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翔鹤的美篇

邓翔鹤

母亲还是走了 <p class="ql-block">  母亲还是走了!于2025年7月9号凌晨零点五十八分与世长辞,享年九十八岁。从此与我们两世相隔!</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勤劳节俭,前半生吃了不少苦,受了很多累,含心茹苦把儿女养育长大。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末,物质条件十分匮乏,母亲就这个时期,相继生下我们姊妹七人并扶养长大,记得我小时候,母亲总是为全家的“吃”发愁。每年出红薯的时候,早饭必定是煮红薯,中晚饭也时常会在大米中掺杂些红薯干,以至于现在我看到红薯就不想吃。母亲每年最发愁的还是年后,生产队分配的谷子不多了,如何把这点粮食计划着吃到新谷子出来?无论如何算计,只唯有借来解决!母亲是个脸皮薄要面子的人,但是为了全家人不挨饿,也只得放下面子。今天东家借点,下次西家借点。所以母亲当时时常说的一句话“这辈子能吃饱饭就知足了!”</p> <p class="ql-block"> 5月11号母亲节照</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善良贤淑、相夫教子、宽厚包容、真诚待人。在我的记忆中,家里事务父母分工明确,父亲主外,母亲主内。家里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我们兄弟姊妹的具体管教由母亲负责。每当我们子女做错事,被父亲指责发生争辩时,母亲总是先把我们拖开,等平息下来后,母亲就会轻声细语的说上一句“你爸也是为你好”。母亲的居住地也有数次搬迁,但无论是哪,与邻里关系相处都十分融洽。这次回老家办母亲的后事,与村中老人聊起我母亲,都说母亲为人善良,其中一位回忆说,你家当年菜地种的西红柿等蔬菜总会被偷,也不见你母亲恶语相骂!还有一位说,从未见过你父母之间红过脸!</p> <p class="ql-block"> 小妹挽扶母亲散步</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热爱生活、重视亲情。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国家改革开放了,父母都做起了小生意,家里的生活水平才逐步提高。但无论何时 ,母亲都会把家收拾得干净有序 ,自已穿着虽朴素但干净整洁。每逢过节过年,就会早早要求不在身边的子女有空就回去团聚,使子女感觉到家的存在和温暖!近些年老母亲年岁已高,晚辈们过年都会聚集几天陪陪她。母亲这个时候最快乐,但也是最忙的,忙着给未成年的或已成年还是学生的孙辈、曾孙辈的孩子们发红包,吃饭时,先看看哪一个被拉下没到位吃饭(我们这一大家已四十多人了),确定无误后自己才吃!母亲大字不识几个,不会说豪言壮语,但她会用简单的话语,无声的行为,维系我们子女之间团结及家庭和睦!</p> <p class="ql-block"> 长孙女与母亲相拥</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身体健康,很少生病,即便晚年,也身体依然不错,腿脚硬朗、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自从去年年底生病起,我们儿女们也积极为她医治,同时也陪护其左右。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疼痛感不断加深,姐姐嫂嫂妹妹等女眷们昼夜轮班陪护,为减缓母亲的疼痛感,还要不时地为她按摩。什么是福报?我认为母亲就获得了最好的福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是家中幼子,我今年年初退休,正是母亲生病初期。半年来,我几乎每天陪伴在母亲在右,目堵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身体日益消瘦,痛感不断加重强,我的心情也十分沉重、无奈。尽管母亲已是九十八高龄,但即便是在她重病之时、弥漫之际 ,她仍然惦记着孙辈们的婚姻,工作,甚至曾孙辈的高考、升学等家事!这更让我们子女不舍母亲的离去而心痛不已。估计这场景我一生都不会忘记,在母亲离世前一天上午九点左右,我觉察到母亲不久于人世了,就坐在母亲床前,我一边流着泪静静地看着母亲,母亲也用暗淡的眼视看着我,同时我一边用手去抚摸她的脸颊及枯萎的双手,我本想趁机说点什么,可一生母子情又不知从何说起!就这样,我们母子对视了半个多小时!我想,母亲一定是知道,我们是十分爱她的!是一万个舍不得她的离去!但愿我们来世还做母子!</p> <p class="ql-block">  母亲还是走了,带着对亲人的眷念和不舍,同时也带着对亲人的祝福走了。</p><p class="ql-block"> 您长眠,我长念!</p> <p class="ql-block">——截稿于2025年7月21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