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风里一路向北(四)

樱花烂漫

<p class="ql-block">参观潮州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隋朝十一年(591年),原义安郡被改名为潮州,原因是其所在位置的潮水很规律,这个名字便具有了非常形象的含义——“潮水往复的州”。</p> <p class="ql-block">这个展品记录了潮州先人下南洋的心酸史,每个去东南亚打工的人,随身携带的只有这些简单的东西,雨伞☔用来遮风挡雨,竹篓则是装着干粮,布单则有三个用途,一是当做御寒的衣物,二是在船上当被褥,三是一但经受不住长途跋涉的艰苦而身亡,就用这块布包裹尸体投入大海。</p><p class="ql-block">当时有大批活不下去的青壮男人下南洋,打工做生意赚钱带回国养家糊口,但那时的旅途条件异常艰苦、险恶,大多数人都会于中途死亡。真是一段淘金史,几把辛酸泪。</p> <p class="ql-block">昨天看了灯光秀下的广济桥,今天上午再细细品味广济桥——这张潮州的旅游名片。</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始建于南宋,前后修建了359年,明朝完成,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它横跨韩江总长518米,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与赵州桥、卢沟桥、洛阳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p><p class="ql-block">东边梁桥长283·35米,西边梁桥长137·3米,中间浮桥长97·3米。共有24座桥墩,桥墩宽6——13米不等,墩长11——22米,最小桥墩面积约60㎡,最大超200㎡。每个跨架4条巨型石梁,最长约15米,宽1米,厚1·2米,重约500吨(我不解的是当时的搬运技术是怎样把石条架在桥上的),它的浮桥由18只木船连接而成,每条船长14米,款3·6米,浮桥面宽5米,浮桥晚上移开让船只通过,白天与固定桥连接让行人通过,这样即方便了百姓,又为桥减少了江水的冲击力,对桥梁起到保护作用。</p><p class="ql-block">全桥共有桥亭30个,匾额43块,包括12个殿式阁,18个杂式亭台。楼阁、亭台形态各异,自古亭台就有许多人在此做生意,所以广济桥有“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走在桥面上,脚下的石板路,经过无数岁月的洗礼,依然坚实而稳重,仿佛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我觉得此刻在与古人并肩而行,耳畔回响着千年的历史低语,桥上的栏杆每一根都雕刻得精致细腻,那些卷草纹、如意纹、祥云、莲花等传统吉祥图案,让人不禁感叹匠人的精湛技艺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悠悠韩江之上广济桥如时光宝盒静静守候,这两张图片来源于度娘。</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上,望着江面上的粼粼波光,感受着江风的吹拂,桥与江面上的倒映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漫步江边,远处的山峦起伏,近处的江水滔滔,身边盛开的木棉花,让人心生陶醉,感叹我们伟大、智慧、勤劳的人民,敬重我们几千年厚重的历史。骄傲我是中华民族的子民!</p> <p class="ql-block">潮州八景之一的北阁佛灯,始建于宋代形成于明代,北阁是金山东面的一组楼阁的总称,因阁前桅杆上悬挂的灯而得名。昔日灯光远照,成为江上夜航的标志,从韩江上游15里处的鹿湖,下游到江东急水三元塔,陆路东从饶平樟溪南武栋,南到潮安的浮洋镇,均可望见灯光。</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还包括回澜亭,韩江楼,云天阁等景点。与金山古松,金山摩崖石刻融为一体,构成一道绚丽的人文风景。</p> <p class="ql-block">北阁佛灯解放前夕已尽遭毁塌,原来的佛灯与楼阁都荡然无存。1985年北阁景区得以重建,新建的佛灯位于阁楼北部,高约7米,为仿唐代石经幢造型,三层六角,四周雕刻佛像莲花云纹,此照片来源于度娘。</p> <p class="ql-block">登临北阁高处,可一览韩江两岸风光,有着”“蓬莱仙境”般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金山书院。</p> <p class="ql-block">今天在小雨的陪伴下参观龙湖古寨。</p><p class="ql-block">古寨建于1000多年前的南宋年间,它东有韩江、西溪,西临尚未淹没的古彩塘溪,陆璐又是通往府城的要道,周围十里沃土,具备水陆交通的优越位置,自然而然成为历史上潮州的物资集散地之一。明嘉靖年间形成了“三街六巷”的规划格局。清代中英条约虽将潮州辟为通商口岸,汕头港和樟树港也随之崛起,但龙湖古寨凭之前的积累基础和内陆交通优势,仍保持着一定的繁荣,是潮汕滨海的贸易重镇。</p> <p class="ql-block">修饰一新的龙湖古寨正门。