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道教祖庭一一太清宫

<p class="ql-block">图文:培(广东)6830585</p><p class="ql-block">‍6月28日清早,我们离开日照市,驱车前往青岛崂山。九点左右抵达太清游览区服务中心,买了景交车票后乘车前往太清宫。</p><p class="ql-block">‍车子沿路左山右海蜿蜒前行,望向车窗外,山路两侧满目苍翠,朦胧的远山海景,嶙峋的山石,构成了一道既具大山韵味,又有海滨气息特有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景交车开至太清宫广场停车,在这里,可以转车到索道下站乘缆车上山或步行上山,我们选择了先游览太清宫,再乘缆车上山。</p><p class="ql-block">‍太清宫的牌坊建于1997年,牌坊阳面的“崂山太清宫”由闵志庭道长题写,阴面“阆苑圣德”四字,取自道教经典,意为仙人所居。</p> <p class="ql-block">绕过牌坊,我们朝太清宫走去。崂山太清宫被称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北京白云观为道教第一丛林),道教中“丛林”的意思是指规模宏大,允许十方道士挂单修行的宫观。</p> <p class="ql-block">太清宫是崂山最古老、规模最大的道观,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太清宫,最初由张廉夫修建茅庵供奉三官,取名“三官庙”。唐朝,李哲玄扩建供奉三皇称为“三皇殿”,宋朝,刘若拙供奉老子,得宋太祖封“华盖真人〞,敕建上清宫并重修太清宫。</p> <p class="ql-block">抬头望去,老子铜像就屹立在太清宫的高处。雾气缭绕,透着仙气。老子左指苍穹,右手指地,仿佛在与天地对话。这座高达50米的铜像,将崂山的灵气尽数收纳,与山海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步入门厅,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竹林深秀,宫观轩朗的画境。据说,这些建筑大体是明代万历年间的遗物。主要建筑是三官殿、三清殿、和三皇殿三座大殿。</p> <p class="ql-block">三官殿门前,有两株古银杏。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康胤为太清宫道士刘若拙敕建道场,重修太清宫时所栽植,距今已有1100年的树龄。岁月穿梭千年,古树愈发灵气动人。</p> <p class="ql-block">入三官殿,三官者,天官、地官、水官,实际就是中国远古的三位部落首领,即尧、舜、禹。这时香客纷纭,轻烟袅袅,芳气氤氲。</p> <p class="ql-block">太清宫内有一棵非常珍贵的名为“龙头榆”的古树,据说,是崂山十大道长之一,李哲玄亲手种植,至今已有1100多年。这棵树乍一看真的像一个龙头,特别是龙头部位有一树节凸起,酷似龙眼。龙头榆主干斜逸,分枝茂盛,遮天蔽日的面积可达800平方米,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龙头榆旁边有一组孔子问道老子的人雕塑,造型栩栩如生。历史上,这场思想的对话开创了儒道互补的文化传统,孔子赞叹老子“犹龙“的境界,最终形成了“据于德,成于仁,游于艺”,的完整思想体系。</p> <p class="ql-block">“龙头榆”侧有一巨石,上面刻有“逢仙桥”三个大字,说的是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华盖真人”刘若拙的一段轶事。传说,刘若拙在一个除夕的早晨出来晨练,当时刚刚下过一场大雪,他在树下遇到一位老人,打招呼后擦肩而过。刘若拙忽然觉得不对劲,这深山野岭人烟稀少,区区几个居民也都认识,怎么没见过这位老人呢?正想回头问个究竟,老人已杳无踪影,只有树下雪窝中留下两只深深的脚印。刘大真人顿时悟出老人乃是老榆成仙显化,于是就把这里叫做“逢仙桥”了。</p> <p class="ql-block">在崂山这片充满灵气的地方,老子铜像就静静地矗立着,铜像特别高大,人站在他的脚下感觉很渺小。老子的形象是按照唐代著名“画圣〞吴道子所画老子形貌,并借鉴孔子赞叹“老子犹龙’之观点设计,造像面部釆用龙的形貌特征,额头顶大,眉骨突出,两眼深邃,面容清古。抬头望去,他的表情特别安详,就像在静静的思考着天地间的大道理。他的衣袂飘飘,就像随时会乘风而去一样。</p> <p class="ql-block">入三皇殿,这里供奉地皇、人皇、天皇,即为观天察地,作八卦,定历法的伏羲,不顾身家性命,勇尝百草的神农,统一天下,开创中华民文明的轩辕。</p> <p class="ql-block">院内,汉柏凌霄参天而立,躯干崚增嶒挺拔,苍劲有力,枝叶繁茂苍翠。抬头细看,树干上端分枝处,有一片黑色是被烧灼过的疤痕,相传是两次雷击造成,雷电没有撼动汉柏,反而让它更显苍劲。