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7月14日这一天是一个让我难忘的一天,因为在前二天“乡情小湾”群主吴艳华大姐给我微信告知,咱们的群友黄顺发老大哥从上海要回逊克了,让我在14日参加欢迎黄大哥的接风宴,接到通知后14日从逊克农场来到了县城。</p><p class="ql-block"> 和黄老师相识是在原“逊克美篇群”里,黄老师加了我微信,从2023年开始,他和我聊了很多,并经常发作品给我,从黄老师的佳作里我初步的了解黄老师的一生,黄老师在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省逊克县干岔子乡东升生产队,后又去支援三线去了现在的宝山乡(原是反修公社)1974年被推荐去黑河师范上学,1977年恢复高考后又考上大学在江苏省南京党校工作到退休,黄老师的父亲是老地下党员,母亲是1937年入党的一位老党员,曾在国家档案局工作过,电影51号兵站就是以他家为原形拍的,黄顺发的大爷爷是我国著名爱国人士前国务院副总理黄炎培老先生,黄顺发老师属于名门之后,也是个红二代。</p><p class="ql-block"> 这次见到黄老师让我特别激动,这是一位让人十分敬佩的老大哥,黄老师是多才多艺,即是文学家、历史学家、文物收藏家、摄影家、旅游家、还会多种乐器涉及面广,知识渊博,提笔成章,妙笔生花。</p><p class="ql-block"> 黄老师的收藏品可以开个博物馆了,他收藏各种勋章有上千枚,最早的有太平天国时期的,他的藏品吸引了全国各地大学,博物馆到他家考查拍照,黄老师也和我说过,如果他百年后女儿能继承管理让女儿接力,如女儿管理保管不了,他将这些藏品无偿交给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黄老师在上海知青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有号召力的组织人,经常组织上海下乡青年举办各种活动,虽然是离开逊克多年了,但他对逊克这个第二故乡是永远难忘,他用自己的真情回报逊克县的父老乡亲,他在上海的家永远是逊克父老乡亲的温馨港湾,小住几日住在家里,他开车拉着乡亲们在上海游玩并兼导游,有来上海看病的他会把一套房子的钥匙给客人让他们安心居住。</p><p class="ql-block"> 黄老师还是一个有大爱的人,他经常去我国贫困山区助学,这些年来他捐款有20多万元,资肋了不少贫困学生完成学业。</p> <p class="ql-block"> 这是乡情小湾里牟瑞霞女士写的对黄老师的评语一黄顺发教授不仅是名门之后,更是一位学者。他的成就涉猎的领域非常之广:哲学,历史,理工科,音乐,散文,小说,诗歌,摄影,尤其是收藏,对中国的文化,历史的研究贡献巨大,是不可估量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尽管他是文化名人,但他非常谦虚低调,平易近人。他对第二故乡的这种深情似海的眷恋让我们为之动容,他不惜笔墨,把他优美隽雅深情的文字刻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让我们敬佩感动!他在歌诵那些惊天动地功勋卓越的传奇英雄的同时,又倾情聚焦关注我们这些小人物,实属伟大崇高!为黄教授人格的魅力点赞,同时也庆幸有缘结识黄教授,他是一束光照耀着我,让我不断的超超自我!感谢乡情小湾,让我的人生熠熠生辉!祝小湾在艳华大姐的带领下,在群友的共同拾柴添砖下越办越好,越办越精彩。</p> <p class="ql-block"> 这几年我阅读了黄老师的部分作品《家谱中的百张老照片》,《山涧漂流清似镜》,《难忘这一天》,《泰州古雕花楼游记》,《南美洲之游》,《辽代锁具》,《清代锁具》,《知青文化》,</p><p class="ql-block">《正兰旗军令牌》,《烟具文化》,《天边的绒布寺》,《逊克的红玛瑙石》,《地窨子》,《前苏联金属纪念币》,《早期钞票股票图案》,《几枚乌克兰钞票思考》,《破碎的参军梦》,《历史老照片上海总商会》,《因斯布鲁小镇》,《青海夏群寺牧场一日》,《归途一路向北1》,《归途一路向北2》,《归途,干岔子岛》等,这只是黄老师的少部分作品,读了黄老师佳作受益匪浅,黄老师的佳作读起来让我看到了是非常接地气,也知道了黄老师每件收藏品都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读黄老师的作品从中领悟到了他的文化素养和视野开阔,可以说他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出色的老师,也是我最崇拜的一位老师。