进蒋家王朝总统府,直捣敌人的老巢。</p> <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画像</p> <p class="ql-block">《开路先锋》以新中国首条自主建设的铁路干线成渝铁路通车事件为背景,反映中国基础建设的油画,以宏大的叙事和写实风格著称。</p> <p class="ql-block">《黄河颂》是1972年为配合钢琴协奏曲《黄河》而创作的组画之一。该作品宽297厘米、高143.5厘米,采用宽银幕式构图,描绘了一名红军战士屹立于黄河之巅的壮阔场景。</p> <p class="ql-block">油画《红旗》是陈逸飞1972年创作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2,西藏题材创作</p><p class="ql-block">陈逸飞的西藏组画是其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系列作品,以藏族题材为核心,融合了写实笔触与人文关怀,展现了雪域高原的独特风貌。</p> <p class="ql-block">《山地风》是陈逸飞1994年创作的布面油画,以西藏山地景观与藏民形象为题材,画面尺寸188×255厘米。作品通过“顶天立地”的构图与宽大藏服动态呈现人物,运用厚重笔触和积色技法营造静谧深沉的意境,未设特定动作却传递强烈异域风情。人物面容未经美化处理,展现高原藏民粗犷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陈逸飞在1990年代初期开始创作西藏题材作品,作为其艺术生涯中重要的转型阶段,将东方美学与西方写实技法结合,形成独特的“浪漫写实主义”风格。</p> <p class="ql-block">陈逸飞在1988年至1996年间共八次赴西藏进行艺术创作,创作了大量以西藏为主题的油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陈逸飞创作中的西藏人物形象素描。</p> <p class="ql-block">3,音乐人像系列</p><p class="ql-block">陈逸飞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其音乐题材人像作品以精细的写实风格和东西方美学融合著称。</p> <p class="ql-block">陈逸飞自小受小提琴兴趣及音乐厅氛围启发,创作了多幅音乐家主题油画。作品常以深色背景突出人物形象,融合古典音乐与东方美学。</p> <p class="ql-block">《吹单簧管的女孩》(1990年),81×66.3厘米布面油画,通过安详目光与优美姿态展现单簧管演奏者的典雅气质。</p> <p class="ql-block">《长笛手》(1987年)作品,均采用写实技法刻画西方女乐手形象,赋予中国式娴静与古典韵味。 </p> <p class="ql-block">4,丽人行系列</p><p class="ql-block">《丽人行》是陈逸飞创作的“海上旧梦”系列代表作之一,该系列以1930年代上海为背景,通过描绘旧上海的都市风情和女性形象展现时代变迁。</p> <p class="ql-block">该系列通过怀旧视角展现旧上海的建筑、服饰与人文景观,融合了古典美学与现代艺术表达,成为其艺术转型的重要标志。 </p> <p class="ql-block">采用写实手法刻画人物细腻的肌肤质感与服饰纹理,背景则用淡彩渲染出怀旧氛围。</p> <p class="ql-block">5,海上风华系列</p><p class="ql-block">1990年代初,陈逸飞回到上海,他所创作的《海上风华》系列是在拥抱时代潮流后绽放的耀眼光芒。</p> <p class="ql-block">陈逸飞的油画《浔阳遗韵》灵感来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融合了古典东方美学与西方写实技法。作品以三位身着旗袍、手持乐器的女性为主体,服饰细节精致,背景采用暗色调突出人物光影。</p> <p class="ql-block">《玉堂春暖》,该作品以民国时期老上海为背景,通过京剧《玉堂春》主角“玉堂春”的典故,展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流金岁月。画面左侧为戏班人员,右侧为观戏名媛与绅士,通过青衣水袖的界限划分场景,结合中西元素(如传统铜壶与洋酒),勾勒出时代风貌。 </p> <p class="ql-block">陈逸飞曾谦逊的说:“艺术家都是游戏者,游戏的乐趣在于过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