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染房街,成都市中心盐市口金河旁的一条易居易商的小街,是成都著名的”小商品一条街”。</p><p class="ql-block">这条不长而狭窄的小街巷,售卖的几乎都是女性喜爱的日用品小百货,在八九十年代,生意火红天天人满为患,曾经辉煌多年,以至被成都人称为“女人街”。</p><p class="ql-block">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成都城区建设发展,染旁街开始拆迁改造工程,不少商户被迫离开,加之近些年来电商的冲击,这些实体店经营景况已然不佳,人气不再,染房街大不如前了。</p><p class="ql-block">如今,这条街道虽然历经沧桑,但还保留着那些许的魅力,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探寻往昔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据史书记载,早在唐代金河开通之后,就有唐姓人家利用河滨之便在这里开了第一家染绸料的染坊,即为染坊街的起源。</p><p class="ql-block">由于街旁金河的水源丰富,便于漂染作业,逐渐形成了以漂洗、染布、染绸为特色的街道,并被称为染坊街。</p><p class="ql-block">后染坊街经历了多次兴衰,到了明初,官府决定重建街坊,并将“坊”改为“房”,正式命名为染房街,这一名称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的成都染房。(〔美〕罗林•张柏林摄于1909年)</p> <p class="ql-block">▼染房街作坊漂染绸缎布匹操作实景。(方志四川供图)</p> <p class="ql-block">进入清朝,承明代重建后的市场兴旺,作坊林立,在染房街上放眠望去,店铺后院若干高高的木架沿街竖立,上面晒晾漂染以后的布匹。</p><p class="ql-block">▼清代染房街旁高干上晾晒的布匹。(方志四川供图)</p> <p class="ql-block">碍于金河年久失修,河道堵塞江水不畅,染房业逐渐衰败,大多迁到城外,城内仅留下江南馆街一家大的染房。而沿街小店,己改为加工木纺锤、象棋、骨牌、麻将、刀把等小木器的店铺。</p><p class="ql-block">据民国23年(1934年)刊印的《华阳县志》记载:“沿城染房街百余家店铺,专攻骨角为业,制成纽扣、牙刷、骨牌之类数十种。”那时的染房街已无染坊了,</p><p class="ql-block">解放前成都人对此街的业态曾有民谚曰:“染房街,无染房,将帅对阵打麻将”。</p><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初成都市区图中染房街位置。</p> <p class="ql-block">▼四十年代成都锦江桥下的金河,己是污泥充斥、河道阻塞。(成都市建信息中心供图)</p> <p class="ql-block">在染房街的东端,其旁金河在此向南大拐弯,拐弯处是一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桥锦江桥。金河水在此改变方向朝南流向了青石桥。锦江桥所在道路以此名锦江路。</p><p class="ql-block">其下游不远处的青石桥历史悠久,始建唐代跨金水河的八桥之一,旧名龟化桥。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建,全桥用青石建成,因以为名。此桥现已不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国时期的青石桥。</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染房街在民国时期能有这样的商贸繁荣,得益亍它位于盐市口商圈这一绝隹位置。盐市口地处市中心,是当时成都“第一黄金口岸”。</p><p class="ql-block">盐市口东旁的上东大街,更是清末民初成都最繁华地段,是当时的商业第一街。街面上商铺林立,人气旺盛,是市民购物的天堂。除了白日的繁华,还有热闹的夜市,而依附其旁的染房街也因此而有了旺盛的人气。</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盐市口东侧上东大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上东大街是布疋行业的聚集地,清末,舶来品渐多。街南青石桥北街口有马俗隆最早开办的大百货商店。</p><p class="ql-block">▼盐市口上东大街绸缎街的入口。 ([美]威廉 迪柏摄于1945年)</p> <p class="ql-block">▼上东大街上的绸缎庄。( [美]威廉 迪柏摄于1945年)</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的盐市口。(杨荣忠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染房街东起锦江路,(现在的大业路)西止三桥南路(现在的人民南路),全长444米,宽4米,是一条典型的平房店铺街。</p><p class="ql-block">到新中国建立前,染房街已是一条非常热闹且很有名气的商业街,当时已有手工作坊和小商品“亮货铺”300多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以经营骨角、小五金、竹木制品闻名,产品广销全川和云、贵、陕、甘诸省。</p><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初的盐市口。图片左下是流经盐市口的金河与河上的锦江桥。染房街在河左侧(图外不可见)。(王文相摄)</p> <p class="ql-block">解放初期随着国家的公私合营政策的实施,这些小商铺逐渐消失了。染房街的宣嚣也沉寂了下来。</p><p class="ql-block">▼1962年的染房街。(杨永琼摄)</p> <p class="ql-block">其后三十年间,整条街冷冷清清。只有在放学和上学的时段,这条街上才有人气。因为当时的一师附小的大门是开在染房街上的。</p><p class="ql-block">一师附小的前身是位于红照壁街的成都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解放初女师附小迁移到染房街,更名为成都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简称一师附小)。</p><p class="ql-block">▼图为民国时期的女师附小。</p> <p class="ql-block">在改革开放大潮的1979年,沉睡了多年的染房街以古朴的面貌开启了它昔日的辉煌。