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群山中的静谧桃源——巴拉格宗

一蓑烟雨

<p class="ql-block">  在滇川藏三省的交界,香格里拉大峡谷的尽头,有一个存在了千年的藏族小村落。它与世隔绝,八座雪山环绕,直到12年前才有公路相通。这个村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巴拉格宗。这里才是传说中真正的香巴拉!</p> <p class="ql-block">  巴拉格宗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西北部的尼西乡境内,总面积为276平方千米。地处滇川藏交界处,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红山片区的核心景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  巴拉格宗集雪山、峡谷、冰川、河流、高原湖泊、原始森林于一体。区内最高海拔巴拉格宗雪山是香格里拉县第一高峰,海拔5626米,海拔最低点是与四川省接壤处的水庄,河谷平均海拔约2650米,年平均温度约14.8摄氏度,属北亚热带气候。</p> <p class="ql-block">  2009年4月26日,世界旅游精英博鳌峰会组委会授予巴拉格宗“国际王牌旅游景区”的荣誉。同年12月28日,国家旅游局评定巴拉格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巴拉格宗景区内景点甚多,以高、深、险惊人,以奇、雄、特闻名,以神、妙、秀催人向往。景点囊括了雄奇的香格里拉大峡谷景观、壮丽的格宗雪山风光、传承千年的圣洁原乡巴拉村、神圣的千年凤凰菩提树、天然而成的香巴拉佛塔。还有原始森林、高原湖泊、高原牧场、冰川、峡谷等自然景观,同时不乏浓郁的藏民族风情,是香格里拉的必游之地。</p> <p class="ql-block">  香格里拉大峡谷,也叫“巴拉格宗”,位于香格里拉县城西北部80多千米处,因峡谷一头名香格,另一头名里拉,故名香格里拉大峡谷,据说在《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所说的蓝月亮峡谷就是这里。香格里拉大峡谷,集自然奇观、藏传佛教文化、神秘传说于一体,拥有喀斯特溶洞、喊泉、古老寺庙、金矿遗址及巴拉村等独特景观,是探索自然与文化融合的绝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  被八座雪山环绕的巴拉格宗,像极了唐卡上被八瓣莲花簇拥的天国乐园,是一座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格宗雪山传说:相传格萨尔王的大将能青卡瓦格博曾身穿铠甲,身骑白马,手持宝剑在此与心爱的姑娘结缘。格宗雪山就是姑娘的陪嫁,两人在此相伴到老,与世隔绝。</p> <p class="ql-block">  “香巴拉”是藏语的音译,又译为“香格里拉”,意思是“极乐园”。藏族学者阿旺班智达在他论述中这样描绘香巴拉世界:“香巴拉”是人类驰名的圣地,在南瞻部洲北部,圆形、状如八瓣莲花,中心的边缘及叶子两边环绕着雪山,叶子之间由流水或雪山分开,雪山和秃山、石山和草山、林山和花果山、湖泊、树木及园林等都安排得令人陶醉倾心,中央的顶端有国都噶拉洼,中心柔丹王宫,十分美妙,十五的月亮也不如这个。王宫透明发光,照射周围,使人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四周如明镜般清亮,连五十由旬(一由旬约40里)以内的水中戏游生物的形象都看得非常清楚,窗户是水晶做成的,从窗户能看清日月星辰及十二宫等。柔丹王狮发顶髻,戴着金冕、宝镯足剑,显得十分威风,周身发出亮光,食物及享用等,天上玉皇也难以相比。他有许多妃子,王子降生时,花雨绵绵,盛开前所未有的奇花显示祥兆,众多王子在诞生时降花雨,七日不见婴孩,只见宝物发出光明,柔丹王就是这样来的……”。</p> <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的各派高僧大德们都认为:“在冈底斯山主峰附近的某个地方,有个叫“香巴拉”的神秘所在地,那里的首领是金刚手恰那多吉化身——绕登·芒果巴,教主为无量光佛亦称阿弥陀佛。香巴拉共有七代法王,即:月贤、天自在、威严、月施、天大自在、众色和天具自在,七代法王都传授“时轮根本经”;他们掌管着960万个城邦组成的幸福王国,这里没有贫穷和困苦,没有疾病和死亡,也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更没嫉恨和仇杀……这里花常开,水常清,庄稼总是在等着收割,甜蜜的果子总是挂在枝头,这里遍地是黄金,满山是宝石,随意捡上一块都很珍贵,当然这里不用钱,因为钱没有用。这里的人用意念支配外界的全部,觉得冷,衣衫就会自动增厚,热了又会自然减薄;想吃什么,美食就会飞到面前,饱了,食品便会自动离去。