</p><p class="ql-block"> 黄顺发老师经历过在逊克农村下乡的过程,让他的人生中得到磨炼,坚苦的乡下生活让他意志更坚定,因为黄老师见识多广,在宝山下乡时发现了逊克县的红玛瑙,为逊克县的红玛瑙品牌走向全国做出了突出贡献,逊克县的红玛瑙现在是逊克的名片,逊克县每年都举办红玛瑙艺术节。</p> <p class="ql-block"> 这是牟瑞霞夫妻俩和黄顺发老师夫妇的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牟瑞霞和王欣夫妇听说黄老师从上海回到逊克,接到通知后在14日早从伊春岀发,终于在晚上6点左右赶到了逊克县,牟瑞霞也是黄老师的忠诚读者,对黄老师的文章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 这是姚鲁春夫妻俩和黄老师夫妇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这是农发行原行长王永进夫妻俩和黄老师夫妻俩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这是“乡情小湾”群主吴艳华和黄顺发老师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吴艳华大姐夫妇也是从万里之外的西班牙赶回逊克的。</p> <p class="ql-block"> 牟瑞霞,姚鲁春俩位文学爱好者向他们崇拜者黄老师敬酒。</p> <p class="ql-block"> 晚饭是逊克县公安局退休警官姚鲁春夫妇安排的,下面是姚鲁春讲话;</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坐都是我尊贵的客人,兄弟姐妹,按我现就职的老科协来讲:是文化能人,是我仰慕的文化人:</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和老伴在这里举行仪式,热烈欢迎回乡探亲的兄弟姐妹,你们怀着对家乡眷恋,回到故乡,对此表示敬意,对你们参加我们夫妻组织的宴会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同时,对参加坐陪的李大姐,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我和老伴心情是一样,可以用一句俗语来概括,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非常高兴,无法用语言表达,看看咱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带着对这片土地的牵挂和对彼此的情谊而来。特别要欢迎从西班牙远道回来的吴艳华大姐夫妇,跨越山海,这份相聚的心意比什么都珍贵;还有回到第二故乡的上海夫妇黄顺发老师和尹秀梅夫妇,还有今天伊春赶来,我们美女作家牟瑞霞夫妇,还有刚从外地回来和我父辈相识的迟大姐夫妇,还有踏着父辈英雄足迹,走满全国的旅游家冯延吉大哥以及所有的家人们,故乡的夏天,因为有你们才更完整。</p><p class="ql-block"> 今天不说客套话,就为这份跨越距离的情谊,为我们对故乡的共同眷恋,也为今晚这难得的相聚,一起举杯!祝愿大家在故乡的日子舒心惬意,也盼着咱们不管身在何方,这份情分永远热乎!干杯!</p> <p class="ql-block"> 乡情小湾第二任群主吴艳华发表了即兴感言:</p><p class="ql-block"> 致乡情小湾群友相聚的致辞</p><p class="ql-block"> 各位群友、各位亲爱的家人们:</p><p class="ql-block"> 晚上好!</p><p class="ql-block"> 此刻能和大家在家乡的土地上围坐相聚,我的心里和大家一样满是激动与温暖。这份因文字而生、为乡情而聚的缘分,实在太过珍贵——我们因美篇相识,以文字为桥,从屏幕两端的问候到今天面对面的笑容,这场从线上走到线下的相聚,本身就藏着岁月的馈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故乡的风里总飘着故事,而乡情就是让故事绵长的纽带。看着眼前这一张张既熟悉又新鲜的面孔,既觉得亲切如家人,又藏着初见的欣喜:群里那些深夜的文字分享、为家乡变化点赞的表情包、温暖的语音问候,早已让我们成为未曾谋面的知己;而今天紧握的双手、眼中的笑意,又让这份熟悉多了份真切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更让我们动容的是,为了这场相聚,大家跨越山海而来:黄老师带着夫人又一次回到第二故乡,瑞霞夫妇从伊春驱车千里奔波而至,冯延吉从乡下辗转赴约,迟大姐和王大哥特意从厦门飞回故乡,或许你们刚放下行囊就带着旅途的风尘赶来……这份跨越山海的奔赴,这份对乡情的牵挂、对群友的真诚,让今天的每一缕灯光都格外明亮,让这场相聚格外有分量。