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之旅】古今辉映阿什哈巴德

老长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文 老长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篇号28740224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既有美丽的城市风光,也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既有紧跟潮流的现代时尚,也有悠久的古代城池与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阿什哈巴德第二天,我们前往参观当地人称为尼萨帕提亚的古城遗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尼萨古城位于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市西北18公里处,从阿什哈巴德市区出发向西北驱车约30分钟,即抵古城保护区。尼萨古城位于土库曼第一高山科佩特达格山脉脚下,距离土伊(朗)边界约30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边境城市阿什哈巴德</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什哈巴德距土库曼斯坦边境很近,距伊朗第二大城市马拉哈什只有200多公里。2023年10月我们定制去伊朗旅行,团友们热情高涨,有的人提出要去波斯湾,有的人提出要去里海……综合大家意见,设计了横贯伊朗18天,从里海到霍尔木玆海峡,探寻波斯文明,荡舟波斯湾。当时就曾策划将伊朗什叶派圣城马拉哈什放在中亚五国的“丝路之旅”行程中,从距离上看,似乎更合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3年,回国后一个多月,波斯湾风云再起,西方霸主以违反伊核协议为由,派遣斯坦尼斯号核航母至波斯湾威慑‌,伊朗强化了霍尔木兹海峡防御,寸土不让。之后,伊以冲突不断,伊朗大地失去了和平与安宁,不可能再悠闲游览。2025年4月的中亚之行,以安全为上,放弃了去伊朗马拉哈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实际上,我们到达尼萨古城的时间是2025年4月15日,而伊以战争开始于6月13日,来势汹汹,战争风云已经波及到了马拉哈什。我们又错开了一个多月,团友们再次庆幸我们的选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中山峰后面就是伊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丝路节点尼萨古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所谓尼萨古城,当地人称为尼萨帕提亚古城遗址,尼萨为地名,帕提亚为古帝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3世纪,西亚伊朗高原东北部的帕提亚地区(今土库曼斯坦、伊朗等部分地区)处于塞琉古帝国的统治之下。约公元前247年,塞琉古帝国内部发生叛乱,帕尼部落的酋长阿尔萨息趁机率部独立并向外扩张,建立阿尔萨息王朝。中国的汉朝取阿尔萨息汉语音译“安息”作为国名,称之为安息帝国。尼萨古城是安息帝国开创者阿尔萨息一世所建的第一个首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1世纪中叶,安息帝国励精图治,不断强盛,辖内共有大小500余座城市,与汉帝国、罗马帝国、贵霜帝国并称亚欧四大强国。安息帝国的疆域在极盛时期东抵阿姆河,西至幼发拉底河,北达小亚细亚东南,南至波斯湾,包括现今的伊朗、伊拉克、亚美尼亚、土耳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的部分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随着安息帝国的扩张,首都所在地由尼萨迁至今伊拉克境内。公元3世纪,受内部争斗及长期与罗马帝国战争所累,安息帝国日渐衰落,最终于公元226年被萨珊波斯王朝取代,尼萨古城也随之没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尼萨古城坐落在一个不规则的五边型山丘上,是座土木结构的城堡,曾是安息帝国王室的皇宫。占地14公顷,城墙最高达20米,最宽达8米,墙体为夯筑和土坯砌垒,周围建有43个用来防御外敌的矩形塔台。城内建有南、北两大建筑群,北建筑群是皇室的酒库和珠宝库,南建筑群是国王及贵族的居住区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经2000多年沧桑巨变,尼萨城体已被严重破坏,只剩残垣断壁。2007年,尼萨古城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并称为“尼萨帕提亚要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安息帝国在其存在的400多年间始终与中国的汉朝和睦相处,关系密切。公元前2世纪末张骞出使西域时,曾派副使访问安息,安息国王派兵到边境迎接。之后,安息遣使向汉朝答谢。公元2世纪,安息王子安世高以尼萨为起点东行至洛阳,开创佛经汉译先河。犍陀罗艺术与该城考古发现的关联印证了佛教传播路径中的文化互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此双方往来频繁,东西方交通有了很大发展,共同促成了古丝绸之路的发展。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安息国宝“阿哈尔捷金马”传入中国,称为“汗血宝马”和“天马”;而安息国将中国的造纸术传至欧洲大陆……尼萨古城通过贸易促进了农作物、金属制品的跨区域流通,成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商业和交通枢纽,起到丝绸之路节点作用,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游走在古城废墟中,聆听历史的回响,体验张骞当年的艰辛。</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国家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土库曼斯坦国家博物馆位于阿什哈巴德市南侧,气势恢宏,占地22500平方米,16000平方米用于展览。主楼设会议厅,展厅、办公室、仓库、技术修复部和咖啡厅等。4个半圆形露天剧场在主楼外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家博物馆大圆顶为美丽的宝石蓝,大门和侧厅的雕塑为耀眼的金色,典型的阿什哈巴德城市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家博物馆广场前的旗杆高133米,目前在高度上排名世界上第五位。这里悬挂着土库曼斯坦的国家旗帜,尺寸长为52.5米,宽为35米,重量为420公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家博物馆建筑群是古典东方风格的艺术杰作。进入博物馆,其入口大厅几根大圆柱雄伟高大,但是大圆柱并不圆润,而是带有棱角,这倒是该国的处事风格。