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七月的风,轻轻拂过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的夏天燥热。但来自贵州广西的学员110人对知识的渴求便在这轻柔的抚摸中,悄然来临。夏天的华师,是一幅色彩斑斓火热的画卷。湛蓝的天空没有风,像是被水洗过一般纯净,在空中悠然飘荡。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下来,给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披上了一层金黄的嫁衣。炙烤着绿树成荫,没有鸟鸣,只有知鸟嬉戏,枝叶在偶尔的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夏天CSC学友汇——西部名师培训教育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7月16日上午, 开班典礼在华中科学会堂报告厅举行,培训中心马新华院长主持,在庄严雄壮的国歌声中开班仪式拉开了序幕。刘继文书记致辞,张俊副书记讲话。两位书记慷锵有力的致辞和讲话中包涵了深情。教师是立校之源,兴校之本。刘书记对华中师范大学的介绍以及对学员的谆谆告诫和殷切希望。名师班学员广西蓝广平和名校长班贵州韦杰代表发言。此次华师求学之行是我们教育生涯的一次重要的学习和提升,让我们以感恩之心珍惜机遇,以敬畏之心对待学习,以奋进之心追求卓越,相信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关怀下,在华师雄厚知识的引领下,在华师老师的倾囊相授下,在全体学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让我们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深厚的教育情怀带回本县。播撒在本县的教育大地上,为谱写教育高质量的发展新篇章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 开班典礼结束合影。接着钱佳教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解读,从出台背景,《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教育大会精神,紧扣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九方面任务群。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通过事例剖析了当前教育中孩子的心理问题。此次讲座让我收获颇丰,犹如一场知识的甘霖,让我对教育强国建设有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认知。不仅让我对《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有了更深的理解,更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责任与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为推动本县教育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 。</p> <p class="ql-block"> 时间定格在12点,早上的培训结束了,外面的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桂子山,四大火炉城市名不虚传。但梨花带雨,白里透红,认真负责,无微不至的班主任揭丽老师组织组长安排工作。她的声音像春日里的微风,轻柔却有力量 ,她的眼眸清亮像盛着星光,嘴角温和的笑意,都让人觉得格外的清爽, 飘逸的秀发透着金光。相信在智慧与美貌并存的揭老师将带领陪伴下,我们一定学有所获,学有所用。</p> <p class="ql-block"> 炙热的下午,炙热的心,下午为我们授课的是李文昊教授《学科工具与信息化技术》,李教授通过几个事例,学科的绝活。两类信息化教学模式,一、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转变课堂教学。二、认知工具融入课堂 ,三、新时代教师的要求等。李教授列举了丰富多样的学科教学视频,涵盖教学全流程。这次讲座为我指明了方向。在今后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智能工具整合资源,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课堂上,借助互动工具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p> <p class="ql-block"> 你若盛开,清风徐来。7月17日上午,天气预报有雨,但太阳早早高挂,桂子山上的树无精打采。李睿教授《数字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教学设计》讲座,拉开了一天的学习。李教授情景问题导入,教学设计的用途、思路、方法、新理念、案列分析,如何解决问题,众说教学设计,定义:(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来计划和安排教学过程中的诸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的一种计划过程或操作程序)等。李教授提到: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对学生思想的教育非常重要。“没有完美的设计,只有不断优化的过程。”他建议在教学中预留“生成性空间”,根据学生的实时反应调整节奏或补充内容。