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灯,一颗心

黎元福浩

<p class="ql-block">红色的光芒,总在时光深处闪烁。它不是转瞬即逝的星火,而是能穿透岁月尘埃的灯塔,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路。在新泰,有这样一个人,用六十余载的光阴,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束光,他就是柏钦水。</p><p class="ql-block">与《毛选》的缘分,是从物质匮乏的六十年代开始的。那时的日子清苦,每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可柏钦水心里有个执拗的念头:要把那些印着红色记忆的纸页留住。他省下饭钱,把布袋里的硬币攒了又攒,只为换一本泛黄的典籍;他踩着布鞋,在尘土飞扬的路上奔波千里,就为寻访一个藏着珍本的老物件。别人不解,说他“痴”,他却只是摩挲着书页上的字迹,眼里有光——那是从字里行间透出来的,属于一个民族的智慧与勇气。</p><p class="ql-block">在他的毛泽东文献博物馆里,每一页纸都带着温度。那些《毛选》的不同版本,有的边角卷起了毛边,有的扉页上留着前人的批注,在柏钦水眼里,都是会说话的历史。他说,这不是普通的书,是无数仁人志士走过的路,是照亮黑夜的灯。所以他守着它们,像守着一捧跳动的火焰,怕风来吹灭,怕雨来浇熄,更怕后人忘了这火焰曾怎样温暖过一个民族的胸膛。</p><p class="ql-block">如今,《中华英才》的七一特刊把他的故事印在封底,不是因为他做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因为这份坚守太动人。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把红色的种子播撒下去,让它在更多人心里发芽。他就像田埂上的老农夫,不声不响地耕耘,看着幼苗破土,看着枝叶舒展,眼里的笑意比收获时的谷穗还要饱满。</p><p class="ql-block">我们总说红色精神是宝贵的财富,可财富不会自己发光,得有人去擦拭,去传递。柏钦水就是那个擦拭者,用掌心的温度焐热冰冷的时光;也是那个传递者,把六十载的执着,变成递给后来者的火把。当我们翻开那些典籍,读到“为人民服务”的字句,读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其实读到的,还有柏钦水们藏在字里行间的,一颗滚烫的中国心。</p><p class="ql-block">这颗心,与红色的光芒交相辉映,在新时代的路上,依然亮得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