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晚会在一片赞誉声中缓缓落幕,夜已深沉,但同学们仍依依不舍,迟迟不愿离去。三五知己围坐,滔滔不绝地回味着刚才的点点滴滴,仿佛有说不尽的话语、道不完的情谊。这场精彩纷呈的晚会,唤起了四十年同窗情深的共鸣,激发出许多同学前所未有的诗兴。一夜之间,大家仿佛都成了文人墨客。你或许未曾想到,连蔡老师也未曾预料,昔日那个调皮捣蛋的牛勇、默默无闻的李建,如今竟能写出平仄押韵、意境悠远的诗篇。而一向嬉笑怒骂、不拘小节的伍文,如今也成了满口“之乎者也”的老诗翁,不仅腰缠万贯,更腹有诗书。那晚他即兴吟诵的《花好月圆》,引得众人纷纷提笔,抒怀赋诗。谁也不愿曲终人散,都渴望花好月圆,让时光倒流,重返青春。但愿岁月不老,我们不散!若问再聚是何年?老生@李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若问再聚在何年?五载十年定相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日相见君须记,今夜芳华耀天然。</p> <p class="ql-block">此刻你我虽近在咫尺,却似远隔天涯,感怀那曾经让岁月传递的温婉与柔情。思绪万千,轻拾往昔那一份份真挚与热烈,仿佛想将回忆凝结为永恒,让千山万水不再成为天涯咫尺的阻隔。唯有为同学打造一本精致精彩的纪念册,才是最好的见证。三虎的朋友在其微信中留言:“看了视频,真的似模似样。一把年纪,还能如此煽情,值得!”在这个日复一日被琐碎生活磨平情绪的时代,许多人早已失去了表达与接纳情感的能力。而你们的晚会,恰似一束光,重新点燃了内心的激情,让人知道——原来我们还活着,还有感觉。从内容到形式,都极具创意,或许正因为你们这一届人才济济、横跨各领域,才能办出如此独特、省内罕见的聚会,值得永久珍藏。</p> <p class="ql-block">外界的评价如此之高,作为七八届四十周年庆典纪念册编辑组的一员,我们更应全力以赴,不负众望。编辑组长老生曾语重心长地说:“同学聚会结束了,我们的工作才真正开始。40周年聚会有个好的开始,但是否有好的结尾,全靠咱们了!一定要出精品,一定要把这四十年的同学情完美定格在这册子里,让它成为每位同学的家传之宝。”老生的这番话,我们编辑组全体成员深表认同。除了认真做好图文资料的收集整理,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力求做到:一、广泛性,二、公平性,三、非专业性。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在纪念册中留下身影与心声,既有高水平的诗文与摄影,也有几句真挚的感言或一段温馨的小往事。雅俗共赏,人人参与,纪念册才会真正成为大家喜爱的“家书”。</p> <p class="ql-block">由我主笔的《龙门七八届四十周年聚会记》,至此暂告一段落,但好戏还在后头。接下来,我将与编辑组的同学们一道,重拾金秋聚会的点点滴滴,细细梳理那些深藏心底的同学记忆,舞动那绵延不绝的情谊。剪一段青春岁月的美好,融进暮年的时光美篇里。有同学问我,老同学能不能用别的方式来写一篇同学会的美篇?当然可以!我和肖建兵合写的《人生如茶,我心不变》,以及我独自创作的《当兵的同学不一样》都受到了广泛好评。还有伍文的《发姣》、陈雪彪的散文诗《写给同学的一封情书》,皆是真情流露、情深意切,将那份渴望相见、心急如焚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才女李建芳的《致同学》感人至深,军中绿花黄又华的诗作,与其说是毕业感怀,不如说是真情流露,让男同学都自叹不如。</p> <p class="ql-block">此次聚会,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同学。除了大家公认的诗坛老将李向武、何辉、袁子建、曾炯导,更有黄伟文、伍文、李建芳、冯彩华、邬志灵等诗坛新秀。他们用键盘敲打快乐,用文字堆积情感,用墨香装点我们的芬芳人生。一个个标点符号,串联起我们多彩的岁月。许多同学正以诗歌、散文、一图一故事的方式踊跃投稿,许多优秀作品即将被编入纪念册。正如班长所言:“一场同学聚会,引出文豪诗人无数,掀起吟诗作对的高潮。”一首诗、一首歌、一张老照片,将四十年前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似水流年的芳华重现眼前。水中月亦当年月,梦中人即眼前人。写吧!请同学们大胆去写,四十周年《同学情》彩页上,将永远珍藏你真心的告白!</p> <p class="ql-block">老同学,当你手捧一本由自己和同学们共同书写、编辑的书,那是一种独特的快乐,唯有在静静翻阅时才能真正体会。有书的日子很美,很充实,也很幸福。看书、写书,让同学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生活变得五彩斑斓,世界也因之而绚丽。手捧这本《同学情》纪念册,整个心灵都会变得宁静而温暖。我们出这本书的初心,就是让同学们自己写自己,自己编自己,一本写给同学看的书。一句话:这是我们七八届自己的书!书里能看到你的笑容,你曾说的那句话,你写的感言,你念念不忘的往事,你写的一首小诗,一篇散文,甚至是你曾经写过的情书,你拍的那张照片……写吧!真希望全级250位同学,都能在这本纪念册中留下你的一言一语、一颦一笑。那是对过往的回望,也是未来回忆中的回忆。某年某月某日,斜阳西下,你品一口金花普洱茶,捧着这本书,轻声细语地说起往事,膝下儿孙围绕静静聆听……那是多么幸福温馨的画面啊!</p> <p class="ql-block">我多么想和你们一起吟诗作对,可惜我并不擅长诗词歌赋,而且诗歌体裁容量有限,难以将四十周年聚会的点点滴滴一一记述。陪伴我一生的,还是那一壶茶。我愿用茶的语言、茶的甘苦、茶的醇厚,来抒发我们绵长的同学情。正如我所写:</p>
<p class="ql-block">散透烟云玉镜新,</p>
<p class="ql-block">澄空碧海独浮沉。</p>
<p class="ql-block">友情脉脉连天地,</p>
<p class="ql-block">倩影悠悠越古今。</p>
<p class="ql-block">此夜琼光应尽望,</p>
<p class="ql-block">他年尘梦欲何寻?</p>
<p class="ql-block">诗心莫道霜丝发,</p>
<p class="ql-block">且取金花隽共斟。</p> <p class="ql-block">老同学,是时光雕刻的花。下一个五十周年、六十周年、八十周年,我依然期待与久违的你们再相聚。不论时光如何流转,同学情永远如陈年普洱,越陈越香,越老越醇。到那时,我仍会以浓醇厚重的金花普洱为媒,为你们泡上一壶老茶,让那逝去的岁月从茶水中缓缓浮现,丝丝缕缕,缠缠绵绵。借茶之甘甜,回味青春的芬芳;沏悟苦尽甘来的洗礼,感怀春风般的温馨与浪漫,畅叙细雨般的缠绵与遥思……</p>
<p class="ql-block">二O一八年十月三十日于惠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