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成长 蓄势前行”——安徽省初中示范校学科骨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培训纪实Day4

微信用户

<h3> 上午篇</h3> <h3>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提升初中学科骨干教师的数字素养与教学能力,近日,“国培计划(2025)”——安徽省初中示范校学科骨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培训项目在安徽省蚌埠市举办。</h3> <h3>  上午由盛庆超老师倾情讲授,培训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展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重构。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案例分享与反思,参训教师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场景及创新模式。专家指出,数字化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推动教育教学变革的关键途径。参训教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学习了数字化工具在教学设计、课堂互动及评价反馈中的高效应用。</h3> <h3>  近年来,以ChatGPT、MidJourney、Claude等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正在深刻冲击传统教育模式。它不仅改变了知识获取和教学方式,也对教育理念、教师角色和评估体系带来全新挑战。生成式AI对教育的冲击是颠覆性的,但也是机遇。唯有主动拥抱变革,平衡技术与人文,才能让教育在AI时代焕发出更大的价值。</h3> <h3>  培训重点解读了《教师数字素养框架》,从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时间管理、教学标准及专业类别五个维度,为教师提供了清晰的数字化能力提升路径。会议强调,数字化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参训教师通过分组研讨,进一步明确了数字化教学的核心要素,包括资源整合、数据驱动教学及个性化学习支持等。</h3> <h3>  在“优质课比赛后的反思”环节,专家结合实例指出,部分教师虽个人素质突出,但因缺乏团队指导而难以发挥最佳水平。会议强调:“比赛不是个人的战斗,而是团队的协作。指导教师应全程参与,避免‘挂名不指导’现象。”这一观点引发了参训教师的广泛共鸣,大家纷纷表示将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团队合作,共享资源与经验。</h3> <h3> 下午篇</h3> <h3>  下午场,胡强教授给我们带来另一场精彩纷呈的讲解。讲座内容以人工智能的教学融合为题进行展开。人工智能的广泛普及,对于教师队伍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将人工智能恰当融合于日常的教育教学,通过胡教授的精彩介绍,各位老师都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答案。</h3> <h3>  胡教授指出,教师队伍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相关工具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胡教授展示了教师通过把课堂摄录起来找出观察点对自身的课堂进行评价。通过使用不同的角度观察重点:从准备、倾听、互助、自主、达成角度,分析学生在课堂如何学,从环节、呈现、对话、指导、机智等视角分析教师在课堂如何教的问题</h3> <h3>  培训现场,专家围绕AI赋能教师发展展开深入讲解。从目标、教学到评价的一致性,强调了教育教学各环节的紧密关联。同时,提出AI赋能教师发展的关键词,涵盖场景再造、问题意识、优质平台、功能关联、技术应用、安全伦理、价值评估、理论认知等多个方面,为教师在数字时代的专业发展指明方向。在探讨“人工智能狂飙时代,如何走在前列”这一问题时,专家指出,教师应积极拥抱新技术,将AI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利用AI技术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h3> <h3>  同时,胡教授也指出人工智能的使用中要牢牢把握人的主体地位,人工智能是人的助理,不是人的替代因此不适用直接拿来主义。无论是在对话、审核、思考、补充、融入、修改等的过程,内容的决定权在人,而非软件或机器。</h3> <h3>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教育的形态,让学习更高效、公平和个性化。未来,AI不会取代教师,但会用AI的教师可能取代不用AI的教师。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拥抱变革,探索人机协同的最佳模式,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