大圆柱围绕着大厅中心的几个玻璃展柜,导游事先告诉我们,此处全是精品,严禁拍照,只好上到二楼走廊,远远拍照打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博物馆展厅设独立厅、自然厅、原始史厅、古代厅、中世纪纪厅、民俗厅等,展品约2万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楼展厅管理也十分严格,大部分地方不让拍照,每个展厅都有一个美女值守监督,她们成了我们镜头中的主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土库曼斯坦国家博物馆展示了土库曼斯坦从古至今的历史文物,包括考古发现、传统文化、生活习俗、民族服饰、武器和日常用品,是深入了解土库曼斯坦历史及其文化传统的绝佳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该博物馆的大厅里陈列着稀有的古代艺术品,土库曼斯坦作为连接中亚与地中海地区的枢纽,其出土文物深受希腊文化影响,并巧妙地将安息国自身的传统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结合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考阿塔地下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考阿塔地下湖又称为巴哈林湖,是土库曼斯坦重要的自然景观,位于阿什哈巴德以北约40公里处,是土库曼斯坦国家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考阿塔地下湖位于科佩特山脉的一个天然洞穴中,顺着276级台阶蜿蜒而下,湛蓝清澈的地下湖便横亘在游人眼前。湖泊四周矗立着高耸巍峨的岩石,湖前一块巨大的孤石成为了勇敢的团友拍照打卡的“屏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考阿塔湖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主要是硫磺,因此有独特的气味,湖水清澈透明,呈蓝色,温度常年保持在33-37℃左右。當地人相信湖水能治病,还能美容紧肤。对于国土面积80%是沙漠的土库曼斯坦人来说,想游泳的人将這里作为了一個避暑胜地,想养生的将此地当成一个纯自然的地下水疗中心,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团友中的勇敢者毫不犹豫地跳入湖中游泳,体验这独特的地下温泉,消除旅途的疲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离开考阿塔地下湖,返程时前往普恰克清真寺,该清真寺始建于2002年,2004年竣工,由前总统萨帕尔穆拉特·尼亚佐夫倡议建造,是土库曼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中左边金顶为基普恰克清真寺,右边金色圆顶下是土库曼斯坦第一任总统尼亚佐夫纪念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尼亚佐夫纪念堂</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尼亚佐夫(1940-2006年)是土库曼斯坦独立后的首任总统,被称为“土库曼之父”。尼亚佐夫在土库曼斯坦具有极高的威望,他是第一位“土库曼斯坦英雄”和“阿尔登·阿伊”金质奖章获得者。他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是一个政治独行者。他主导制定《鲁赫纳玛》一书,被视为该国的精神法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尼亚佐夫纪念堂位于土首任总统尼亚佐夫故乡基普恰克村 ,纪念堂的建造旨在纪念其政治生涯及对国家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尼亚佐夫纪念堂为独立的金色圆顶大理石建筑, 分地上和地下两层。地上一层为环形走廊,建有尼亚佐夫母子雕像 。地下一层中央为尼亚佐夫棺冢, 周围为其父母 、 兄弟的衣冠冢 。尼亚佐夫2006年12月 21 日去世后安葬于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尼亚佐夫纪念堂一旁坐落着 “土库曼巴什精神”清真寺,也称基普恰克清真寺,是土库曼民族精神复兴的象征。尼亚佐夫总统逝世后安葬于此地,也强化了清真寺作为国家精神圣地的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基普恰克清真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基普恰克清真寺由尼亚佐夫总统亲自参与设计,2004年建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基普恰克清真寺采用金色圆顶主体与四座宣礼塔组合设计,建筑群包含九个拱门入口及环绕式喷泉水景。清真寺建筑面积近18000平方米,作为中亚地区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其设计容量可容纳1万名朝圣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为土库曼斯坦独立后兴建的首座国家级清真寺,其建造过程被赋予强烈的民族精神内涵。四周环绕的四座宣礼塔精确设计为91米高度,象征国家1991年脱离苏联获得独立的历史时刻,万人礼拜容量象征国家民族团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阿什哈巴德参观:其二战纪念碑高91米,独立柱也高91米,土库曼斯坦在建筑物设计中,处处呼应土库曼斯坦1991年独立的历史事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真寺内部内部装饰以精美雕刻工艺著称。礼拜大厅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圆形穹顶结构,穹顶直径约50米,表面镶嵌蓝色琉璃瓦形成星空图案;寺内用土库曼语和阿拉伯语刻有《可兰经》经文和尼亚佐夫总统著作《鲁赫纳玛》中的名言警句;大厅圆柱上悬挂直径7米的镀金枝形吊灯;礼拜大厅面积超过1800平方米,地面铺设手工编织的巨型地毯,墙面采用浅色大理石拼接几何图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清真寺附属设施包括可容纳500人的宗教学校、图书馆及游客服务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真寺侧面外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什哈巴德这颗镶嵌在广袤中亚腹地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静静地诉说着古老与现代交织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古安息国诉说着历史尘烟中的辉煌,白色的大理石建筑群犹如天边飘落的云朵铺陈出一幅幅壮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一份来自远古的宁静与现代的繁华交织的奇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创作品,严禁抄袭,违者必究)</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