</p><p class="ql-block"> 都说"小而精的情谊最纯粹",今天的聚会人数不多,却恰恰装下了最真挚的牵挂。</p><p class="ql-block"> 我们曾隔着屏幕分享生活点滴,为彼此的文章喝彩点赞,为家乡的变迁感慨;今天终于能把文字里的惦念变成席间的畅谈,把线上的温暖变成掌心的温度。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那些隔着网络的关心从不是客套,那些对家乡的眷恋从不是孤单,因为这份共同的乡愁,我们早已成为彼此的家人。</p><p class="ql-block"> 家乡是我们永远的根,乡情是系着根的线,而"乡情小湾"就是我们心灵的港湾。今天的相聚,不止是为了一餐饭、一席话,更是为了让线上的情谊落地生根——让我们在他乡时多一份牵挂,在家乡时多一份温暖,让这份因乡愁联结的情谊,成为岁月里最坚实的依靠。</p><p class="ql-block"> 未来无论身在何方,这个群永远是我们的后盾,今天的相聚永远是我们的念想。千言万语都融进这杯家乡的美酒里,让初见的惊喜、久别的温暖、对家乡的眷恋都沉淀在酒中。</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提议,为这场跨越山海的奔赴,为从线上到线下的深厚情谊,为我们共同的家乡与明天,为每个人的平安喜乐——干杯!</p><p class="ql-block"> 祝愿大家今晚吃好、喝好、聊得尽兴,愿我们的情谊如家乡的山水般,永远浓厚绵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乡情小湾里网名旗兵写的 </p><p class="ql-block"> 随感</p><p class="ql-block"> 小兴安岭夏花香,</p><p class="ql-block"> 逊别拉河翻波浪。</p><p class="ql-block"> 八方群友来相会,</p><p class="ql-block"> 再叙乡愁抒衷肠。</p><p class="ql-block"> 老渡口前念训华,</p><p class="ql-block"> 军马场址忆辉煌。</p><p class="ql-block"> 饕餮盛宴满汉席,</p><p class="ql-block"> 妙语连珠歌声扬。</p><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万千事,</p><p class="ql-block"> 百感交集涌心上。</p><p class="ql-block"> 人生苦短转瞬逝,</p><p class="ql-block"> 群友之谊岁岁长。</p> <p class="ql-block"> 由吴艳华大姐读远在大连的刘宪瑞老大哥为这次相聚写的诗: 想念的群友们:</p><p class="ql-block"> 群友几番相聚,突发灵感,以此文作为我的贺辞,我在遥远的大连举杯,</p><p class="ql-block"> 一敬:</p><p class="ql-block">乡群成立,你我相聚联网</p><p class="ql-block">岁月当初,难断老乡肝肠</p><p class="ql-block">写作号响,唤醒诗和远方</p><p class="ql-block">群主万春,心中永记担当</p><p class="ql-block">作家瑞霞,汗洒头条勋章</p><p class="ql-block">助理明艳,操心建群铿锵</p><p class="ql-block">屏幕巧遇,儿时伙伴老乡</p><p class="ql-block">发黄照片,师生竟然同框</p><p class="ql-block">美篇如笋,重回知青模样</p><p class="ql-block">新友入群,写作快乐共享</p><p class="ql-block">子夜灯下,铁肩落满星光</p><p class="ql-block">你追我赶,一番蓬勃景象</p><p class="ql-block">知青故事,汗水湿透衣裳</p><p class="ql-block">军营淬炼,铸就铁壁铜墙</p><p class="ql-block">卫生经历,红心救死扶伤</p><p class="ql-block">教育战线,扶正灵魂航向</p><p class="ql-block">条条领域,写满忠心一腔</p><p class="ql-block">二敬:</p><p class="ql-block">艳华交接,小湾再放光芒</p><p class="ql-block">聚歌悠扬,归鸿千里赴疆</p><p class="ql-block">推杯换盏,浑身似火滚烫</p><p class="ql-block">张张留影,心中镌刻珍藏</p><p