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不要担心民企倒了,谁来提供就业?</b></p><p class="ql-block"> 文:戴朝东</p><p class="ql-block"> 图:姚东旭</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1788176</p><p class="ql-block"> 老胡讲坛: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个疑问,说如果民营企业倒了,谁来提供那么多的就业岗位呢?甚至担忧,谁去创造社会财富呢?其实这是一个不存在的问题,是多余的问题。这过去还没有那么多的民营企业,遍地都是国企的年代,他就没有就业岗位了吗?就不创造社会财富了吗?相反,不但创造就业岗位,而且岗位还特别的稳定。不但创造社会财富,而且创造量和创造力一点不比今天少。甚至有人有误区,说发展速度不行,其实速度比今天快多了。这些具体的数字,我们今天就不展开说了。我们只是想强调一点,在过去那样的模式发展经济下,不仅有速度、有创造力,还有保障,是可持续发展之道。</p><p class="ql-block"> 那为什么后来就打破了呢?要改道而行呢?是呀,为什么呀?我们今天也想问这个问题,为什么呀?因为今天,整体发展遇到了与资本主义国家曾经遭遇过一样的瓶颈问题,怎么办呢?当初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对外发动战争解决的。而我们呢,也要那么做吗?今天似乎已经失去了世界的那个曾经的那个局势,在那个时候的一种契机。</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伟人高瞻远瞩,早就研究悟透了这些东西,所以坚决不能走西边那条路。后来为什么那样了,今天为什么这样了,整个社会民企遇到了历史性的鸿沟,很难迈过去了,为什么?很简单,一个人一个想法,一个人一个格局,一个人一个认知,一个领导有一个领导的个人能力,上个不在了,下一个改变了,就这么简单,还用多说吗?</p><p class="ql-block"> 那么今天,我们就实打实的说,为什么总是会出现一种声音,担忧民营企业全部倒闭了,好好的,怎么就开始担忧起这个问题了呢?这仍然说明我们今天已经遇到了问题,而这个问题,当初我们就应该能预判到的一种结局。这个问题也有点像这样的一个说法,说如果封建社会时候,些地主们都倒台了,那农民们上哪儿干活去?雇农们上哪儿就业去?那么多的人会不会面临没有粮食吃呀?为什么,因为地主们掌握着土地耕种的呀。大家说说,这个问题担忧的有多么天真无邪,那么担忧民营企业都倒闭了,上哪里就业去,怎么财富这个创造,就有多幼稚可笑。</p><p class="ql-block"> 现打现的说,任何一个社会现象,一段历史发展,都是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没有说一夜之间就天翻地覆,乾坤颠倒了,人非物也非了,就算是武装革命那会儿,社会整体上的变化,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个过程也经历了差不多一代人的变化时间。</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的民企发展遇到了瓶颈,需要重新进入到另外一个轨道,那就是要进行到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样的模式,要进到下一个的集体经济轨道。走上这样的轨道,同样需要一个逐步改造的过程。集体经济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的性质仍然是民营企业的性质,只不过我们将由过去的那种老板个人投资、个人赚钱、个人承担风险的模式,切换到了众人投资、众人分钱、众人承担风险的方式。在这样的集体经济企业中,管理者一定是全体成员推选出来的那个有能力的人。</p><p class="ql-block"> 由于切身利益攸关,每个员工也将最大化程度发挥自己主人翁的精神,主动为企业前程着想,主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价值。在这样的企业模式下,带动起来的不仅仅只是经济发展,与经济基础相匹配的思想意识形态,开始由过去的个人的那种自私自利向集体观念培养过渡。这是一个社会企业纷纷转型的过程,这个过程也需要一个时间段,大概需要二三十年,一代人成长起来的时间。而后,在这样的过程中,必然同样优胜劣汰,同行竞争,但是这种竞争不再是今天的那种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而是良性的,因为所有被淘汰的企业,企业主与他们的成员们,将会重新安排进别的企业去就业。</p> <p class="ql-block"> 那么人浮于事,人多活少的时候,我们社会主义发展之道是什么?是降低个人劳动量与劳动时间,而不是像资本主义发展之道,解雇员工,不顾员工的死活。当智能化取代人力水平越高,人力参与的劳动强度与劳动时间就会越来越少,就像北欧一些国家,一周只劳动4天,每天只需要劳动6个小时,甚至是4个小时。更有一些发达国家,实行了劳动量的配给制,什么意思?就是说规定一个人一年当中,必须参加社会性劳动满400个小时,或者更少,具体的这个劳动时间,是由你自己去安排的,劳动岗位也不限制,适合你自己的就行。</p><p class="ql-block"> 记住,当他们这样安排的时候,所得的劳动报酬,也是足以能够养活自己的,而且还能满足个人的各方面的消费需求。也就是说,国家是从服务人民的角度出发,一切方式都是为了让全体人员生活的更好。记住这里面是全体人员,而不是我们有些人的思维,始终停留在一种低维度的层面,以为是多劳多得就应该,不劳不得活该,就可以让这个国家变得很好。当人民的集体思想意识、集体观念培养起来以后,也就没有那些丛林法则的意识形态,那这样的集体经济企业成为社会主流阵营以后,还会自然而然的保留一部分个体经济模式,那就是个人劳动,不产生雇佣劳动。这样的经济体系有保留必要的,它无疑将会成为主流阵营不能企及的那个有效补充。</p><p class="ql-block"> 当这样的社会经济形态成型后,下一波的这个转型,也就是向全面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而去。怎么进行呢?各个企业由于已经承担了各自的社会责任,企业主在这里面的角色,不再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角色,而是与劳动者一样,他只是一个企业管理角色而已。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那个差异性,劳动者报酬的差距,还会相当的普遍,甚至有的仍然会很大。那么全面社会主义改造将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全部的集体经济企业,将成为国家企业。</p> <p class="ql-block"> 国家资源在这个时候统一调配,合理配置,完成了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壁垒拆除,也就解决了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另外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将会随着这样的公有制改造过程,也会由国家的第三次分配基本清除。</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看那个效果愿景是什么,这样的社会,有没有企业,有!有没有就业,全员就业;有没有保障,全员保障;有没有竞争,同样有竞争;有没有个体差异性,同样有个体差异性。有没有两极分化?没有。有没有劳动剥削?没有。有没有阶级矛盾?没有。有没有共同富裕,有了。有没有共同幸福,有了。有没有凝聚力,有了。有没有发展经济,也有了。有没有民企,几乎没有了。到此,还在担忧民营企业如果全部倒闭了,上哪里就业去的问题吗?</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 【作者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 戴朝东,湖北赤壁市人,中共党员,1979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机电专业。历任湖北省咸宁地委办公室正区级副科长,地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科长,地委工业秘书,咸宁地区电力局党委办公室主任,多种经营管理局副局长兼书记,电力企业协会秘书长,湖北省电力行业协会供电分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咸宁分会会长。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p><p class="ql-block"> 先后在省、地、市和国家等各级刊物发表作品百余篇。《科学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入选中央党校《中国领导干部论坛》、中央文献出版社《共和国辉煌60年》等书刊,并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世界华人优秀创新成果国际金奖。《要全面现代化 不要过度工业化》编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宝库──为党的十八大献礼》(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第551-554页)</p><p class="ql-block"> 戴朝东同志有很深的政治理论功底,致力于研究毛泽东思想,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新文化。著有:《中华百家姓》《毛主席语录新编》《诗词名言精选》《桂鄉筆譚》《桂鄉史記》等近千万字著作。</p><p class="ql-block"> 网名:东方田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