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zmzg小草</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104286</p> <p class="ql-block">“八一”将临,朋友圈里又一次被军号与浪花刷屏。不禁想起去年初夏,我们曾乘笑笑牙老师的车沿着海南环岛公路前往临高角的情景。 临高角, 一个载入史册的地方,75年前,人民解放军从这里劈波斩浪,把胜利旗帜插上海南岛。如今,它是国家4A级景区“海南解放公园”,红色记忆与碧海椰风同在。</p> 一、热血丰碑 <p class="ql-block">入园后,最先撞进瞳孔的是那座拔地擎天的《热血丰碑》。18.95米的高度,1600吨的体量,像是从大海深处直接拔起的一座礁盘。雕像定格了两位战士胜利会师的一瞬:渡海而来的解放军四野尖兵与琼崖纵队战士振臂相拥,五指如铁钳,呐喊声似要穿透时空。在他们背后,一面红旗被海风拉得笔直——那是“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史诗注脚。碑座下方是江泽民同志提字“军民共筑热血丰碑,解放海南业绩永存”。</p> 二、渡海战役纪念馆 <p class="ql-block">园内3000㎡的《解放海南岛渡海战役纪念馆》将时间悄悄调回了1950年。 它用原始照片、实物、图表和文字等再现了那场第四野战军渡海作战,一举突破海陆空立体防线﹣伯陵防线,胜利解放海南岛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序厅迎面是22米群雕《碧海丹心》,它讲述着当年“木船打军舰”的战争故事。那句“解放军来了,海南人民笑了!”的标语是那年海口中学生自治会制作的对解放军的欢迎词,反映着海南人民的心声。</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走,360°环幕影院把临高角凌晨的抢滩登陆“搬”到了眼前:木船撕开巨浪,地板同步震动,脚底传来细沙与海水混合的颤栗。那一刻,我真实地“踩”在了1950年4月17日3时的滩头,呼吸里都是硝烟与咸腥。</p> <p class="ql-block">展厅最深处,一整面墙留给了冯白驹与琼崖纵队。泛黄的照片书籍,步枪公文包、根据地地图……无声讲述着“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奇迹——正是他们先一步在岛上搭好了桥、点起了灯,才让四野的帆船变蛟龙。</p> 三、烈士纪念碑 <p class="ql-block">参观展览后,我们沿木栈道走向海边,清楚的看到当年解放军登陆的地点。当年炮火犁过的礁石,如今被潮水磨平了棱角。</p> <p class="ql-block">椰树丛中的两座烈士纪念碑,分别纪念解放海南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当年四十军18700多名战士在此抢滩登陆,800多人壮烈牺牲,长眠于此。四十军在四次登陆中,更是有3500多人牺牲。纪念碑由红色石碑组成舰船的样子,碑面上密密麻麻镌刻着在战斗中牺牲烈士的名字和单位。</p> 四、百年灯塔 <p class="ql-block">临高角灯塔是海南最古老的灯塔,1893年由法国人建造。塔高20.6米。1950年4月16日夜,解放军正是以它作“活坐标”,千帆竞发,直指黎明。1997年,国际航标协会把它列入“世界百座历史文物灯塔”。</p> 结 语 <p class="ql-block">离开公园时,夕阳正把海面熔成金色。身后,热血丰碑、纪念馆、灯塔渐次沉入椰影,唯有潮声不息。 我想“木船打军舰”的奇迹,不只是军事史里的惊叹号,更是一首民族精神的赞歌。 愿热血丰碑,与碧海同在;愿中国军人,与山河同春。</p> <p class="ql-block">图片拍摄:zmzg小草</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zmzg小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