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夏日长

黎元福浩

<p class="ql-block">暮色漫过东阿的屋檐时,阿井的水正映着最后一缕霞光,像打翻了的琥珀,将三千年的胶香浸得愈发绵长。这里的风是带着药香的——走过东阿阿胶城的青石板路,指尖抚过清末民初的商号招牌,恍惚能触到当年胶庄里晾晒的驴皮,混着桑皮纸的气息,在时光里酿成了独特的肌理。</p><p class="ql-block">白日里,研学的孩子们正围着药碾子打转。导师捧出的枸杞、当归在掌心滚动,像撒落的星辰,孩子们的惊叹声惊飞了檐角的鸽子。不远处的工坊里,老师傅正手持铜铲搅拌膏方,蒸汽氤氲中,阿胶的醇厚与冰糖的清甜缠成丝线,绕着梁上的灯笼转了又转。有人在学制香囊,将薄荷与艾叶细细碾磨,指尖沾染的草木香,是比任何香水都动人的凭证。</p><p class="ql-block">当夜幕垂落,黄河岸边的喧嚣便接了棒。夏季的“黄河大集”像被点燃的画卷,啤酒节的霓虹映着摊主们的笑脸,刚出锅的阿胶糕冒着热气,与烤串的焦香、啤酒的麦香撞了个满怀。非遗展区里,老手艺人正用驴皮雕刻窗花,刀下的纹样流转着阿胶制作的古法密码,围观的游人举起手机,想把这指尖的传承定格成永恒。舞台上的乐队唱起了改编的《本草纲目》,国乐的悠扬与电子乐的律动交织,年轻人们跟着节奏摇晃,杯中的啤酒泛起的泡沫,竟与白日里熬胶时的浮沫有了几分神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穿街而过时,听见卖冰粉的阿姨在说:“这阿胶味的冰粉,别处可吃不着。”是啊,东阿的妙处,正在这古今的揉合里——既有药碾转动的沉静,也有夜市喧嚣的热烈;既能在贡胶馆里读懂“寿人济世”的初心,也能在啤酒节的欢歌里,看见传统文化年轻的模样。</p><p class="ql-block">晚风掠过药王山的角楼,带着黄河的潮气与阿胶的余温。远处的灯光在河面铺开,像一串流动的阿胶珠,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在这里,每一步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每一口都是对生活的品味,而那些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故事,正随着夏夜的风,悄悄融进每一个到访者的记忆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