</p> <p class="ql-block">汉柏,传说是太清宫开山始祖,汉代的张廉夫所栽植,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年年岁岁,风吹雨打,多少风流人物,已成了过眼云烟,唯有汉柏,至今犹自岿然屹立,淡然、寂然、泰然,在崂山脚下,太清宫内,犹自拈须微笑着。</p> <p class="ql-block">走进三清殿院内,一棵“侧柏凌霄〞美景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它与三皇殿前的汉柏凌霄并称太清宫两大古树奇观。橘红色的凌霄花在青翠的柏叶间盛放。铺天盖地的花朵与古柏的苍劲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炎热的夏天,繁花为游人带来了一抹清凉意趣。</p> <p class="ql-block">凌霄花的藤蔓从侧柏的根部生长,分为三枝如青龙般缠绕树干,最终与柏树枝叶融为一体,形成柏树开花的视觉错觉。</p> <p class="ql-block">东边的偏殿为东华殿,供奉的是男性神,中奉“东华帝君”,左边奉祀南极长生大帝(南极仙翁)神像,右边奉祀太阳星君(太阳神)神像,东华帝君在神话中他是阳神的总管,全真道奉他为北五祖的第一祖,东华帝君道号“东华子”。</p> <p class="ql-block">王母殿位于三清殿西偏殿,供奉的都是女性神,中奉西王母。民间说她是阴神的总管,居住在昆仑山瑶池,称她为王母娘娘。西王母是她的官称,西王母原来是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首领,随着历史的传说,西王母也由人变成了神,变成了玉皇大帝的妻子,道教中称她为元始天尊的女儿。</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看起来好玄虚,其实,道德天尊就是与孔子同时代的老子,著有《道德经》,为道教鼻祖。看来,太清宫三座主殿供奉的神灵,就是对中华民族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历史伟人,同他们的业绩,品格,思想,祷告天地,教化百姓,护祐一方安宁。神原本是民间所造,自然表达了百姓的意愿,而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由此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太清宫,这座古朴而充满宋代韵味的建筑,不仅是道家文化的圣地,更是崂山之旅中不可错过的名胜。这里流传着众多的传说,正值凌霄花开的时节,更添一份绚丽,让人不禁期待探寻其中的每一处传说与故事。</p> <p class="ql-block">关岳祠的台阶之下,隐藏着一口清泉,它静静地流淌着。在过往的岁月里,山中的道士依靠此泉生活,神水泉从未让他们失望。然而,如今的神水泉已逐渐被人遗忘,井边无人打水,路人视而不见,仿佛岁月静默地封存了它往日的辉煌,但神水泉依旧在那里,静静地诉说着崂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崂山,这座被称作“海上仙山”的灵秀之地,曾在300年前走进一位山东书生的笔端。很多人初识崂山,是读蒲松龄小说的《崂山道士》。那王七娇惰不能作苦,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最终“碰壁”。</p><p class="ql-block">‍不远处,蒲松龄的雕塑就坐在那里,他寓居太清宫时,大约时常独坐于此,沉思默想,构思那些狐仙、花神、鬼怪故事,那善人解人意的花仙香玉、绛雪便是在这里奇思妙想出来的吧。</p> <p class="ql-block">弘道院处在太清宫出口的地方,建于2008年,主要建筑是讲经堂。建成以后,中国道教协会在这里举办了首届和二届玄门讲经活动。</p> <p class="ql-block">游人在耿真人前虔诚磕拜,殿内供奉的明代太清宫道人耿义兰。明代万历年间,在太清宫僧、道争地纠纷中,耿义兰走州过府,直到上京告御状,打了一场长达16年的官司,最终胜诉。被万历皇帝敕封为“护教真人”。</p> <p class="ql-block">太清宫的宫观与佛教寺庙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宫观并不以雕梁画栋招人眼目,倒是有意呈现出一种石璧瓦舍的风貌,或许,这种古朴无华的韵味更能唤起人们对幽居山林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好一座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山抱海偎,林润水养,宫依山而灵秀,山因宫而名显,令多少人慕之,趋之赴之,脱俗忘尘,不羡鸳鸯只羡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