香巴拉人的寿命以千年来计算,想活多久就可以活多久,只有活腻了,感到长寿苦,想尝尝死的味道,才会快快活活地死去……</p> <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格鲁僧众普遍认为:宗喀巴大师不会死,他暂时去了香巴拉天国居住,总有一天会重返人间。所以,在他园寂时,未选定转世灵童。在四世班禅传记中,也有:“昔日班禅罗桑确吉坚赞当他修习密宗圆满后,进入了香巴拉佛境,他由天国重返世间时带来了,‘羌姆’金刚神舞,借以镇压魔鬼、酬谢神灵,教化有情众生积德行善,脱离苦海,进入香巴拉极乐世界……”。在《香巴拉道路指南》一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去香巴拉的路程,说“香巴拉是在西藏西南方印度北方邦北部地方,是雪山环绕的一个神秘世界,也可能在地球附近的某个空间”。在藏传佛教寺院内,大都绘着香巴拉壁画、唐卡和立体坛城形象。</p> <p class="ql-block">  西藏素有“观音之净土”、“佛陀之天国”的别称,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西藏人,大都信仰佛教,面对严酷的大自然和沉重的负担,自然会想到寻找物质以外的精神慰藉,他们认为现实是苦海,要遭到生老病死的折磨,由于种种因缘在六道轮回中无休止的往返;为脱离苦海,必须断除轮回业力、皈依佛法、通过六度,即:布施、持戒、堪忍、精进、禅定、智慧,这样才能脱离苦海达到彼岸,香巴拉就是他们憧憬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巴拉格宗景区入口</p> <p class="ql-block">  巴拉格宗大山的深处有千年凤凰菩提树,伴随花开花谢3000余年,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出游传教之时曾在这株菩提树下依树小憩,启明星升起之时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这株千年菩提树形似凤凰,更为神奇的是,从树腰长出一只“手”伸进岩缝,五指根根分明。</p> <p class="ql-block">  “香巴拉佛塔”屹立于巴拉格宗神山东北方,是巴拉格宗秘境主要景观之一。天然而成的金字塔形,形似藏教里装载舍利和经卷的佛塔,被誉为“上天赐予天然而成的佛塔”。在佛塔的前方,两座大山形似端坐诵经的喇嘛和展开的经书,三座高山遥相呼应,誉为“佛、法、僧”三宝。在寒风中屹立千年,守着风霜雨雪和岁月宁静。传说中,带领仁称拉姆去寻找天堂的喇嘛最后在此修炼成仙,化为佛塔成山,终与天堂咫尺相隔,继续守护着通往天堂的净土和在此居住的香巴拉人。</p> <p class="ql-block">  巴拉村传说:相传1300多年前,一位叱咤风云的藏族部落首领斯那多吉,为了追寻他因厌倦了战争而随老喇嘛离家的妻子—仁称拉姆,他放弃财富、放弃了权利、放弃了广茂的疆土,只为寻找一个远离战争,与世无争的人间圣地,于是斯那多吉带着他的部族,循着仁称拉姆的步伐,从遥远的巴塘一路南下,来到巴拉并定居下来。从此,巴拉村便成为斯那多吉家族理想的家园,在历经祖祖辈辈后成为原住居民。</p> <p class="ql-block">  “巴拉”一词源于藏语音译,意为自巴塘迁徙而来的藏族村落。巴拉村坐落在香格里拉大峡谷中部的格宗雪山下海拔2900米的山腰上,沿岗曲河谷垂直而上700米左右的地方。巴拉村的房屋建筑是非常独特的纯藏式土墙碉楼。墙厚楼高,底层作畜厩,二层作伙房、宿舍、仓库,三层为佛堂和客房,屋顶插着风马旗,屋顶平台设一煨桑台。巴拉村处于海拔2900米的缓坡上,有利于雨雪淋下以便减轻对房屋的压力,碉楼式有利于收打青稞和每天的煨桑。</p> <p class="ql-block">回音壁</p> <p class="ql-block">  卓玛拉康是1300多年前的土司斯那多吉在达拥府邸后修造的一座观音庙,因年限过久所以在原有的21度母经堂上进行了重建。庙里总计陈列了21尊度母,是度脱和拯救苦难众生的一族女神,是藏传佛教诸宗派崇奉的女性本尊群。也是巴拉人们逢重大节日或正月十五礼佛的场地。根据旧址分为两层一楼为千佛殿主尊为无量光佛或阿弥陀佛乃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p> <p class="ql-block">  香格里拉大峡谷是云南乃至全国最幽深的峡谷之一,全长约154千米,峡谷以“高深险、奇雄特、神妙秀”著称,“峡中有峡,峡上有峡,纵横交错,峡峡相连”是香格里拉大峡谷最大的特点。在长达154千米长的主峡谷两侧还有许多的支峡侧谷,达上百条之多。</p> <p class="ql-block">  通天峡是香格里拉大峡谷的一大支峡,从谷底至峡顶长约4000米,峡谷呈U字形,对面两山体距离相近。两边悬崖绝壁呈垂帘状,高达千米,直耸云天。从谷底仰望,两边悬崖撑着一线青天,形成了“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峡陡石为门”的奇观。通天峡直通香格里拉市最高峰——格宗雪山,它是由巴拉格宗冰川雪水融化形成的河流沿地层断裂缝经过千百万年冲刷切割而成的,因而人们称此冰川河水为南喀拉曲——天河神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