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爱止戈的捍卫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一一抗战老兵的守护人付耀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上饶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关爱抗战老兵退役军人志愿队队长 付耀春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付耀春的军人情结,萌芽于童年的土壤。儿时家中,父母常讲述战争年代英雄浴血奋战的故事,村庄里,退伍军人挺拔的身姿与坚毅的目光,校园中老师讲述的保家卫国事迹,都化作滋养梦想的雨露,让他立志成为一名军人,以热血守护家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命运却与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特殊年代里,尽管付耀春为从军梦拼尽全力,最终仍与军装失之交臂。这份遗憾并未浇灭他心中的热忱,对军人的崇敬反而愈发深沉,融入血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社会掀起拥军热潮,付耀春终于找到新的方向。他转身投身关爱抗战老兵的事业,用行动传递敬意,用陪伴温暖英雄。虽未身着戎装,他却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心中那份炽热的军人情怀 。</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致敬老兵:岁月峥嵘与人间温情</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一次看望抗战老兵时,刚踏入广信区田圢村93岁抗战老兵黄金生家中的那一刻,我便被深深触动。黄老曾服役于31师,先后任侦察兵、机枪手、师长警务兵等职,在烽火岁月里,多次与日寇浴血奋战。1950年,他又毅然奔赴抗美援朝战场,直至1956年归国。本可前往上海工作开启新篇的他,因牵挂家中老母,选择回到家乡。年逾四十方才成家的他,虽育有一儿一女,却难享顺遂。儿子自幼身患精神疾病,女儿也中年丧夫,生活的重担尽数压在黄老肩头,家中境况困窘。</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志愿者们目睹这一贫如洗的场景,纷纷慷慨解囊相助。不仅如此,大家还齐心协力,为黄老从江西省专项资金中申请到房屋改造指标,希望能为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兵改善生活条件,让他在暮年感受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与时间赛跑:完成独臂英雄最后的心愿</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98岁的广东抗战老兵黄志敏,一生充满坎坷。因家境贫寒,8岁的他便开始为他人放牛。为抗击日寇,年少的他毅然投身国军。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中,黄志敏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左臂,从此成为独臂战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解放后,黄志敏流浪至江西上饶,最终在一家石灰厂谋生。上世纪60年代,他与一位带着3个孩子的寡妇结为夫妻,两人相互扶持,共度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8年10月12日,我们得知老兵的消息后,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多方走访奔波,精心为他填写申报建档材料。然而到10月29日,建档材料仍未上报。时间紧迫,心急如焚的我放下小店生意,四处寻找打印店,以最快速度将资料发送给南昌守望公益关爱抗战老兵团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1月12日,黄志敏老兵顺利收到第一个季度3600元的助养金。仅仅4天后,11月16日,老人安详离世。倘若当时上报材料再晚一天,老兵的助养金就要从12月起发放,这位独臂英雄期盼获得关怀的心愿,恐怕就会成为终身遗憾。这场与时间的赛跑,最终让我们赶在生命的终点前,为英雄送上了一份温暖与慰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抗战老兵张升良:战火淬炼的家国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张升良,1923年12月出生于江西省横峰县莲荷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命运的巨轮无情碾压着每一个普通家庭。1944年正月,厄运降临,张升良与两位兄弟一同被抓壮丁,彼时,他的妻子正身怀六甲,这一别,满是无奈与牵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升良被编入国民党部队第70军80师239团,成为一名机枪手。1944 - 1945年间,他跟随部队辗转山东、浙江、福建、湖北等地,在枪林弹雨中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每一场战斗,都是生与死的较量;每一次冲锋,都饱含着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那些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他与战友们用热血和生命守护着祖国的山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8年10月,张升良所在部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收编 。此时,他心中对家乡父母、妻子和孩子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最终,出于对亲人的深切牵挂,他选择踏上返乡之路。然而,不幸的是,部队发放的返乡材料不慎遗失,他也未能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到,自此,便隐姓埋名,在家乡以务农为生,默默度过了无数个春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升良内心始终有着一个强烈的愿望。