从这时起,染房街的个体户逐步恢复发展,重新形成以小百货、小五金、小针织、小土杂、小塑料为主,面向农村为主的小商品一条街。</p><p class="ql-block">到1982年底,已有个体工商户53户,从业人员81人,月营业额10万元以上。</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的染房街小商品市场(陈志强摄 )</p> <p class="ql-block">▼1984年8月,染房街被东城区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小商品市场。</p> <p class="ql-block">至1989年底,染房街经历了一次新的改造。整条街道被铺上了柏油和水泥地砖,两侧的店铺也有一半开始改建成一楼一底的新房。店铺的数量从60多家增至220家,从业人员也超过600人。经营的商品种类也扩大到了2000多个。</p><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染房街口的大业路。</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初的染房街(秦昌平摄)</p> <p class="ql-block">▼染房街口的店铺。</p> <p class="ql-block">在那火红的八十年代,来自四川各地的年轻人,在染房街那一间间10平米的商铺里做起了日用品小百货生意。冬天卖棉袜、手套、帽子,夏天卖背心、丝袜,一年下来生意不断,就这样,一批人在染房街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p> <p class="ql-block">染房街,这条不长的售卖各种小百货的街道,它的优势是许多大商场不愿意卖的日常用品都能在这儿找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购物场所。内衣内裤,帽子手套,香皂木梳,眉笔发卡,胭脂口红、杯盘碗盏,文具纸张,针头线脑,窄窄的街道两边店铺鳞次栉比,是购买日用小百货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这些店铺虽然不大,但每一家店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p> <p class="ql-block">染房街不仅商品种类齐全,而且价廉物美,每家店都把商品特意杂乱地堆放在门前,写着“特价”、“处理”的牌牌招揽顾客。。</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成都的家庭主妇、爱美的MM和豆蔻少女们,总能在这儿找到相因又心仪的丝巾、发夹、链子、背包以及各种款式新颖的内衣、袜子。久而久之,这儿就成为了成都人心目中的女人街。</p><p class="ql-block">▼1996年的染房街。(秦昌平摄)</p> <p class="ql-block">而对于当时生意红火的老板儿们来说,饭点时间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即使是端着饭碗,还要满面笑容的招呼着客人。</p> <p class="ql-block">▼染房街午餐时间,蹬着三轮车送至店铺门口的快餐。([美]Cary Wolinsky摄于1984年)。</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年代,染房街成为了人们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首选之地,染房街,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变迁。</p><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的染房街。(秦昌平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染房街与梨花街相交的拐角,有一个广场,2002年,四川书市(全名四川省图书音像批发市场)搬到了这里。</p><p class="ql-block">四川书市是西南最大的图书交易市场,书市备有自动扶梯,客、货梯分布合理,中央空调冷暖如春。</p><p class="ql-block">在这书的海洋里,全国各地的书店、书局和出版社在这里设点销售,由于批发市场的特点,所有有关书业、书情、书市的信息都在这里得到了最快的发布和反馈。</p><p class="ql-block">▼梨花街上的四川书市旧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四川书市只在此处经营了十年,2012年2月,搬迁去了北大街56号新址。</p><p class="ql-block">搬迁后梨花街旧扯那破旧墙壁上的海报和摇摇欲坠的营业时间表,依稀还可以看到它当年的影子,从周一到周末,这里曾经每天门庭若市。来看书和买书的人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搬迁后的梨花街四川书市残景。</p> <p class="ql-block">▼2012年2月,搬迁在北大街65号的四川书市,图为书市当街入口。</p> <p class="ql-block">▼现在北大街的四川书市大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6年,染房街开始了重建工程,计划将建成为商业步行街,并保留小商品批发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如今,染坊街周围经过拆迁,以前的商铺都已经搬进真旁的楼内或另迁他处,其旁梨花街也已经变成珠宝一条街,而街口的北京华联也是数次沉浮,已于2016年关门歇业。</p><p class="ql-block">▼位于柒房街口的北京华联商厦,开业于1994年,于2016牛闭店歇业。</p> <p class="ql-block">现今虽然部分的商户搬向了城市理想大厦,但还有不少的商户留在未拆除的原地。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发展,这里的生意早已大不如前,那时的熙熙攘攘变成了现在的冷冷清清。</p><p class="ql-block">▼现今冷清的染房街。</p> <p class="ql-block">为全面提升盐市口商圈的城市中央商务区的形象,染房街正在升级改造,熟悉的街道己不再现,陪伴了成都人上百年的老染坊街渐渐远去了。</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历史图片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