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的守望(3)

喜叟

&nbsp; &nbsp; &nbsp; 东河桥、黑城遗址、怪树林<div>&nbsp; &nbsp; &nbsp; 摄影&nbsp; 美丽老太&nbsp; 喜叟</div><div>&nbsp; &nbsp; &nbsp; 摄像&nbsp; 美丽老太</div> &nbsp; &nbsp; &nbsp; &nbsp;2012年10月10日,上午观赏了八道桥日出后,下午去游览黑城遗址和怪树林,途径东河桥。<br>&nbsp; &nbsp; &nbsp; &nbsp;额济纳河在狼心山分为东、西两条河,东西河总长分别为179公里和177公里,北流途中,又分为19条支岔,最后流入居延海。东河桥是315省道上跨越东河的一座大桥,也是一个观赏胡杨的地方。<br>&nbsp; &nbsp; &nbsp; &nbsp;河面宽阔,浩浩汤汤,岸边胡杨高大挺拔,姿态各异。<br> &nbsp; &nbsp; &nbsp; &nbsp; 这里也是拍日出的好地方。 &nbsp; &nbsp; &nbsp; &nbsp;随后前往出土有名的“居延汉简”的黑城遗址。<br>&nbsp; &nbsp; &nbsp; &nbsp;黑城原建在额济纳河下游的绿洲上,系党项族所建之西夏国古都,名曰“亦集乃路”,党项语意为“黑水城”。 公元1226年正月,元太祖成吉思汗以西夏接纳仇人及不送还人质为由,亲率蒙古大军自北攻夏。次月,黑城即迅速沦陷,同年西夏国亡。因水源枯竭早在14世纪中期就已成为沙海中的断壁残垣,两千年的丝绸之路的北线——居延北线,就在黑城附近通过,因而黑城仍有极高的考古价值。<br>&nbsp; &nbsp; &nbsp; &nbsp;现存城墙为元代扩筑而成,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434米,南北宽384米,周围约1600米,最高达10米,东西两面开设城门,并加筑有瓮城。城墙西北角上保存有高约13米的覆钵式塔一座,城内的官署、府第、仓敖、佛寺、民居和街道遗迹仍依稀可辨。<br> &nbsp; &nbsp; &nbsp; &nbsp;漫漫黄沙,丘壑起伏,高耸的佛塔,依稀诉说远古的故事 &nbsp; &nbsp; &nbsp; &nbsp;伊斯兰教拱北一座,巍然耸立地表,位于城外西南角。 &nbsp; &nbsp; &nbsp; &nbsp;城池的入口 &nbsp; &nbsp; &nbsp; &nbsp;即使黄沙已经堆积过半,雄浑的高墙仍然向人们展现当时的辉煌 &nbsp; &nbsp; &nbsp; &nbsp;沙丘的波纹,仿佛历史的年轮,一天天、一年年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无尽的秘密都藏在莽莽的黄沙下面。 &nbsp; &nbsp; &nbsp; &nbsp;黄沙掩盖了千年的繁华 &nbsp; &nbsp; &nbsp; &nbsp; 高高的沙丘将帝王的荣耀、百姓的悲伤没有区别地掩盖在深深地下面。 &nbsp; &nbsp; &nbsp; &nbsp;由于黑河的滋润,这里曾经是土质肥沃、水草肥美的绿洲。想当年这里城楼巍巍,居民熙熙,是帝王心中的千秋霸业,蒙古人的铁蹄,无边的风沙,只留得危垣断壁连绵的沙丘,令人不胜唏嘘。 &nbsp; &nbsp; &nbsp; &nbsp;像黑城的废墟,不远的“怪树林”是一片生命的荒原,枯死的胡杨形态各异,好像殊死恶战后的疆场,空旷死寂,满目凄凉。或狰狞如怪、或枯枝向天,仿佛振臂呼号、或枯干吐新芽,述说生命的顽强。 &nbsp; &nbsp; &nbsp; &nbsp;额济纳绿洲,又称居延绿洲,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由发源于祁连山中段的黑河(进入内蒙古境内后称额济纳河)河水浇灌而成,总面积达11.46万平方公里。历史上,这里林木茂盛、水草丰美。直到20世纪40年代,额济纳河末端的居延海(湖)仍有30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br>&nbsp; &nbsp; &nbsp; &nbsp;1936年夏天,著名记者范在《忆西蒙》一文中写道,在梧桐(胡杨)稠密的地方,日光透不到地上来,四望都是阴森。森林有些巨藤式的树枝,穿错在阴暗的林间,有些像巨蟒……这是南美亚玛逊河的上游,这是未开发的非洲刚果腹地。<br>&nbsp; &nbsp; &nbsp; &nbsp;怪树林约2000亩,是额济纳胡杨林的一部分,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上游植被破坏严重,雪线上升;中游地区过度垦荒,种粮,大力发展人工绿洲,农业灌溉占用了大量的水资源,挤占了下游生态用水,导致进入额济纳的水量锐减,下游河道断流时间从100天延长到200天,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变差,草场退化、沙化。特别是额济纳河断流,沿河两岸的大片胡杨林因缺水而枯死。胡杨特有的耐腐特性,使大片枯死的胡杨树干依然直立在戈壁荒漠之上,形成形态怪异的悲凉景观。<br>  自然是哺育亿万生灵的母亲,是需要感恩,用心呵护,而不是用“人定胜天”的口号,肆意掠夺式的开采、野蛮破坏。而最终尝到恶果的,只能是人类自身。 &nbsp; &nbsp; &nbsp; &nbsp;受风沙的侵袭,主干蟠曲如虬龙,又失去水分的滋养,生命似乎走到了尽头,依然绽放绚丽的枝叶,是胡杨千年不死的传奇。 &nbsp; &nbsp; &nbsp; &nbsp;形象狰狞,仿佛在控诉毁灭胡杨林的灾难 &nbsp; &nbsp; &nbsp; &nbsp;倘若在月黑风高、狂风怒号的夜间,行走在这里,能不毛骨悚然、胆战心惊? &nbsp; &nbsp; &nbsp; &nbsp;2002年7月和9月黑河水量在统一调度和科学管理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黑河两次分水,流入额济纳绿洲有3亿多立方米水,干涸10年之久的东居延海流入了4000多万立方米水,水面已扩展到23.5平方公里,干旱多年的额济纳绿洲得到了有效的灌溉,部分濒临死亡的胡杨、怪柳重新焕发出生机,消失多年的甘草、苦豆子和芦苇等植物又开始复苏,草场植被覆盖席和植物种类明显增加。这也是我们现在能够观赏胡杨的前提。 &nbsp; &nbsp; &nbsp; &nbsp;美丽的落日,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p class="ql-block">  更多美图请看</p> &nbsp; &nbsp; &nbsp; &nbsp;2025年7月17日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