他深知,尽管自己曾身处国民党军队,但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上,他义无反顾、浴血奋战,他渴望自己的这份抗战经历能够得到国家的认可与人民的关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0年4月15日,张升良病重住院的消息传来,他的儿子拨通电话,诉说着父亲未了的心愿。得知消息后,志愿者们迅速行动起来,纷纷献出爱心,共筹集善款2750元。志愿者们马不停蹄地赶到医院,将这份饱含着敬意与关怀的善款送到张升良手中。那一刻,老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感慨道:“国家和人民还是没有忘记我的!”然而,仅仅三天后,这位饱经沧桑的抗战老兵便平静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带着欣慰,也带着对曾经峥嵘岁月的回忆,永远地沉睡了。</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张升良的一生,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抗击外敌入侵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回归平凡生活后,又默默耕耘。他的故事,是抗战历史的一个缩影,值得被铭记,他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关爱中“归队”的抗战老兵余宏诗</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余宏诗,1922年出生于上饶市信州区沙溪镇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家中无田无地,在饥寒交迫的困境下,家人被迫卖掉姐姐以换取微薄生计。1944年,正在广丰帮工的余宏诗被抓壮丁,家里人想尽办法、四处托关系,才将他解救回家。然而命运弄人,不久后他又被本乡强行抓走,送往浙江,编入国民革命军52师,跟随部队辗转河南、山东、江苏苏北等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5年2月,在江苏苏北,余宏诗被新四军俘虏。正是这次被俘经历,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毅然加入新四军,怀着满腔热血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因其作战勇猛、表现突出,很快便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余宏诗所在部队改编为第20军58师第172团2营6连,他又投身于东南战役、莱芜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中,在枪林弹雨中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赫赫战功。1956年,余宏诗复员回到家乡,从此深藏功名,在平凡的生活中默默坚守。</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8年,当寻访团队第一次来到余宏诗家时,眼前的景象令人心酸——老人居住在一幢破旧不堪的土房子里。或许是多年的经历让老人习惯了将情感深埋心底,他对团队的到来态度十分冷淡。但团队成员并未放弃,一次次登门拜访,用真诚与耐心敲开老人的心门,终于渐渐感动了余宏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1年9月3日,正值团队开展中秋节慰问老兵活动。下午2点38分,大家来到余宏诗的病床前。看到熟悉的面孔,病床上的老人激动不已,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团队成员握住老人的手,送上节日礼品与诚挚祝福,病房里暖意融融。谁也未曾料到,仅仅12分钟后,在前往慰问下一位老兵的路上,团队便接到余宏诗儿子的电话——老人已安详离世,仿佛是带着满足与欣慰,完成了人生最后的“归队”,永远地回到了他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身旁 。余宏诗的一生,从苦难中奋起,在战火中淬炼,在关怀中圆满,他的故事,是对家国情怀最生动的诠释,值得被永远铭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百岁抗战老兵杨新义:从烽火岁月到期颐之年的坚守</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岁月长河中,有一位老人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他的经历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记忆。他,就是迎来102岁生日的抗战老兵杨新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5年,杨新义出生在上饶市㚑溪镇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家中一贫如洗,没有一分田地,全家仅靠父亲撑船艰难维持生计。年幼的杨新义早早扛起生活的重担,从小便帮人放牛。16岁那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天,他正在田里辛勤劳作,保长突然带人出现,将他抓了壮丁。他与其他被抓的人一起,被押往浙江,就此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第28军192师,从此踏上了充满未知与艰险的军旅生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5年2月,192师驻防浙江洲,与日本鬼子隔江对峙。那段日子,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战争的残酷如影随形。杨新义与战友们时刻保持警惕,不敢有丝毫懈怠。每一次巡逻,每一次站岗,都伴随着生命危险,但他们毫不退缩,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抗击日寇,保卫家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终于,日本鬼子投降的消息传来,那一刻,杨新义的心中满是喜悦与自豪。他为自己能在这场伟大的抗战中贡献一份力量而骄傲,更为国家和民族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而激动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战争的硝烟并未就此完全消散。在内战中,杨新义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抉择——投诚参加了陈毅的部队,加入第103师侦察连。他跟随部队南征北战,英勇无畏。