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自驾游(2)【陕西篇】再游革命圣地延安

翘首

<p class="ql-block">  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常读常新,滋养初心。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宝塔山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党中央、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了十三个春秋,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全市现有革命旧址445处,革命类纪念馆19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3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6处。</p><p class="ql-block"> 2011年的金秋时节,我们曾经来过这里,来到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如今十四年过去了,今年的5月22日,我们西北自驾出行再次踏上这片热土,耳边不由自主地回响着贺敬之的《回延安》这首诗:“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革命的红色心脏,延安承载着抗战岁月的光辉记忆。宝塔山下延河水奔流不息,仿佛向我们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的不朽篇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南泥湾•陕北的好江南</b></p> <p class="ql-block">  南泥湾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的汾川河上游,方圆百里。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是我国农垦事业发源地。南泥湾的主要景点有:毛泽东视察南泥湾旧址、三五九旅旅部旧址、七一八团烈士纪念碑、七一九团烈士纪念碑、中央管理局干部休养所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八路军炮兵学校旧址、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等红色旅游资源。</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b>展示八路军三五九旅垦荒历史。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陕甘宁边区出现空前严重的物质困难。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的将士们在王震旅长的率领下,响应毛泽东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一把锄头一枝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口号声中,开进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span style="font-size:18px;">通过雕塑、实物还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b>是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在王震率领下屯垦南泥湾时建立的行政机构,成立于1944年5月,主要负责协调农垦、军垦工作,解决军民纠纷,领导移民生产。</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毛主席视察南泥湾旧址</b>1943年秋,毛泽东和任弼时、彭德怀来到南泥湾视察,他们认认真真地把南泥湾参观了一遍,又亲切地和在田间劳动的战士们交谈。午饭时,还吃了战士们用自己生产的蔬菜和副食做成的各种各样的饭菜。毛泽东高兴地对王震说:“你们这里什么都不花钱,同志们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切。国民党要困死我们,饿死我们,他们越困,你们越胖了。”</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千亩稻田景观</b>再现“陕北好江南”风貌。当年开垦的大片梯田现采用北大荒现代农业技术,夏季绿浪翻滚,秋季金黄遍野,兼具观赏与研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南泥湾党徽广场</b>不仅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游客,更成为了一处历史的见证。广场中央高达13.8米的党徽,以紫铜板和不锈钢板精心雕琢,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元素,不仅是对党中央在延安的13个春秋和8年抗战历史的缅怀,更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延安炮兵学校•炮兵的摇篮</b></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 1, 1);">延安炮兵学校</span>是八路军在艰苦岁月中根据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迫切要求下筹建的第一所炮兵学校。</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期间我的父亲曾在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学校任学员,后留校任某连教导员。父亲的前半生和炮兵、炮校有着不解之源。我们姐俩这次是带着父亲的遗愿,首先来到了延安炮兵学校旧址参观。这是八路军在艰苦岁月中创建的第一所炮兵学校,是炮兵的摇篮。1946年由于东北战场的紧迫需要,延安炮校迁至沈阳、牡丹江。延安炮兵学校先后改名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炮兵学校”“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学校”。朱瑞校长牺牲后,沈阳炮兵学校改为“朱瑞炮兵学校”。父亲常说:“炮校是炮兵之母,炮兵是战争之神,军马是炮兵之足”。</p> <p class="ql-block">  延安炮校的建立是抗日战争时期历史客观发展的产物,也是八路军在战争中发展的必然。延安炮校孕育了广大的军事人才,是八路军炮兵的摇篮,为新中国建立和以后的炮兵发展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培养军政干部的最高学府</b></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其前身是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军大学,教育委员会主席为毛泽东,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1937年初改为此名,校址在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培养抗日军事、政治干部的大学。毛泽东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原抗大旧址现在已开辟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人民抗日大学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历史业绩而建的一个专题性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国革命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光辉岁月</b></p> <p class="ql-block">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延安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50年7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成的革命纪念馆之一。</p><p class="ql-block"> 延安革命纪念馆占地面积238亩,主体建筑面积29853平方米,基本陈列面积10677平方米。拥有馆藏文物近3.6万件,历史照片1万余张,图书3万余册。是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宣传为一体的革命纪念馆。此馆与遵义纪念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和四渡赤水纪念馆联合发起成立长征纪念馆联盟。