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奶奶(三)

海阔天空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二奶奶一家对我家的帮助很多。我父亲于一九四五年二月参加革命以后,我母亲带着未成年的我姊妹三个生活,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是我的二奶奶一家伸出援手,帮助我家度过难关。</p><p class="ql-block"> 回想我小时候家里的困难,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一九四八年冬天的讨饭了。</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父亲所在的部队华野九纵九月份仅用了八天的时间就打下防守异常坚固的济南城以后,于九月底至十月份在费县休整,进行休息和补员,准备于十一月份参加更大的淮海战役,要把国民党军消灭在长江以北,以迎接我军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在部队后勤上工作的我父亲特别想念我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儿,並认为费县离我家比较近,就写信让我母亲带我去费县看他。待村委派好民夫和我三叔推着小车历经两天把我们娘俩送到费县时,九纵却开拔了。虽然没有见到我的父亲,但是部队上的事情我母亲也理解,于是我们又用了两天时间返回家里。在家看门的十三岁哥哥和十一岁姐姐哭着告诉我母亲:“地里晒的地瓜皮子(红薯干)瞎了(丢了)”。那红薯干可是我们娘四个一冬一春的主要粮食,没有了粮食,可怎么过冬呢?母亲沉默了好久,对我们姊妹三个说“粮食没有了,但我们还得活下去,这个冬天我领着你们要饭吃吧”。于是我们家就开始了永远难忘的要饭历程。母亲到外庄要,我们三个一起在本村要。二奶奶、二婶、我舅都分别送给了我们一些红薯干,帮助我们度过了难关。患难见真情,我永远忘不了二奶奶等亲人们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我家的帮助。我们很关心有关淮海战役的任何消息,后来听说八路军取得了胜利。我们娘四个都很高兴,讨饭引起的雾霾一扫而空。</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六年,我母亲准备盖房子为我哥哥办婚事。开工前二奶奶和我大叔帮助我母亲筹划,开工时,我大叔帮助领工,二奶奶、我大婶帮助我母亲烙煎饼做饭。到我哥哥结婚时,二奶奶一家又是给我家帮忙的主力。</p><p class="ql-block"> 我哥哥完婚以后,一九五七年夏季,在湖北工作的二叔于北京开完会后回湖北时顺路把我母亲和我姐妹两个带到了在南阳工作的我父亲身边。我从山村到了城市,一切都很新奇,最让我感到新奇的是电灯,这是我从未见过的东西。怎么从墙上一个小黑盒里出来的一根很细的小绳子,那么一拉,房顶上吊下来的玻璃泡就亮了,比在老家点的小豆油灯可亮多了,再一拉又不亮了,真方便!父亲告诉我:“那叫电灯,墙上的小黑盒里有个开关与小细绳连着,小细绳一拉,电来了,电灯就亮了,不用的时候再一拉,电停了,电灯就不亮了。”我看着电灯泡光亮透明,伸手想摸一下,父亲立即说:“不能摸!危险!”</p><p class="ql-block"> 到了南阳,父母亲都在身边,我感到幸福无比,我转学到南阳市第一完全小学四二班学习,同学们都很欢迎我这个说着地道山东话的新同学,我每天都很快乐。</p><p class="ql-block"> 但是,就在那年九月份的一天上午,我上学去了,母亲突然呕吐起来,然后就昏迷了。我的父亲得知我母亲生病的消息以后,立即回家将我母亲送进南阳专医院进行救治。对于我母亲的病情,医生们进行了会诊,确认为脑溢血,情况比较严重。父亲请医生们一定尽量想办法治好我的母亲。等我放学后去看望我母亲时,母亲的身上插了三根管子,输液管、鼻饲管、导尿管,母亲躺在病床上一动也不动。看见这种情况,我哭了起来,护士劝我说“病房里要安静”,父亲也对我说“我对医生们说了,请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用最好的药,给你娘治病,你好好上学吧”。</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个月的住院治疗,我母亲醒过来了,但是话还说不清楚,右半身也失去了功能,没有知觉不会动弹。这时我父亲的转业费也用完了,我母亲只好出院回家。出院在家的母亲,由我的姐姐照顾,并采用中医疗法医治,吃中药、针灸、按摩,治了一阵子,没有出现明显可见的效果。这时,我母亲很想回老家。于是,我父亲就写信叫我哥哥来南阳把我母亲接回去。</p><p class="ql-block"> 从山东老家到南阳,有一千多里路,并且我们村离公路还有十几里路要步行。在葛沟上了汽车,还要经过临沂、新沂、徐州、郑州、许昌、南阳,中途要转车、买票,从汽车转火车,又从火车转汽车,得折腾好几次,这么艰巨的任务,我的尚很年轻的哥哥自己一个人是完不成的。