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组稿:李明辉(手机摄影)</p><p class="ql-block"> 昵称:老老MH</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139852792</p><p class="ql-block"> 背景音乐:云南美</p> <p class="ql-block">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火把节,是大理白族地区共同的节日,是白族民家的传统节日,在白族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我们一家人从大理驱车赶回沙溪参加一年一度的火把节。</p> <p class="ql-block"> 沿盘山公路(牛沙公路)驱车前行,晨雾里飘来时有时无的松脂味,车过沙溪古镇西门村时,几个小孩突然指着车窗外惊呼起来,原来他(她)们看到村里人家已经树起了火把,高高的松树已裹满了松枝,插满了红香,松树顶部捆着五面小红旗,寓意“东西南北中,全民大团结”,下方是古时方“斗”,四面写着“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等字样,象征着人民幸福,民族团结,国家富强。</p> <p class="ql-block"> 沙溪古镇的的老辈人都有面捏的传统习俗,每逢佳节都要加工彩色的面团,再用做好的面团做些十二生肖小动物和四季植物,以示对自然的敬畏。三个小宝贝看到奶奶在捏面,也迫不及待的加入其中。</p> <p class="ql-block"> 竖火把节仪式开始了,先是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拜祭火把,通过祭火把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里有老人去逝,以火把寄托怀念;有小孩降生,以火把传递祝福。生的祝福,死的礼赞,都融入了一年一度的“火把节”。</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种生活叫剑川,乃至整个大理白族地区的习俗生活方式,简单而真诚的把大家团聚在一起。以“火”的名义,拿出心中“火”一样的热情,把好客淳朴的民族性情展现给来自远方的游客朋友们,让大家一起爱上大理。</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玉津桥畔早已聚满了人。当火把点燃,整个沙溪古镇就像被点燃的星辰,男人高举火把转圈,姑娘们手拉手围成圈跳起民族舞蹈。一浪高过一浪的舞蹈声,欢呼声伴随着清甜的松香飘向夜空。</p> <p class="ql-block"> 最热闹的当属四方街和东寨门外的休闲广场,数百支火把连成跳动的火龙,映得古戏台、东寨门和玉津桥闪闪发亮,淘气的小孩一手举着火把,一举抓着助燃的松香粉,随时准备撒向过往的行人。人们早已习惯了往身上撒松香粉的习俗,意寓驱除邪恶,浴火重生。</p> <p class="ql-block"> 深夜往回走的时候,火把渐渐烧成了暗红的炭头,远处不时传来零星的鞭炮声,混夹着隐约的歌声、笑声、欢呼声。原来古镇最动人的热闹,从来都不是喧嚣,而是在这把火里,所有人的心都是热情而温暖的。</p> <p class="ql-block"> 火把高燃,祝福满满。愿白族火把节带给你无尽的欢乐和温暖,愿你的生活宛如这熊熊燃烧的火焰般绚烂多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