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对欧洲人来说最重要的两大节日,春季的复活节和冬季的圣诞节,就像中国的中秋节和春节,都是充满团圆欢聚的日子。而对当年离家赴英工作的我来说,这两个节就成了我体验欧洲大陆的最佳旅游时期了。</p><p class="ql-block"> 十年前的2015年复活节期间,我走马观花式的对意大利从北到南转了一圈;等到年底的圣诞节似乎意犹未尽又跑去找发小,在她工作的海滨城市佩斯卡拉又兜了一阵。复活节那趟采用的是旅行社跟团加自由行,圣诞节则自由地依赖发小了,这样总算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体验了一番意大利国土充满魅力的文化景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根据旅行社的约定团员在罗马集合,罗马既是意大利首都也是南北方的分界标志。虽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我走的路确实有点多,照例得提前至少两三天从村里采用各种交通工具腾挪到伦敦的机场,每一段环环相扣,一环出错全部泡汤。在欧洲旅行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可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位作家写她在欧洲人生地不熟地不熟的情况下,突然心血来潮,想临时登上火车去一个小镇散心。我一直想知道结果,但这种类似的现象都是语焉不详。来到这边才知道所有住宿交通预定至少提前一个月以上。春节就开始计划复活节的安排,以为万无一失,结果怕啥来啥,真的因为从国内过来的亲属行程有变,全部计划要推翻,时间票子统统损失,诸如此类麻烦暂且不表,反正费尽周折最终到了罗马,这也是我印象深刻割肉心疼的一次旅行。</p><p class="ql-block"> 因为旅行社最终还会在罗马解散,于是我们把罗马和意大利南方的自由行游览放在结束团游之后,先跟团游览意大利的北方。那里是意大利的经济文化中心,文艺复兴时期的几大重镇米兰、热那亚、博洛尼亚、佛罗伦萨、威尼斯等都在北方。</p><p class="ql-block"> 团员在罗马集合吃过早餐,便向罗马的东北部出发。在意大利境内包含了两个世界上非常小的国家,一个是圣马力诺,另一个就是梵蒂冈。第一站我们要去的就是世上最小国家之一圣马力诺,过几天还会去梵蒂冈,所以这一趟意大利之旅确切来说应该是三国游。</p> <p class="ql-block"> 圣马力诺位于亚平宁半岛的东北部内陆,四周都与意大利接壤,是典型的国中国。它的面积仅为61.19平方千米,人口也只有30多万,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在世界上五个袖珍国的最小面积中它排在第三位。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01年,最初由石匠马力诺为躲避罗马皇帝对基督徒的破害而逃至山上。从石匠公社逐步发展,尽管命运多舛,但经过奋争努力和上帝的眷顾终于在19世纪成为了一个受世界保护的中立国,因此也是现存最古老的主权国家之一。有自己的货币、邮票。发明了世上第一枚邮票,也赢得了邮票之国的称号。特别是走在它一路爬坡的国土上,对他们邮政业务的发达才会深深理解。</p><p class="ql-block"> 整个国家就建立在海拔750米的蒂塔诺山上,天然岩石上的城堡要塞是这个国家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物,一共有三座。城镇的东面几乎是垂直的蒂塔诺山的山脊。其他三面就是重叠起伏的山岗、石丘以及在这上边遍布的葡萄园、果树林,还有在绿树掩映中的城堡、教堂及错落有致的房屋。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站在山顶眺望到亚得里亚海。</p> <p class="ql-block"> 一上午游览完了圣马力诺,出境以后,下午向着意大利北方另一个城市博洛尼亚出发。比起那些著名的城市,我几乎没听说过博洛尼亚,然而到了这里才知道这是意大利北方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这里有创办于1088年的博洛尼亚大学,有欧洲“大学之母”的美誉;有30多公里欧洲最长的临街长廊建筑;有比比萨斜塔倾斜幅度更大的具有千年历史的双塔;这里也是意大利肉酱面的发源地,兰博基尼、玛莎拉蒂诸多豪车的聚集地,这里还是意大利著名的画家莫兰迪的故乡,以他名字命名的颜色,莫兰迪色系也是我的心仪之色。