class="ql-block">群友同聊,共诉肺腑衷肠</p><p class="ql-block">群规无声,字字烙在心上</p><p class="ql-block">群内数月,胜过十年寒窗</p><p class="ql-block">建群十年,群友步履丈量</p><p class="ql-block">再敬:</p><p class="ql-block">再聚乡筵,如同回家一样</p><p class="ql-block">唱首小曲,驱散心中洪荒</p><p class="ql-block">激情发言,溢出铁肩柔肠</p><p class="ql-block">沧桑岁月,何惧两鬓风霜</p><p class="ql-block">醇情厚爱,当是永生难忘</p><p class="ql-block">群魂永在,你我依旧同裳</p><p class="ql-block">祝福大家,全家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 吴艳华的丈夫彭立剑大哥即兴为群友们唱了二首歌,一是《北大荒》,二是《老家的根》,使聚会纷围达到高潮。</p> <p class="ql-block"> 吴艳华彭立剑夫妇,牟瑞霞王欣夫妇与黄顺发尹秀梅夫妇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牟瑞霞王欣夫妇和王永进夫妇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我和牟瑞霞向黄老师敬酒。</p> <p class="ql-block"> 和黄顺发老师夫妻俩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牟瑞霞王欣夫妇在三合渡口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黄顺发老师和牟瑞霞王欣夫妇在三合渡口摆渡船上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群主吴艳华大姐和王永进夫妇在摆渡船上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18日上午9.30分左右,黄老师一行8人来到了逊克农场场史馆,因场史馆不是每天开放,需预约我提前和场有关部门协调好了,场史馆杜长河主任在场史馆等着我们到来。</p> <p class="ql-block"> 黄老师和牟瑞霞在场史馆内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黄顺发老师认真观看逊克农场场史馆的介绍,由我和韦真涛担任讲解员,黄老师是上海生人,而逊克农场第一代复转老兵有不少属于第三野战军的,而他们的子女在1957年前岀生的也有不少在上海岀生的,韦真涛就是上海生人,1958年随父亲转业到853农场,1960年又随父母来到逊克农场,</p><p class="ql-block"> 我祥佃介绍了逊克农场建场初期人员的组成,853农场来的108人大部分都是转业军官,铁道兵转业的有一部分,第三野战军占了大部分,第二野战军有一部分,笫四野战军只有几个人,1962年从牡丹江军马场调入逊克军马场的那批转业军官大部分也都是第三野战军转业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黄顺发老师参观场史馆我父亲冯永森的简介之后有感而发,由于冯延吉之邀,今天我们去“军马场”,冯延吉当过兵,他的父亲是四野四十军老兵,从东北打到海南岛,又参加抗美援朝,也是一个“最可爱的人”为此在上车之前写了一首诗。</p><p class="ql-block">《铁血丹心,山河为证》</p><p class="ql-block">他的一生</p><p class="ql-block">是枪与火淬炼的史诗</p><p class="ql-block">从东北的雪原</p><p class="ql-block">到海南的椰林</p><p class="ql-block">从鸭绿江的寒夜</p><p class="ql-block">到上甘岭的黎明</p><p class="ql-block">他用脚步丈量信仰</p><p class="ql-block">用鲜血书写忠诚</p><p class="ql-block">战火磨砺了他的筋骨</p><p class="ql-block">岁月沉淀了他的目光</p><p class="ql-block">那些硝烟里的生死</p><p class="ql-block">风雪中的坚守</p><p class="ql-block">最终化作山河无言的诗行</p><p class="ql-block">告诉后人</p><p class="ql-block">真正的英雄主义</p><p