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李白《月下独酌》中有这样的诗句,“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将这两句诗翻译成白话,意思是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诗中的云汉指的是夜空中的银河,民间也叫天河,这里象征着天上仙境。<br> 鄢陵县陈化店镇有个村子,名曰云汉,其名是不是和这句诗有关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踏上了寻访之旅。<br> 我和海泉一入村,迎面碰到一抱小孩的老者,遂问起村名的由来。老者笼统地说道,光他都听说过好几个版本,究竟哪个版本靠谱,他也吃不准。<br> 既然这样,要不你把这几个版本都给我讲讲。我顺嘴将了他一军。<br> 我可能说得太唐突,老者脸一嘟噜,没好气地说,我说不上来,你去找村里上年纪的老头再问问吧。<br> 我自知理亏,却又不甘心,继续追问道,麻烦你给我推荐几个了解这方面情况的老先生。老者略一思忖,说庄东南角有一位,叫陈嘉申(音),今年96了,退休前在鄢陵县文教局工作;庄东北角有一个,叫陈林周(音),今年90了,退休前是老师。他俩都是文化人,应该能给你讲些有价值的东西。<br> 谢过老者,我辗转找到二位先生家。不巧的是,陈嘉申先生随儿子进城了,陈林周先生卧病在床,均未能如愿拜访。无奈,我骑着车在街巷中不停转悠,前后又与陈西田等几位老者进行了深入交流。</h3> <h3> 事后经过整理,关于云汉村名之由来,归纳起来传说有三:<br> 传说一:<br> 听上一辈人说,过去庄东头大坑那有座云爷庙,庙里敬的主神是老天爷。老天爷官名玉皇大帝,生活在云彩上面的天宫中,来无影去无踪,保佑这里风调雨顺和一方平安。因为寺庙里敬的老天爷很灵验,许啥应啥,为了纪念他,才给这个村子起名云汉。后来,为了垛寨墙,把云爷庙拆了,取土留下个大坑,夏天下大雨的时候,寨内的水都流进了大坑里。万一遇到火灾,还能用坑里的水救火。</h3> <h3> 传说二:<br> 为了防土匪抢掠,清朝末期,云汉打了座圆形土寨,起名云障寨,开东、西、南三座寨门。在古代,人除了名,还有字。名,是孩子满一百天的时候,由家里的男性长辈所取;字,则是成年后,由熟人中德高望重的人所取。二者合在一起,才组成了名字一词。既然寨名叫云障,字面意思是云彩遮住,它遮住的啥,不就是天河嘛。人家根据天障寨的意思,最后切了个字:云汉。<br> 云障寨打成以后,外有寨海子,内有土寨墙,两道屏障,很好地保护了云汉人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震慑宝丰、鲁山那边过来的土匪,在东南角的寨墙上修了座大炮楼,光个空壳子,立那吓唬人哩,其实里边根本没有炮。<br> 有一天,在寨墙上巡逻站岗的看有俩人骑着高头大马从寨外经过,问他们是哪儿的?要去哪儿?那俩人说话蛮里疙瘩,一听是宝丰鲁山口音,就派人出寨撵,撵到东边河坡那,逮住以后就地枪毙了。<br> 一解放,天下太平,寨墙、寨海子没人管理,塌的塌,淤的淤。再后来,寨墙上掏满了红薯窖,毁得更快了。到六几年时,寨墙已被夷为平地。大部分寨海子填平,变成了群众的宅基地。现如今,已很难找到云障寨的痕迹。</h3> <h3> 传说三:<br> 云汉村东北角,过去有座兴隆寺,俗称小庙寺,有大殿,有配殿,还有老碑,形势蛮大的。听说云汉这个名字,就是因它而起,至于因啥起的,没有一人能够说囫囵。<br> 解放后,小庙寺改成了云汉小学,上点年纪的都在里边上过学。那时候,云汉周边的苏家(苏庄)、后杜,甚至陈店(陈化店的简称)北边所庄的学生,都雨天赤脚跑这上学。后来,所庄的学生嫌远,不来这上了。再后来,云汉、后杜、苏家仨庄一块商量,扒掉原来的云汉小学,用扒下来的砖瓦、木料,又集资添置了一些,在仨庄当间盖起新的云杜小学。云,指的是云汉。杜,指的是后杜。俩村各取一个字,组成了云杜。<br> 学校搬出来后,小庙寺算是彻底消失,如今那里已变成了庄稼地。<br> 云汉将近两千口人,五个村民小组,都姓陈,除了外嫁过来的媳妇,没有别的杂姓。据老辈人讲,苗店的陈姓是从云汉迁过去的,俩村曾因续家谱走动过。<br> 说起俺老陈家的家谱,是在清朝时烧的。当时,云汉出了个人物,在朝里做官,因为犯了错误,朝廷把他的头掠(方言,意思是割)了。家里得住信儿,顿时慌了,恐怕抄家,甚至满门抄斩,赶紧把家谱烧掉。后来把那人的尸首领回来,人家并没有追究责任。可是,家谱却从此没有了。<br> 家谱一丢,再也没人知道,云汉这支姓陈的,究竟是中原的老户,还是从大槐树底下迁来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