</p> <p class="ql-block">走近古寨,脚下是古老的石板路,路旁的建筑错落有致,大多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古寨承南北走向,沿主街前行,犹如穿梭于时光隧道中,主干道连接着市头、市尾两个村落,完整的三街六巷纵横交错,宛如一幅连绵的历史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龙湖古寨历来崇文重教,历代科举出身的进士、举人达53人。清末民初,在面积只有1.5平方公里的寨内,宗祠、明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有100多座,不少有五进十进之深,建筑风格融合了宋、元、明、清及太平洋彼岸的装饰风格,堪称“潮汕古建筑博览”,在2012年入选广东十大最美村落。</p> <p class="ql-block">名人故居现存探花府姚宏中故居,明嘉靖年间抗倭名臣刘子兴故居等,只是有的开放有的关闭。</p> <p class="ql-block">这是夏雨来故居,院子虽然破败,但仍有他的后人在此居住、守候,延续着一日三餐的人间烟火。</p> <p class="ql-block">天空一直下着小雨,又恰逢工作日,寨中游人不多,淅淅沥沥的雨声伴着我们沙沙的脚步声,让人心生安宁,走到后村,看到静静的湖水,月牙状的小桥映衬着白墙灰瓦的民房,仿佛是画家笔下江南水乡的画展,一幅幅在眼前呈现。</p> <p class="ql-block">村口的这课老榕树,它见证了多少人间悲欢,又迎送了多少老友新朋。</p> <p class="ql-block">鲜花配上古老的土夯墙,流露出一股沧桑与现实完美结合的风韵。</p> <p class="ql-block">撑伞走在古寨狭窄的巷子中,就像读着一部古老的史书,章章引人入胜,欲罢不能。</p> <p class="ql-block">斑驳的门楼,精美的石刻线画,不禁让人联想,当时这是怎样的一户人家,在院中过着怎样优渥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景点“十进门”深窄巷子中门中有门,一眼望不到尽头,长满青苔的墙体和偶有脱落的墙皮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这个建筑群通过多进天井串联建筑,每进形成独立院落,即满足采光通风的需求,又营造了“一步一景”的空间韵律,它的建筑风格既反应了明清时期潮汕富商的审美与财力,也承载了地域文化与家族传承内涵,是潮汕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寨中有N多个祠堂,高大的门上都绘着威武的门神,每个祠堂都记载着一个姓氏的历代延续脉络及光宗耀祖的子孙名字。</p> <p class="ql-block">古寨名人辈出,其中姚宏中,字:安道是潮州历史上第一位探花。</p><p class="ql-block">明代中期的官员有许红宥、成子学、刘子兴、萧廷玉、夏建中以及现代画家,收藏家刘作筹</p> <p class="ql-block">结束古寨的游览,回到潮州吃一顿鲜美的砂锅海鲜粥,美味又暖腹。</p> <p class="ql-block">吃过午饭到潮州的西湖走走。</p> <p class="ql-block">潮州西湖曾是古城护城河,依山傍水,山青水碧,,有着“西湖鱼筏”的美景,湖边有涵碧楼、凤栖楼等建筑,山上还有各种石刻和碑记。公园不大,但精美别致。</p> <p class="ql-block">湖中的游船像色彩艳丽的鸳鸯游弋在水面,身后拖出长长的丝带,好不浪漫。</p> <p class="ql-block">湖心处,六角攒尖亭凌波而立,黄瓦飞檐,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沿着林荫道漫步,人流如织,绿荫如盖,花香袭人。悠哉悠哉,好不惬意。再见潮州,此次未尽兴,期待下次的重游。</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离开广东省来到福建泉州,每次到达新的景点都是下午,所以初见这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城市是在灯火阑珊的晚上。</p> <p class="ql-block">泉州是福建省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别称鲤城,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就有闽越族在此劳作生息,唐朝时泉州进入兴盛时期,海外交通、贸易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市井十洲人”的盛况,为当时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代时期造船业和航海业发达,与57个国家和地区有海上贸易关系,成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海上交通巨阜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元代泉州的海外贸易更加繁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传入泉州,文化交流频繁。