这让我明白,教学设计不是刻板的计划,而是教师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理解,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体现。这次讲座不仅更新了我的教学理念,更提供了可落地的方法,让教学设计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下午,燥热的天空雷雨交加,桂子山上的树木沐浴在雷雨中,像被揉碎的绿,在风里轻轻晃。雨点在叶片上跳舞,随即顺着叶尖滚成珠,串成线,唱着歌往下掉。老樟树的叶子被洗得发亮。教室里姚林群副教授《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趋势及前沿信息》。姚教授用三个问题引出了下午的讲座,时代发展及对教育的影响,培养出的学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聆听前沿讲座成为教育工作者汲取新理念、把握新方向的重要途径。今天我有幸聆听了姚林群教授的讲座,如沐春风,深受启发,对基础教育的理解和实践思路也有了新的拓展。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中,将把所学所思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创新,为本县基础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助力学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茁壮成长,成为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p> <p class="ql-block"> 它山之石可攻玉。7月18日,阳光早已爬过桂子山,桂子山的夏天,连清晨都带着热辣的底色,却又比中午里多了层湿漉漉的柔情。知鸟唱着歌,第一缕晨光照得透亮,像谁撒了把碎玻璃,风一吹,叶影摇曳晃得人眼晕。罗祖兵教授《知识的性质与有效教学》开启了一天的学习。学员们笔尖划过纸张沙沙声,把重点句写在笔记本上,有人对着屏幕微微蹙眉,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梳理思路,有人撑着胳膊静静听着,有人把水杯放在桌角,每隔一会儿抿一口,眼睛盯着荧屏,有人把手机调成静音压在书笔记本下,有人拿着手机手指敲打屏幕像小鸡琢米,偶尔会心一笑,偶尔抬眼看看讲座的老师,又赶紧低下头在笔记本上补着什么。有人拿着手机拍照,把老师讲的知识拍进手机里。有人擦擦眼镜又戴上,有人翘着二郎腿,有人小腿摇晃,眼睛炯炯盯着老师, 当老师讲到精彩时发出快乐声, 有人闭目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p><p class="ql-block"> 在教育探索的漫漫长路上,吾将上下而求索。每一次与前沿教育理念的碰撞,都如同在夜空中点亮一盏明灯。我有幸聆听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罗教授的讲座,这场讲座如同一把金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与有效教学本质的新大门,让我收获颇丰。罗教授的讲座从追问“什么是知识”开启,这一定义看似简洁,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打破了我对知识刻板的认知。随后,罗教授深入阐述知识的性质与教学的紧密关联。他提到知识的性质深刻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质以及教学过程。知识是个体体验,它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p><p class="ql-block"> 我深刻认识到,只有精准把握知识的性质,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次聆听罗祖兵教授的讲座,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它不仅让我对知识的性质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更让我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有了新的思考。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把所学、所感、所悟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为学生带来更有效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下午,孔繁昌教授《青少年的情绪困扰与调试》讲座,青少年的独特自我,青少年的主要情绪困扰,生与命拉开了下午的培训内容。在成长的漫漫征途上,青少年常常遭遇情绪的惊涛骇浪,而孔繁昌教授的《青少年的情绪困扰与调试》讲座,恰似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为我们照亮前行的方向,引导我们穿越情绪的迷雾,拥抱更美好的自己。聆听心灵之声,开启成长之路</p> <p class="ql-block">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日上午,今天的阳光格外耀眼,天空没有一朵云彩,树在阳光的沐浴下,无精打采,在华中的日子,我最爱那洒遍桂子山每一寸土地的太阳。它像一位忠实的伙伴,见证着这山的苏醒与沉睡,渊博与智慧。田友谊教授《点燃儿童创造的火花》讲座开启了一天学习的征程。田教授从儿童创造力的现实反思,基本理念,成长环境,培育路径四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如何点燃儿童创造力的火花。