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是我们2025年东北自驾游的第十九天。我们将从牡丹江市前往绥芬河市(下图的“途经1”)游览,如果时间来得及再去参观东宁要塞(下图的“途经2”),然后前往珲春市住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午1:20左右到达绥芬河市。远处这座建筑是绥芬河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停好车后我们先去看了百年日本领事馆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百年日本领事馆旧址位于迎新街88号,建成于1914年,长22.2米,宽10.90米,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俄罗斯人契斯恰科夫所建,开始时主要用于存贮、检验出口茶叶,当地人亦称其为“赤查果夫茶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建筑在1922年被日本陆军购买。1927年日本在此设立领事馆,首任领事饭春让。领事馆负有收集政治、经济、军事情报的使命。1929年中东路事件中局部受损后修复。1931年,领事馆内30余人曾被东北军二十一旅张志邦驱逐出境。日军侵占绥芬河后,于1934年10月1日复设领事馆。解放后为东宁县政府办公楼,1952年后为驻军营房。1992年后改为商用至今。2013年3月14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的三、四层间有凸出的外檐,檐下有人面浮雕,故称其为“人头楼”。文革时期人面浮雕被破坏,改为花瓣图案浮雕,1986年由绥芬河市金城公司出资将人面浮雕恢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头楼”斜对面是百年欧罗巴旅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欧罗巴旅馆旧址位于绥芬河市迎新街63号,建于1910年(另一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于1916年)</span>。建筑是一座长方形二层单体建筑,长24.09米,宽9.69米,建筑面积约636平方米(另一说建筑面积470平方米)。此建筑最初为俄罗斯人经营的欧罗巴旅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共产国际曾派人在此处以经营旅馆为掩护,设立国际交通站。旅馆老板是苏联布尔什维克,后来此处成为中共早期红色秘密交通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3年1月5日,日本关东军广濑师团一支部队2000多人入侵绥芬河,绥芬河沦陷,日军筹建特务机关,其中一处设在欧罗巴旅馆。解放后,欧罗巴旅馆曾为市二轻局办公楼、市公证处办公楼。2006年公布为绥芬河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沿着“人头楼”与“欧罗巴旅馆”之间的道路向西走到光华路左转路边的这座建筑是百年苏俄领事馆旧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百年苏俄领事馆旧址位于光华路111号,建于1910年,建筑面积1358平方米。该建筑为俄式二层楼房,平面呈凹字形,砖混结构,大屋檐,四坡面屋顶,清水砖墙,墙面用凸出的隅石及条形图案装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0年,沙皇政府在绥芬河设立领事馆,隶属于沙俄大使馆和外交部。1918年7月9日,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在俄罗斯格罗捷阔沃宣布成立“全俄临时政府”,敌对苏维埃新政权。1920年1月26日,发布10号命令称铁路附属地界内一切军事、行政权均由他统辖。1922年,苏联红军粉碎白俄在远东地区的统治后,沙俄领事馆解体。1924年11月,苏联在此设立驻绥芬河领事馆,首位领事巴尔钦,1936年苏联领事撤离,1937年7月13日,苏联电令闭馆。2013年3月14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俄领事馆旧址对面是百年苏俄侨民学校旧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百年苏俄侨民学校旧址位于光华路94号,始建于1913年,1945年火灾后修复。建筑面积1932平方米。二层楼房,平面呈“山”字形,楼正面向东,正立面为三段式,每段突出部分有一小三角形山花。一楼窗户为长方形,有窗楣。二楼窗户下部为长方形,上部为尖券拱形。整体建筑为石基厚墙,砖木结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沙俄修建中东铁路,同时在附属地兴办侨民学校,统归中东铁路管理局学务处管理。1926年8月16日东省特别区教育局成立,23日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焕相令教育管理局局长收回中东铁路沿线教育管理权,俄国侨民学校纳入东省特别区管理。绥芬河俄侨民学校是中东铁路沿线规模较大的学校,招收俄国学生为主,后期也招收中国学生。日伪时期,俄国侨民学校为侵华日军第764部队驻地,1945年8月苏联红军在此驻军,1950年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绥部队营房,1982年为绥芬河市政府办公大楼。2013年3月14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俄侨民学校旧址现为绥芬河市博物馆所在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绥芬河市是因水得名,伴铁路而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北起俄国赤塔,经中国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俄国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与贝阿铁路(即:西伯利亚铁路)相联接,全长1479.3公里。南支线从哈尔滨至大连旅顺口,全长1009.9公里,一纵一横“丁”字形铁路合计总长为2489.2公里,是当时中国境内最长的铁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最初俄国命名为满洲铁路或西伯利亚支线铁路。李鸿章据理力争,坚持命名为“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因中俄联合成立东清公司承建铁路,故也称东清铁路。中东铁路建设局最初设在海参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全线正式通车。从1897年动工至1903年通车,历时6年,耗资3.75亿金卢布。铁路全长2489.2千米,其中干线从满洲里车站以西的国界起,经哈尔滨到绥芬河车站以东的国界止,全长1514.3千米;支线从哈尔滨车站中心起,至旅顺口车站线路终点止,全长974.9千米。全线共修建92座车站、9座隧道,其中兴安岭隧道工程最长,达3077米。中东铁路公司为员工修建住房面积28万平方米,修建机修库面积60万平方米。铁路员工约3万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绥芬河至满洲里的铁路是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苏俄侨民学校西侧是绥芬河东正教堂旧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绥芬河东正教堂旧址位于绥芬河市大直路135号,建于1913年。这是一幢典型的俄罗斯宗教建筑,又称“协达亚•尼古拉教堂”,1945年由于战事塔楼被炸毁一部分,1950年修复,<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9年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span>2008年对钟楼和塔尖部分再次修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沿着绥芬河东正教堂旧址面前的大街径直向西下坡的坡底正对着的是中东铁路记忆馆。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进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参观东宁要塞,而是沿着331国道直接前往珲春市。在晚上5:35左右到达206省道与331国道的交叉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上9:35左右到达桔子酒店珲春国际客运站店。全天行驶了446公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