class="ql-block">不是征服世界</p><p class="ql-block">而是以生命</p><p class="ql-block">守护心中的光</p><p class="ql-block">四野的风记得他</p><p class="ql-block">四十军的号声记得他</p><p class="ql-block">历史的长卷上</p><p class="ql-block">或许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p><p class="ql-block">但在时光深处</p><p class="ql-block">他永远是那个</p><p class="ql-block">把家国扛在肩上</p><p class="ql-block">把信仰刻进骨血的老兵!</p> <p class="ql-block"> 乡情小湾的群友们在认真看逊克农场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 我和黄顺发老师牟瑞霞在场史馆人物谱专题板上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牟瑞霞是逊克农场走岀去的一名文学爱好者,我和她也是在“逊克美篇群”里相识,我被她的作品而吸引,她的文学作品大部分都是写乡土气息的生活,也受到很多读者的称赞,牟瑞霞在“乡情小湾”群里为群友们的作品极力推荐到今日头条多达几百部,被群友称为牟主编。在逊克农场场史馆征集优秀场子弟代表时,我极力推荐牟瑞霞为代表,经场史馆杜春荣主任的考评后被逊克农场场史馆列入优秀文化名人代表板快中。</p><p class="ql-block"> 牟瑞霞,伊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铁道报》《建设铁道报》《黑龙江林业报》《岷洲文学》《小说月报》《黑河日报》《遵义晚报》《伊春日报》</p><p class="ql-block">《林城晚报》《诗导刊》《知青文学专号》《乌苏里江.绿色风》《人生》《连云港文学》《小兴安岭》《铁路护路联防》《北方诗刊》《关东文艺》《河南文学》</p><p class="ql-block">《铁道护路联防》等报刊及中国散文网、江山文学网、今日头条等网络媒介发</p><p class="ql-block">表文学作品百余篇首,散文《家乡的小河》收入《黑龙江林业报》创刊十周年</p><p class="ql-block">新闻作品《林海华章》,著有长篇小说《胶州旧事》《达子香之恋》《曰广转世奇》《机枪上的勋章》《往事如风》。</p> <p class="ql-block"> 这是逊克军马场时期来逊克军马场视查的最高首长张令彬中将,张令彬当时是总后勤部副部长。</p> <p class="ql-block"> 黄老师在认真参观逊克农场场史馆中的老物件。</p> <p class="ql-block"> 黄老师在逊克农场地形板上指着他曾经下过乡的宝山乡地理位置。</p> <p class="ql-block"> 群友们和黄老师在逊克农场场史馆前合影留念,下面的文字是黄老师观后感言。</p> <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关系,参观完场史馆后黄老师一行又来到逊克农场的南湖公园参观,黄老师边参观边了解逊克农场的基本情况。</p> <p class="ql-block"> 我和韦真涛同逊克农行原付行长,逊克农发行原行长王永进老领导夫妇在南湖公园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吴艳华和迟大姐在南湖公园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牟瑞霞王欣夫妇在南湖公园的塔亭二层上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给下面的群友们随拍。</p> <p class="ql-block"> 给黄老师一行在廊桥上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给黄老师一行在桃花源广场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在中午吃饭时特邀请原逊克农场原常务场长孙木兰做陪,孙木兰和王永进是多年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相片的文字是黄顺发老师写的感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1日于逊克农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