田教授幽默风趣,知识渊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无人假寐。</p><p class="ql-block"> 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上,我们要不断探寻如何更好地培养儿童创造力。有幸聆听田教授的讲座,如获珍珠,诸多深刻见解与实用方法,让我对学生创造力培养有了全新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 下午,华林飞老师《追求幸福的教师职业》讲座,就像经历了一场思想的“充电”,既有对知识的深度拓展,也有对实践的切实启发,华老师分享他自己的教育故事,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泛泛而谈,而是结合了大量真实案例,如何追求幸福的教师。</p> <p class="ql-block"> 观春秋战国,品千年文化。 7月20日,吃过早餐,学员们在班主任揭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湖北省博物馆 ,到达博物馆仿佛一脚跨进了时光的隧洞长廊。隔着玻璃展柜,那些来自千年前的青铜器、漆器、玉器静静陈列,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感受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在,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站在越王勾践剑展台前,让人驻足良久,观看拍照,剑身虽历经两千多年,依旧寒光凛冽,剑格上的绿松石镶嵌得严丝合缝,仿佛昨日才刚刚淬炼完成。这把剑不仅是兵器,更藏着春秋战国争霸的风云,藏着古人对工艺的极致追求和智慧。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像一位沉默的讲述者。从战国的彩绘漆器上,能看到楚国人浪漫的想象力。它串联起湖北这片土地上的历史脉络,让那些课本里的历史,变得可感、可触、可叹。时光飞逝,短暂的参观结束,组长清点人数,我们又踏上了华中的大巴车。</p> <p class="ql-block">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7月21日,火辣无情的太阳准时洒在桂子山,偶尔的风,让树叶无精打采的上下飞舞。从青年酒店到7302教室不足一公里,学员衬衫早已浸润在汗水的晶莹中。毛齐明教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策略》讲座拉开了教育的智,学习的智慧。数字时代学习型社会的挑战,学生学习真的有效发生了吗?这一简单的问,让我沉思审视我的课堂。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上,始终在探秘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更有价值。有幸聆听了毛教授的讲座,犹如在探索矿洞的迷雾中寻得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教学与引导学生学习的新思路,收获颇丰。这次讲座对我而言,不仅是知识的洗礼,更是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传授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发展奠基。</p> <p class="ql-block"> 下午,冬冷夏热的楚文化武汉,王金涛老师《新时代教师职业角色与师德践行》拉开了火热的讲座。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上,每一位教师都在不断探索、成长,寻找着教育的真谛与自身价值的坐标。今天我有幸聆听了王金涛老师的《新时代教师职业角色与师德践行》讲座,如同一束强光,穿透了我过往认知的迷雾,在思想的原野上播撒下新的希望,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为深感悟。王老师语言诙谐幽默,他教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他从中国教育看世界教育,数量追赶到质量追赶,从规模扩张到结构优化。立育人之德,树有德之人。立身德者, 立学智者,立范美者。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使命等。聆听王老师的讲座,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思想的升华。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用心浇灌每一朵的花朵,为本县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p> <p class="ql-block"> 7月22日,张屹教授《AI进课堂:大模型如何构建课堂教学新图景》讲座开启了今天学习之旅。智能时代的教育新目标:面向AI素养培养 ,教师是AI教育的设计师,不是被替代者(创造,应用,理解AI),如何应用AI制作课件等。在教育革新的浪潮中,AI技术正以破竹之势融入人们生活,今天,我有幸聆听了张屹老师的讲座,深受启发,对AI与教育融合的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张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高屋建瓴。