总之,这座城市的历史以低调奢华的风格呈现出了贵族中的贵族气息。</p> <p class="ql-block"> 博洛尼亚的市政厅,前面就是老城区核心所在地,马乔列广场。海神波塞冬雕像手持长戟屹立在广场C位,夕阳下的肌肉线条剪影秀出栩栩如生的完美曲线效果,这是来自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雕塑家16世纪的作品,那只三叉戟的标志成就了玛莎拉蒂车标的灵感。</p><p class="ql-block"> 广场上还有两座醒目的方形塔建筑,赫然耸立在游客面前,这就是著名的博洛尼亚斜塔,它是中世纪加里森达和阿西内利两大家族为争夺博洛尼亚的控制权而修建的,一座因基座倒塌只余下不到50米的高度,且倾斜4度,比萨斜塔也只有3.97度。另一座高达97米,一高一低形成了相映成趣的地标建筑。在中世纪这里多达近200座塔楼,当时建造塔楼成为“斗富”的一种方式,战争期间也被当作防御工事。几个世纪以来随着天灾人祸,塔楼或坍塌或拆除,而今仅存的若干塔楼也被保护起来不再供游人登顶参观,当年很遗憾未能登上塔楼瞻望古城全貌。</p><p class="ql-block"> 博洛尼亚的建筑还有一种特别之处就是几乎所有临街建筑都带有高大宽敞的廊道,可以遮阳避雨,我国南方潮汕地区街头的骑楼是不是就从此借鉴了呢?显然这里的拱廊更富有气势,高达3米,据说高度是按照可以骑马穿行的标准设计的。</p> <p class="ql-block"> 14世纪建立起来的圣白托略教堂,是当地人很重要的一座教堂,当初它的设计计划超过了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这一行为忤逆了梵蒂冈的教规遭到干涉,直到当年它仍受到面积的制约而尚未完工。穿过的背面就是博洛尼亚大学老城校区的一处重要建筑医学博物馆的入口,里面保留着欧洲第一座上人体解剖课的阶梯教室。</p><p class="ql-block"> 整个博洛尼亚的City- walk,基本上两个多小时就结束了,置身没有经过大规模改造的博洛尼亚老城区,就像行走在一座露天的中世纪古建筑群博物馆中,常常令人惊叹不已。晚上我们就夜宿在了这座古城里,第二天一早离开“塔城”向着一直在心中荡漾的“水城”威尼斯奔去。</p> <p class="ql-block"> 威尼斯对于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可是中学课本里的白月光,童年时期在粗粝、乏味、贫瘠且缺乏美育教育的环境下,忽然在中学时期陆续接收到了那些遥远、充满异域风情的名字,其中就有威尼斯和它的贡多拉,像是摇曳在水上的浪漫,顿时浮想联翩,心驰神往,这些文字里的审美体验竟然延迟了30多年才实现身临其境。</p><p class="ql-block">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剧本里有这样的名言:世间的任何事物,追求的过程总比享用的过程更令人着迷。所以感谢这场审美体验的延迟让我对这里的情景追求,在多年的生活里充满期待向往,当终于与她相拥,就像走进了少年时代的梦境里,那份兴致勃勃的感动还是回味无穷的。</p><p class="ql-block"> 旅游大巴开到了中心车站停车场,换乘接驳的水上巴士将游客带进主岛,作为一个漂浮在海上的城市,威尼斯的四周被海洋环绕,它是在亚得里亚海的潟湖上建起的由118个小岛、401座桥梁、177条水道连接的世上闻名的水城,当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们把木头削得像钉子一样尖的木桩,密密麻麻地打进沼泽里。再一层层铺上石头,在石头缝隙灌上由火山灰石灰和海水混合而成的灰浆,于是有了固定的土地,在这个基础上开始造木屋,修筑石头房。据说威尼斯人为了建城,砍光了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很难想象这么个人造弹丸之地曾在13-16世纪数百年内称霸地中海,而且接过拜占庭文化,成为文艺复兴的旗手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span>从威尼斯岸边到处是富丽堂皇的豪华建筑,到它孕育出的文学、绘画、雕塑、歌剧等世界级的文化遗产都显示了威尼斯物质与文明的双重富裕。