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奶奶有五个孙子孙女,大孙子孙起福小我六岁,他小时候,白白净净的,脾气性格很好,我很喜欢起福小弟弟,时常领着他玩。那时候,农村小孩子的玩具是就地取材,如小石头子、狗尾巴草、高粱杆、黄泥巴都可以当玩具,并且玩得津津有味。我和小姐妹玩抓石子,小起福在一边看得很认真。野地里有狗尾巴草的时候,我会领着他采一把狗尾巴草编一个毛毛狗给他玩。干的高粱杆剥皮后可以做拼插,插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桌子、小凳子、小独轮车。最喜欢玩的还是南山脚下的泥巴,粘性大,颜色略红,好看,我们常去挖来做小鸡小狗,还可以做个摇动起来会响的绣球。做绣球是先用泥做两个半球形的壳,再做一个豆子大小的泥球,把小泥球放在泥壳里,两个泥壳对接起来,捏紧接缝,再用光滑的小棒在上面压些花纹,晒干,最后放在火里烧烧,就成了一个摇动起来会响的玩具啦。有一次玩泥巴,我还真是给起福小弟弟成功地做了一个绣球,他特别地高兴,一边摇晃一边跑到二奶奶跟前说“二姐给我做了一个绣球!”二奶奶夸奖说“你二姐真能干!”</p><p class="ql-block"> 春天的时候,南山上长满了野菜,如苦菜、荠菜、蒲公英等,还有漂亮的野花。我和小姐妹们上山挖野菜时,常常带上起福小弟,每次都会摘些鲜花编个小花环给他玩,他会很高兴地戴在头上。</p><p class="ql-block"> 夏季时,村边的小河流淌着清澈的河水,因为河水很浅,所以小河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我也常常带着小起福到小河里玩水捉鱼虾。那是最快乐的季节。二奶奶很疼我,有一天,我去二奶奶家玩,恰巧碰上起福的舅舅来了,并且给他们带了很多杏,二奶奶见我去了立即拿了好几个鲜杏叫我吃。我家没有种杏树,我从小没有吃过杏,二奶奶给我的杏又大又黄又香,吃到嘴里好香好甜。我回家时,二奶奶又拿了好些个杏让我用衣襟兜着,拿回去让我母亲、哥哥、姐姐尝尝。我很高兴地回家了。现在想起来心里依然很甜。</p><p class="ql-block"> 汶河东岸,与沂河交汇的地方有个村子叫“交良”,每年农历三月初六都有一次盛大的庙会,俗称“交良会”。每年每逢这一天,周围各村乃至更远的村子里的年轻人都结伴成群的去赶会,去目睹“交良会”的盛况。</p><p class="ql-block"> 大约是我九岁那年的农历三月初六,早饭后我的哥哥和姐姐早已结伴踏上赶“交良会”的路程,唯独不带我去。我和母亲在胡同口看着一群群东去赶会的大人和小孩,也缠磨着母亲要去赶交良会”。母亲因为脚小不方便过河,没有答应我的要求,于是我的眼里流出了泪花。恰在这时我大叔从南边走来,看见我这个样子,就问我母亲:“囡儿这是想做什么?”我母亲说:“她想去赶会,我没同意”,大叔说:“我正好去赶会,跟我一起去吧”。我母亲说:“行,你领她去吧”,我立即高兴地拉着大叔的手,一蹦一跳地赶会去。</p><p class="ql-block"> 我家和交良之间的距离大约有十里路,中间要经过南薛庄和汶河,由于心情愉快,不知不觉地就过了南薛庄,到了汶河边。河上没有桥,只有两根较粗的树干并在一起浮出水面,用木桩固定着供人们过河。大叔领着我走到树干桥头,看着深不见底的河水,我不敢过。大叔把我夹拉到胳肢窝里走到树干桥上。我看着缓缓流动的河水,眼有些晕,我对大叔说:“大叔,我眼晕”,大叔说:“你把眼合上就不晕了”。于是我闭上双眼,不一会儿就过了河,大叔把我放下,拉着我的手向交良走去。</p><p class="ql-block"> 走出沙滩,有一个上坡,上去坡就看见交良村,赶会的人特别多。大叔拉着我顺着人流走,我边走边看,会上卖什么的都有,有各种各样的玩具如泥人、泥狗、泥猴、泥马等,上面涂着美丽的色彩和图案,也有各种各样的好吃的如烧饼、油条、花喜团、麦芽糖,摆的最多的还是成堆的农具如木杈、木锨、扫帚、绳子、花席子等。走着走着,听见有人说:“前边有玩杂技的!”于是我和大叔去看杂技。因为人很多我看不见,大叔就把我抱起来看,正好看见一个中年女演员走到表演场中间一张大桌子旁边,很轻盈地上到桌子上,仰面躺下,双腿上举与上身成直角。然后有两个男演员抬着一口大缸,放到女演员举起的两只脚上,随即女演员就灵巧地用两只脚耍起大缸来啦,大缸在女演员的脚上那么听话,一会儿飞快地转动,一会儿很有节奏地在脚上翻滚。叫停就立即停下来,叫转就立即转,叫它摘愣着,大缸就稳当当地摘愣在女演员的脚上……观众的眼睛直了,我的眼也看直了,随后是热烈的掌声。我和大叔还看了马戏,马在跑,骑手一窜窜到马背上表演着不同的动作,一会儿又平躺在马肚子旁边。杂技节目很精彩,至今记忆犹新。走出杂技表演场,大叔给我买了一串花喜团,又好看又好吃。</p><p class="ql-block"> 大叔领我赶庙会,是我小时候最快乐的一件事。</p> <p class="ql-block">起福弟弟画笔中的奶奶</p> <p class="ql-block">起福弟弟画笔中的老家宅院,前院是二奶奶家,后院是我爷爷家。</p> <p class="ql-block">日本鬼子眼皮下的我家宅院</p> <p class="ql-block">文章中的胡同</p> <p class="ql-block">幸福兴旺全家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