作为老师,要积极拥抱这一变革,提升自身的AI素养,将AI技术巧妙地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高效、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让AI成为推动教育进步的新引擎,引领学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桂子山上飘起了雨点,飘得温和,飘得时断时续,不急不缓地飘落,宛如一位优雅的仙女,迈着轻盈的步伐,漫步在桂子山的每一个角落。小鸟嬉戏,知鸟挑逗,微风拂过,给酷热的武汉有了柔情。宋荣教授《新高考背景下中小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讲座,给这个天带来了快乐。宋教授从国外教育谈到自己孩子的教育,文言是孩子思维逻辑训练根。阅读要在小学读。</p> <p class="ql-block"> 星光不问赶路人,7月23日,有幸聆听叶芳老师《名师工作室有效运行与思考》,叶老师从导师的职责,优化运行机制——形成研修文化,改变心智模式,通过选择题与学员互动。批评是最大的关爱,名师根基,培养,舞台,效应在课堂。新高考,新中考命题趋势,命题,做题,讲题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叶老师结合工作室的实际运作,生动阐释了其核心价值:名师工作室不仅是优秀教师的聚集地,更是一个互助成长的平台。让我意识到工作室能通过集体智慧破解教学难题,实现资源共享与经验互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午,阳光没有减弱它的热情,张微教授《学习困难的评估与矫正》讲座。评估学生困难不能停留在“孩子成绩差 纪律不好”等表面现象,而要通过多维度、多渠道的方式挖掘深层原因。比如,学习困难可能源于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当,也可能与家庭环境、心理状态相关;行为问题或许是缺乏关注、社交能力不足的表现。这种“溯因思维”提醒教育者:不急于给学生贴标签,而是用耐心观察、沟通,交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p> <p class="ql-block"> 光辉岁月,英雄战歌。 7月24日,太阳初升,班主任揭老师和秦老师早早等候在酒店,组长清点人数,奔向了武汉革命馆。走进武汉革命馆,仿佛踏入了那段风雨如晦却热血沸腾的岁月。这里的每一寸空间,都镌刻着革命先辈的呐喊与足迹,让人在历史的回响中,触摸到一个民族觉醒的脉搏博物馆由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旧居、中共五大会址等多处革命旧址组成。站在农讲所的教室里,木质桌椅上仿佛还留着青年学子的体温,墙上“到农村去”的标语依然醒目——当年,正是这些怀揣理想的年轻人,带着革命火种深入田间地头,让“耕者有其田”的信念在乡土间生根。中共五大会址内,泛黄的会议记录、简朴的会场陈设,无声诉说着早期共产党人在复杂局势中探索救国道路的艰难。</p> <p class="ql-block">25日上午,苏晓辉老师《名师工作室建设展评》讲座。下午吴伦敦教授《科研论文写作实践与技巧》讲座。讲座结束后,时间定格在傍晚六点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归心似箭的名师班结业典礼了,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填满了,既有圆满的踏实,又有不舍的微澜。主持结业典礼是校长班来自贵州省望谟县风流倜傥,玉树临风,才华横溢的韦杰,在他幽默风趣的主持下,观看视频复盘这一路的学习路程,从最初带着困惑来“求医问药”,到后思想激烈碰撞,再到跟着班主任走进观摩学习,还有那些记满批注的笔记一幕幕在荧屏闪回。接着学员代表来自贵州省望谟县的李占飞和来自广西忻城县校长代表魏琳分别上台发言。李占飞老师用32311,三个感谢,两个收获,三个希望,一个欢迎,一个祝福说出了学员培训的心声。魏琳校长则提出“以信息化手段赋能乡村教育”的具体举措等。再次表彰优秀颁发发证书。广西忻城县教研室主任蓝广平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宣读了优秀学员和积极分子名单,并为表现突出的学员颁发荣誉证书。最后,活动在全体学员深情朗诵《我骄傲,我是一名教师》的激昂声中圆满落幕。“在无数平凡和不平凡的职业中,我拥有宝石般闪亮的职业!我是一名教师,我无怨于自己的奉献.....句句饱含深情的诗句,倾诉着西部教育工作者对事业的热爱与坚守。台上声音铿锵,台下热泪盈眶,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短暂的学习之旅即将结束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夏天,有着说不尽的故事。它是青春的记忆,是梦想的起点,是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追梦时光。在这里,每一个夏天都充满了希望与活力,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求学者的梦想与追求。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华师的夏天,永远留在了培训老师的心中,成为了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好梦共珍藏。</p> <p class="ql-block">丰富多彩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佳肴美味</p> <p class="ql-block">敏而好学</p> <p class="ql-block">颁奖仪式</p> <p class="ql-block">颁发证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