这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西班牙、大英帝国都曾平起平坐,不相上下的水上之城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 岛上的交通工具各种船取代了各种车,每家的停车场便是码头。贡多拉就是水上公交车,穿行在每条水道里。十年前还执着于看纸质地图,然而到了威尼斯才发现看地图就是个笑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里亚托桥,连接主岛与商业街的一座桥梁,是整座岛上400多座桥中最著名的桥梁之一,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便以此为背景,两端商铺林立,琳琅满目地兜售着各种威尼斯的纪念品和土特产品。我尤其喜欢那些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每一款都爱不释手,但碍于后边旅途的不方便,只选择了一套水晶玻璃酒盅。等出岛回到酒店发现一只杯口有一处磕损,且包装里没有任何渣屑,一眼便知是处旧伤。当时非常后悔对商家的无条件信任,竟然没打开查看一下,这种损伤信任的精神伤害要胜过金钱损失的代价,威尼斯那些伟大的艺术、美丽的风景不幸和这个威尼斯阴险商人一起都印在了我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矗立在威尼斯老城中心圣马可广场上的圣马可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威尼斯的信仰与荣耀的象征,</span>建于公元829年,为纪念耶稣十二圣徒和收藏战胜品而建,11世纪完工历经火灾与重建,融合拜占庭的圆顶、哥特式的尖塔,巴洛克式的华丽、罗马式的拱门,金色马赛克壁画描绘的宗教故事,甚至有伊斯兰式的艺术装饰,美轮美奂。这里被拿破仑赞为“欧洲最美的客厅”。教堂右侧的珍宝馆收藏着十字军东征从君士坦丁堡带回的战胜品,</p> <p class="ql-block">旧市政大厦和新市政大厦相对而建,前者决定了广场的长度。</p> <p class="ql-block">登上近百米高的钟楼顶上可以俯瞰整个水城。</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叹息桥建于1600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仅有两扇小窗的密封式拱桥,当年押送死囚的必经之路,</span>一端通往总督府,一端连着监狱,失去自由的犯人走到这里都会发出绝望的叹息。在威尼斯还有一个传说就是在日落时分,如果恋人在叹息桥下拥吻,则意味着两情相悦,天长地久。法国喜剧电影《情定日落桥》便在这里取景,一扫死亡阴霾不祥的气息,使这座风情别致的小桥成为现代恋人争相打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贡多拉带着我们在威尼斯运河里徜徉了一番,一路上的大街小巷都化作水路穿行,这世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终于圆了从少年时期开始畅想的梦,刚下船的时候受惯性使然好像踩在云朵上,水光潋滟的威尼斯运河在脚下萦绕令人眩晕,好一阵才恢复正常的脚踏实地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梦醒之后也近距离感受了威尼斯,有惊叹,有遗憾。近几年媒体也总是不断报道它的负面消息,暴雨成灾、干涸枯竭、燃油泄漏、偷盗成群……在威尼斯的旅途中,对一些场景也多少产生些祛魅的心理,但真实的本身就是不完美,威尼斯的浪漫本来就不是大自然的馈赠,而是威尼斯先人们从逃避追杀,一路杀出一条水路,建邦立国,去结盟,被吞并,在宗教信仰的抗争中寻求发展壮大,这期间不乏厮杀掠夺积累几世财富,逢凶化吉,由弱变强至盛,威尼斯水城的一部建城史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每一阶段的面貌,在全球化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恶化的侵蚀下,人们有理由对它的前景感到忧虑。威尼斯近年来被评为世界即将消亡的城市之一,当我看到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面上洒满摇摇欲坠的落日余光,</span>我想也许这就是它暮年的样子,但乐观的人也会想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