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字/李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昵称:尘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12177432</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插图:来自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蝉又在叫了。不是那种刺耳的、令人烦躁的吵闹,而是像一个老朋友在耳边轻声呼唤,一声声,敲打着盛夏的午后。</p><p class="ql-block">我坐在小区的阳台上,阳光透过窗纱洒在地板上,窗外就是小区的围墙,而围墙外面就是一片普通的树林——槐树、白杨、榆树,都是些北方再常见的树种。蝉声就从那儿传来,像是在和我低语。我忽然觉得,它不是在喊“知了”,而是在问:“你听见了吗?”</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总以为蝉一出生就会唱歌,像童话里的精灵,天生就会吟唱。直到上了初中,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才知道蝉的生命周期竟如此漫长而艰辛——它要在地下蛰伏四年,才能换来地上短短五周的歌唱。那一刻,我怔住了。原来,它的歌声不是天生的,而是用沉默换来的。</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也渐渐明白,蝉的鸣叫,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一种释放。它在地下的黑暗中忍受孤独、漫长的等待,只为在阳光下,将积蓄已久的声音释放出来。这让我想起我们自己——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们不也在沉默?读书、工作、成长,默默无闻地付出,只为有朝一日,能像蝉一样,站在阳光下,大声唱出自己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我曾无数次见过那些刚刚脱壳的蝉。它们站在枝头,身体还带着湿润的光泽,翅膀未张,仿佛刚刚从梦中醒来。它们小心翼翼地伸展着自己,那种笨拙,那种脆弱,却也有一种令人动容的美。那一刻,小心翼翼地伸展着身体的蝉,像极了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手足无措却满心期待的模样。我望着那些挂在枝头的蝉壳,空空如也,却突然明白,那些壳是它曾经蜕变的证据。每一次蜕壳,都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迎接。这让我想起,我们人生中也在经历着一次次的蜕变,每一次蜕变,都是一次自我超越,而那些曾经的“壳”,也是我们成长的印记。</p><p class="ql-block">蝉是神秘而神圣的。它不仅是夏日的使者,更是灵魂的象征。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蝉的传说。古人认为,蝉在地下蛰伏多年,却能破土而出,羽化成虫,这是一种超脱尘世、羽化登仙的象征。因此,古人常以蝉为饰,将蝉形玉佩挂在逝者身上,寓意“精神不死”,“灵魂不灭”。</p> <p class="ql-block">蝉语,是夏天的声音,也是生命的低语。它提醒我们,每一个短暂的瞬间,都值得被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沉默,都可能是为了更好的爆发。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生命,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是否活得有声有色,是否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了无限的生命意义。</p><p class="ql-block">我愿做一只蝉。哪怕只活五周,也要把生命唱成一首歌。我愿在漫长的地下蛰伏中,积蓄勇气和力量,只为那一声清亮的鸣叫。也愿我不惧炎热,不惧嘲笑,在未来的夏天里,留下自己的声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