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桂林,每晚十点 《 桂 林 山 水 赞 》(作者:姚古)

兵郎

桂林这块山水宝地,接受着中原文化的熏陶、滋养,千百年来,无数墨客骚人为之慷慨放歌,击节咏叹。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八二二年),严谟以秘书监为桂管观察史。时为兵部侍郎的韩愈,写了《送桂州严大人》诗为他送行,诗中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名句,高度概括而又鲜明地勾勒出桂林山水的特色。其实韩愈并没有到过桂林,如果桂林不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诗人如何写得出如此经典诗句,为桂林山水平添无限的想象空间。 靖江古城 靖江古城 宋嘉定十四年(公元一二二一年)冬,刘克庄应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胡槻的召聘,到桂林任经略安抚使司准备差遣。他在桂期间,遍游桂林山水,诗作七十多首。刘克庄在桂林不到一年,在他快离开桂林游栖霞洞时,写有《簪带亭》一诗,诗中“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佳句,把桂林的地理环境活灵活现地描绘了出来,不愧是唐宋诗词大家人物。<br>然而古人写桂林山水,总把山水与画卷联系起来。北宋书法家黄山谷被贬宜山,于崇宁三年(公元一一零四年)路经桂林,写下《到桂州》一诗,有“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句。李成、郭熙是山水大画家,画师仙去,还有谁能刻画出桂林山水的神韵呢。 桂湖红帆 桂湖红杉 不独有偶,清人张宝,在叠彩山《风洞题壁》诗中,也有“洞中穿过高楼望,人在荆关画里游”之句。荆浩、关仝,也是山水大画家,游览桂林山水,仿佛融入了美丽的画图之中。<br>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桂林山水就是立体的诗,无声的画。故诗人多以画咏之。“遥闻桂水绕城隅,城上江山满画图。”(唐·赵嘏)“易醒江上酒,难画雨中山。”(宋·陶弼)“无从学得王维手,画取千峰万壑归。”(明·鲁铎)“郭外青山山外城,山城如画画难评。”(清·胡午亭)好一个风景如画,好一个江山如此多娇! 夕阳照塔山 外国人要游江(竹江码头停车场) 咏桂吟月,也是古人赞美桂林炙手可热的题材,唐·李世民“爽气澄兰沼,香风动桂林。”唐·王昌龄“归时还拂桂花香,”宋·朱晞颜“犹带蟾宫月桂香,”元·吕思诚“凉飙吹树桂花浮。”唐·李渤“惟有隐山溪上月,年年相望两依依。”宋·张自明“癸水江头石似浮,银河影里月如钩。”明·周进隆“翠微峭拔倚天表,半轮月照桂江小。”清·徐廷诤“山穿月曜无圆缺,日出山辉任去留”……<br>桂林山水甲天下,当我们在赞美她山青、水秀、石奇、洞幽的同时,也别忘了桂林的清风明月,天花奇香。一个边陲远地,能在历史上留下寥寥数语,已经极尽殊荣。而桂林山水,留下多少文采斐然的诗篇,并为一代代传唱,这是山的魅力,水的隽永。感谢大自然如此垂青桂林,桂林也因此而永远年轻、美丽!<br> 大墟漓江边的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