在我家最艰难的关键时刻,二奶奶的大慈大悲情怀再次体现出来,派出我大叔帮助我哥哥到南阳接我的母亲。我大叔也还不到三十岁,但是他传承了我二奶奶的慈悲、善良、热情、考虑问题周全的优秀品德和能力,我的父亲很放心,我母亲很安心。</p><p class="ql-block"> 大叔和我哥哥接我母亲回老家一路上很辛苦。我母亲的吃饭要一个人抱着一个人喂,上车、下车、买票、去厕所都要抱着我母亲,每挪动一步都很累很艰难。最难的还是在火车上,火车上人很多。刚一上去还没有座位,我大叔就央求两个年轻人让给我母亲两个位置供我母亲躺下,我大叔和我哥哥站着,还不忘对两个年轻人说声谢谢。还好的是当时乘坐的是一列慢车,中途不断有人下车,所以大叔和我哥哥站了没有多久就找到座位坐了下来。火车运行了一会儿,我母亲要去厕所,大叔看我哥哥抱不稳,他抱着我母亲上厕所。火车走道上人很多不好过,我大叔央求道:“老少爷们,这是我嫂子,有病了,不会走路,请大家辛苦一下,让我们过去上厕所”。乘客们都朝一边挤挤,让我母亲过去。火车上的厕所很小,火车在走动,我大叔也站不稳,只好开着厕所门,我哥哥扶着我大叔,帮助我母亲解手后,又回到座位上。</p><p class="ql-block"> 半夜的时候,火车到了新沂车站,我哥哥背着我母亲,我大叔背着行李扶着我哥哥下了火车。出站以后,随到附近一个小旅社住下,并请服务员明日早上提醒他们起床赶车。然后躺下,我大叔和我哥哥终于可以睡觉休息了。</p><p class="ql-block"> 次日凌晨,服务员如约叫醒了我大叔和我哥哥。他们俩照顾我母亲起床吃饭上厕所,他俩也买了点吃的草草地吃了,背上我的母亲去赶车。新沂离临沂不太远,上午半晌时分就到了临沂长途汽车站。下了车,又照顾我母亲去厕所,再去临沂城乡汽车站赶乘去葛沟的汽车。</p><p class="ql-block"> 为了能坐上途经葛沟的汽车,他们叫了辆包车,恰巧能坐下两个人,我哥哥抱着我母亲,我大叔扶着,包车师傅很小心地把他们送到了临沂城乡汽车站。大叔和我哥哥背着我母亲坐上去葛沟的汽车。这两次坐汽车都是在汽车上坐好以后才买票,减轻了我大叔和我哥哥的劳累。</p><p class="ql-block"> 从临沂到葛沟不到100里路,等到了葛沟、下了车,就快到家了,心里稍微轻松一些,大叔和我哥哥又雇了一辆独轮车推着我母亲踏上了回南黄埠的最后一段路程。</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终于回到老家了,农村的条件是有限的,又是国家最困难时期,一九六零年中秋,我母亲走完了她困苦多难的人生历程,那年母亲四十五岁。母亲离开以后,我回过好几次老家,去给母亲上坟。每次回去我都记着去看看疼爱我的二奶奶、大叔、大婶以及叫我二姐的起福弟弟长多高了。二奶奶家也总是包饺子叫我去吃。看着碗中热腾腾的饺子和桌子上香喷喷的菜肴,亲情让我热泪盈眶。二奶奶一家对我的疼爱我一辈子忘不了。</p><p class="ql-block"> 每当回首往事,我对二奶奶一家总是感恩不尽。在我家讨饭时,二奶奶一家帮助了我们。在我家准备盖房子时,二奶奶帮助了我家。在我母亲病重久治不愈,从南阳千里回老家时,二奶奶一家又帮助了我家。每当我家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二奶奶一家伸出援手拉我们一把。二奶奶一家对我家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我永世铭记!</p><p class="ql-block"> 二奶奶、大叔、大婶离开我们多年了,我和起福弟弟也老了,时代让我们拥有了手机,虽然我在南阳,起福弟弟在天津,使用手机交流是很方便的,用视频交流就如同面对面坐在一起说话一样。我们交流的话题常常是回忆疼爱我们的二奶奶,我也首次听起福向我说起了他家珍藏了很多年的二奶奶解放前支持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我很震惊!我的二奶奶这么伟大!为革命无私奉献多年,却从不张扬。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二奶奶的光辉事迹写出来,让子孙后代了解自己的先辈曾经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世代传承先辈的革命精神!二奶奶的革命事迹是宝贵财富,愿二奶奶的光辉革命事迹的美丽霞光照遍南山北岭!让二奶奶的革命精神发揚光大!</p><p class="ql-block"> 二奶奶的姪孙女孙桂芝</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五年七月写于南阳</p> <p class="ql-block">我的爷爷孙元梅</p> <p class="ql-block">二奶奶的弟弟李兰民</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孙振宗</p> <p class="ql-block">我的二叔孙振海</p> <p class="ql-block">我的二婶高秀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