</p> <p class="ql-block">  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平坦开阔、绿地成片,繁花似锦。广场正中巍然耸立的是毛泽东铜像,铜像由雕塑师程允贤设计,高5米、重约3吨,连基座通高8.15米,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总书记手书的“毛泽东在延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西北局•西北革命的神经中枢</b></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span>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南川花石砭半山腰,现存土石窑洞20余孔,会议室、礼堂、机关餐厅各一座。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犯延安。西北局机关于3月14日随党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1948年5月返回延安;1949年5月,迁驻西安。这座位于延安城西北的院落,曾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领导西北地区革命的 “神经中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b>是展示西北革命历史的重要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4年3月18日正式开放。</span>纪念馆为三层建筑,建筑面积8035平方米,陈列展出面积3514平方米,共展出实物400余件,照片460张,雕塑16组。整个陈列通过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展示手段,真实全面地展现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壮大的战斗历程。</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西北局花石崖砭旧址</b>现有石窑洞11孔,土窑数十孔。会议室、礼堂、机关餐厅各一座。2022年12月,被列入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  漫步旧址,窑洞墙上的标语依然醒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的字迹里,藏着青年战士们开荒种地的汗水;会议室里的煤油灯仿佛还亮着,照亮了老一辈革命家深夜谋划的身影。当年,无数热血青年,背着行囊奔赴这里,在黄土高原上把青春献给信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杨家岭•大生产运动的策源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整风运动的指导中心</b></p> <p class="ql-block">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北杨家岭村,1938年11月~1947年3月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中央办公厅、组织部、机要局、中宣部、统战部、政策研究室、中央警卫团等20多个中央机关在此生活战斗10余年。1947年胡宗南轰炸延安城,这里的许多建筑遭到破坏,全国解放后陆续修复对外开放。这里是延安时期多个重大战役指令,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等重大决策就是从这里发出的。这里是党的七大召开的地方,是党中央号召大生产运动的策源地,是延安整风运动的指导中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中央大礼堂</b>是为党的七大的召开而专门筹建的,上面标注的1940是它的筹建时间。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里召开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 这座礼堂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外部是吸纳了西式的建筑风格,而内部是采用了窑洞的拱形结构。走进礼堂,内部的陈列是根据当时七大召开时的原貌复原的。</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居住的窖洞 </b>这是毛泽东主席居住5年地方,他和当地的老百姓一样吃小米饭、穿粗布衣,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毛主席先后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青年运动的方向》、《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等43篇重要著作,为中国抗日指引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枣园•中共中央政治决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党的建设场所</b></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 1, 1);">枣园革命旧址</span>是中共中央书记处在1943年10月~1947年3月的所在地。由杨家岭先后移住这里,继续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抗日民族战争向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p><p class="ql-block"> 枣园又名延园,院内树木葱郁,绿草如茵,“幸福渠”横穿园林而过。园林中央坐落着中央书记处礼堂,依山分布着5座独立的院落,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旧居;后沟西山下是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话台和中央社会部旧址;往西三公里处是中央军委三局旧址、展览馆及中央军委三局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  通过参观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的旧居,可以了解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历史,以及党的整风运动和“七大”的筹备过程,感受党的建设和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居住过的窑洞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我仿佛看见毛主席正坐在如豆的灯下设计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仿佛看见他运筹帷幄、指点江山。这里的窑洞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指挥所”,共产党人用特有的智慧导演了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窑洞虽小,容纳的却是整个中国的命运,是光耀百世的如画江山。</p> <p class="ql-block">  从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到新时代的蓬勃生机,延安80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街头巷尾烟火气十足。红色旅游已成为延安的闪亮名片。这座历史名城正凭借独特精神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追寻革命足迹、感受红色文化。</p> <p class="ql-block">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名城,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每次来到革命圣地,来到信仰中心,你心里涌动是感慨,感动,感悟,是对精神世界的又一次洗礼,是对历史的重温和再认识。<span style="font-size:18px;">接受这样的洗礼吧,便会使你重新恢复信仰和理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我们且行且珍惜!“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span></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