</p><p class="ql-block">这里留存了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有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充满异域风情的中国最早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的清静寺等等。</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在繁华的西街附近,晚饭后徒步先逛逛夜幕下的西街。</p><p class="ql-block">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自唐朝开元年间列屋成街,路线在五代时基本定型,保存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踏入这条老街,像是闯入了一场时光盛宴,两侧店铺招牌闪烁,香气四溢,吆喝声与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每一步都踏在岁月的痕迹上,每一眼都邂逅着人间烟火,在这里时光变得悠哉悠哉,心也随即愉悦起来。</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姑娘看着这么多的面人犯了选择控,不知道要买哪个好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网红打卡点钟楼。眼前的灯光温柔洒落,晚风清拂脸颊,身旁车水马龙,拍照的人摩肩接踵,仰头看看璀璨的夜空,所有的疲惫与烦恼都被这夜色温柔治愈。</p> <p class="ql-block">这店名是那个有才人的创意呀,别管买与不买,起码招牌能吸引住你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在一家簪花店前,母女俩穿着同款旗袍,像是从古典画卷里走出来的佳人,成为今夜一道靓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老洋楼,在暖黄灯光的勾勒下尽显岁月沉淀的韵味,砖墙上斑驳的痕迹是时光留下的印记,而门口的绿植与红灯笼,又为这份古朴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温情。</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开启游览潮州古城的步奏。首先游览著名的开元寺。</p> <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始建于唐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传说因桑园主黄守恭梦见桑树开莲花🪷,遂舍桑园建起,初名莲花道场,后改命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赦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因而改名为开元寺并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西塔,在鲜花的衬托下显得秀丽挺拔。</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东塔巍峨古朴,岁月在砖石间刻下沧桑,游人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而我却静静地伫立望着它,倾听千年前的晨钟暮鼓,与开元寺的悠悠往事对话。</p> <p class="ql-block">西街的景点之一金钗巷,窄窄的巷子尤若金钗又细又长,两侧砖墙古朴,红灯笼高高悬挂,映着斑驳的墙面,仿佛在诉说着经年的往事,漫步穿过巷子,用心体会它的静谧与韵味。</p> <p class="ql-block">泉州中山路骑楼街,这片骑楼街区修建于20世纪20年代,从菲律宾回国的华侨叶青眼修建了这条联排式骑楼街,它的理念源于东南亚,采用当地红砖代替东南亚的水泥建材,可以遮风挡雨,上宅下商,而且楼下地面高于街面,防止雨水倒灌。主柱间隔,弧形尖拱,百叶窗等,将东南亚的建筑结构优点融入传统的红砖古厝中,美观实用,历经百年,繁华至今。</p> <p class="ql-block">骑楼街经过修缮干净整洁,店铺个个设计新颖别致,和海南海口的骑楼街比起来高不只一个档次,让人逛起来心旷神怡,带动了许多消费者到此一游多购。</p> <p class="ql-block">红墙的古脊上,一头色彩斑斓的神兽昂首而立,像是从古老传说中走出来的守护者,它的存在,为这条充满历史韵味的街道增添了几分神秘与灵动,让人忍不住驻足,探寻这跨越时空的奇妙邂逅。</p> <p class="ql-block">在网红店杜桃喜品尝泉州的甜品,为这一集画上圆满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谢谢浏览,下集我们游览洛阳桥,珞珈寺,浔埔村和江西景德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