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部行5:大提顿光影变幻

陈振平

<p class="ql-block">  大提顿(Grand Teton)国家公园位于怀俄明州西北部的冰川山区,中心就是这一排以海拔4198米的大提顿峰为主峰的山脉。</p><p class="ql-block"> 由于大提顿山脉体系位于落基山脉北段支脉范围内,所以我为此篇配置了约翰·丹佛(John Danver)的乡村歌曲《高高落基山》(Rocky Mountain High)。</p><p class="ql-block"> 由于这里的景观总是围绕着横向排列的大提顿山脉,所以本篇的画面都选择横片,要横过来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盐湖城租车去大提顿,五百多公里的路程。在大提顿的门户杰克逊小镇吃完晚餐,已经将近8点钟了,夕阳还高高地挂在山尖上。继续开完那几十公里的路程。</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刚刚进入大提顿山区,就遇到太阳落山前最美的瞬间:一道道耶稣光从山脊间投射下来,勾勒出大提顿山区巍峨嶙峋的线条,为我们的大提顿之行拉开了序幕。</p> <p class="ql-block">  汽车在行进,不断变换着角度……</p> <p class="ql-block">  太阳在西沉,不断变换着光柱……</p> <p class="ql-block">  彩云在飘舞,不断变换着构图……</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天阴沉沉的。没有阳光来装点山峰,就借助湖水来衬映吧。</p> <p class="ql-block">  从这个镜头两可以看到大提顿主峰的冰川留存。</p><p class="ql-block"> 大约在15 万年前的冰河时期,此地气候变冷,年复一年的积雪覆盖山中,形成冰川。然而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冰川在渐渐融化,面积逐年缩减。</p> <p class="ql-block">  我们把车拐到一个僻静的岔道上,来到这座孤零零的木屋前。铭牌上介绍说,这小屋叫做“康宁汉木屋”(Cunningham Cabin),是19世纪先民皮尔斯·康宁汉从纽约来西部开发时的遗迹。此公后来成为这一地区颇受尊敬的名人。</p> <p class="ql-block">  小木屋的屋脊和大提顿主峰的山脊在构图上形成呼应,想必当年老康宁汉造房时是用了心思的。</p> <p class="ql-block">  从小木屋的窗口望出去,大提顿山脉尽收眼底,形成理想的构图,不由得赞叹老康宁汉当年竟有如此这般的审美眼光。</p> <p class="ql-block">  在老康宁汉家的牧场田间走走看看,享受这番天地的壮美。</p> <p class="ql-block">  这座被称为谷仓的木屋也是以大提顿峰为背景,给自然景观增添一点人文色彩。</p> <p class="ql-block">  这是摩门教排屋(Mormon Row),它古朴的造型与背后的大提顿群峰构成一种完美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  这座小小的木制教堂叫做耶稣显圣教堂(Chapel of the Transfiguration)。顶端的十字架和大提顿峰形成完美的构图。</p> <p class="ql-block">  教堂里打开窗户,也是这样一幅图景,耶稣的圣容和大提顿的尊容同框。</p> <p class="ql-block">  杰克逊机场航班降落前,和大提顿说一声“Hello”。</p> <p class="ql-block">  傍晚回酒店,这里的大堂平台正好面对着大提顿山脉,是一个很棒的观景台。此时阴云渐渐散去,大提顿主峰完全露出了它的峥嵘。</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与大提顿主峰合影的好时机。</p> <p class="ql-block">  夕阳渐渐地变成了金色,温暖地洒在大提顿峰上,也洒在我们身上。</p> <p class="ql-block">  太阳落山前时刻,还慷慨地把最后的光芒赐予大提顿,赐予我们。</p> <p class="ql-block">  已经是晚上9点钟了,太阳的余晖还是这样眷顾着大提顿,用火烧云勾勒出它的轮廓。</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早上,在我们酒店的大堂里,朝阳映照着大提顿的雪峰,和蓝天白云绿草一起灿烂地为我们送行。</p> <p class="ql-block">  买一把大提顿的调羹留作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