在渡江战役中,他奋勇争先,乘第一船渡过长江,为解放南京和上海立下赫赫战功。随后,他又随部队继续征战,解放了浙江、福建等地。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汗水,每一场战斗都见证了他的勇敢与忠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5年,杨新义转业回家务农。他告别了战火纷飞的岁月,回归到平凡的生活中。但他身上的军人气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却从未改变。他将那段热血沸腾的战斗经历深埋心底,默默在田间地头耕耘,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多年来,杨新义一直是我们团队重点关注走访的对象。我们怀着崇敬和感激之情,定期看望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在他100岁生日时,我们团队为他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庆祝活动。那一天,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围坐在杨新义爷爷身边,听他讲述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也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由于年事已高,杨新义双腿不能站立,只能以轮椅为伴。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而明亮,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衷心祝愿杨新义老兵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愿他的晚年生活安宁祥和,也愿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梦中的“还我山河”一一抗战老兵、冰雕连付连长王永和</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8年,我和团队走进信州区河中巷抗战老兵王永和的家中。王永和1928年7月出生在江苏东台这片土地上,家境贫寒至极。年少时,他靠讨饭艰难度日,后来又给人放牛谋生,苦难的生活磨砺着他的意志。</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4年10月,年仅16岁的王永和毅然加入新四军。在那段烽火岁月里,他多次与日本侵略者激烈交锋。无论是设下埋伏、奇袭敌军,还是近身肉搏、拼杀刺刀,他都毫不退缩。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中,王永和与敌人拼刺刀时身中数刀,倒在血泊之中,但他仍强撑着,嘴里不停念叨着“还我山河”。凭借顽强的生命力,他挺了过来,用英勇无畏书写着对祖国的忠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解放战争的硝烟未散,王永和又挥师北上,跨过鸭绿江,投身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在冰雕连重组时,他被任命为副连长,带领战士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坚守阵地,用热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光流转,2023年12月,这位历经无数战火洗礼的老兵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光荣“归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年清明节,我在梦中与王永和相遇。在梦里,他向我诉说着儿时的贫困生活,讲述着参军的历程,以及那段刻骨铭心的拼杀经历。醒来后,“还我山河”四个字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为了告慰老兵的英灵,我特地请来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的老书法家,写下“还我山河”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清明时节,我带着这幅字来到老兵墓前,深深鞠躬致意。自那之后,老兵再也没有进入我的梦乡,或许他终于得以安息,他的精神也永远铭刻在这四个字中,威镇四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残酷战争的幸存者一一抗战老兵赵守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4位小伙伴一同投身抗日,最终仅赵守信一人在抗战胜利时凯旋,这背后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写下的悲壮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赵守信1928年生于河北乐亭,家中兄妹6人,他排行老六,贫困的生活让家里常吃了上顿没下顿。1942年,日本侵略者打到家乡,14岁的他虽身材瘦小,却毅然加入八路军,踏上保家卫国的征程。1945年8月抗战胜利,人们欢呼雀跃时,同他一起参军的14位小伙伴中,13人已在战场上英勇牺牲,唯有他幸存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回望,那些牺牲的先烈将青春和热血献给了民族独立,他们的名字或许未被一一铭记,但这份用生命铸就的家国情怀,永远值得后人致敬。正是无数这样的英雄,用牺牲换来了胜利的曙光,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十余载关爱抗战老兵之路,承载着太多感动与坚守。从最初的几人同行,到如今近300人的志愿团队,我们的努力逐渐被社会看见。这些年,我们累计走访慰问抗战老兵20多位、抗美援朝老兵60余位,为他们送去温暖与关怀。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联动爱心人士,我们成功筹集致敬金、慰问金、房屋修缮款等各类善款超百万元,让老兵们切实感受到社会的敬意。</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为志愿者,我们从未想过索取,只因心怀对英雄的敬仰,便甘愿默默付出。未来,无论风雨如何,我们都将继续坚守这份初心,陪伴老兵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直至最后一位英雄安然谢幕,让历史的荣光永不褪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