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钱这东西,来源其实分两拨:过去吧,还真跟“印”或者“挖”有关系,但现在啊,主要是靠“借”出来的——而且政府根本没法“想印多少就印多少”,这里头门儿清着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以前的钱,要么是找出来的,要么是受着限制印的。最早哪有什么印钞机啊,大家就捡贝壳、找块像样的石头当钱使;后来改用金、银、铜,这些都是从地里挖出来的,本身就值钱,政府最多就是把它们铸成硬币,比如古代的铜钱,但也不能瞎造,毕竟金属就那么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再往后有了纸币,像以前的银票、法币,早期那都是“金属的替身”。比如说一张100块的纸币,背后可能真有100块的黄金顶着,政府印多少,得看手里有多少黄金,乱印可不行,不然这纸币就成废纸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到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咱们钱包里的现金、手机里的余额,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政府(央行)印的“现金”,大部分啊,都是银行“借”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就好比你去银行贷款100万买房,银行才不会给你搬来100万现金呢,就是在你账户上敲个100万的数字。这钱也不是从别人存款里挪过来的,就是银行在账本上多写了个数。但这100万不是白来的,你得欠银行100万,还得加利息,这就是“债生钱”——每多出一笔钱,就跟着一笔要还的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更有意思的是,银行还能“以小博大”。比如有人存1000块到银行,银行得留100块当“备用金”(这是央行规定的,动不了),剩下900块就能借给别人;人家拿到900块,可能又存回银行,银行再留90块备用金,再把810块借出去……这么一轮轮下来,1000块本金,理论上能变出10000块的“总钱数”,就跟用1块钱撬动10块钱似的。这些多出来的钱,全是银行借出去的“债”变的,跟印没多大关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至于政府(央行),确实会印点现金,比如纸币、硬币,但这在总钱数里占比特别小,也就10%不到,主要是方便大家平时花现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要是政府真能“想印多少就印多少”,那麻烦就大了。比如说突然多印10倍的钱,大家手里的钱是多了,可商品就那么些,结果就是钱不值钱了——以前1块钱买个馒头,现在可能得10块,这就是通胀,严重的时候,大家宁愿拿东西换东西,钱就彻底没用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所以啊,央行印钞得看经济的脸色:经济太冷清了,就适当多印点现金,或者让银行多借点钱出去,鼓励大家花钱;经济太火、物价涨太快了,就少印点,甚至把现金收回来点,让银行少借点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现在的钱,大部分是“银行借出来的债”,不是政府随便印的。钱这东西,值钱不值钱,关键是大家信不信它能换东西,乱印只会砸了自己的招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