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9日,我怀着对清凉山水的向往,跟随九天的户外群踏上了前往鲁山八连瀑的行程。这本该是一次逃离城市酷暑的避暑之旅,却意外变成了一场与极端天气的亲密接触——持续的高温干旱让壮观的瀑布变成了"一线天",茂密的山林成了天然桑拿房,7公里山路400米爬升的徒步成了一场意志力的考验。</p><p class="ql-block"> "40℃高温预警"——手机天气预报的红色标识格外刺眼。连续一周,郑州像个巨大的蒸笼,柏油马路烫得能煎鸡蛋,空调外机昼夜不停地轰鸣。我急需一场逃离,一个能让我暂时忘记城市酷暑的地方。鲁山八连瀑,这个被驴友称为"中原小九寨"的地方,以其层叠的瀑布群和清凉的山涧水成为我的首选目的地。领队九天说“有朋友相告,鲁山前几天下雨了,八连瀑水势肯定不小,走在林间小道上凉快得很,比市区至少低七八度呢!"嵩山太晒,又无水;太行线路太火,人太多,也无水,选来选去,就想到鲁山的森林中吸一吸氧,洗洗肺,再玩一玩水,渡过清凉一日。报名,收拾背包,速干衣、防晒霜、4瓶水…脑海中已经勾勒出明天的画面:穿行在浓荫蔽日的山道上,耳边是哗哗的水声,迎面是带着水汽的凉风,走到瀑布下让飞溅的水珠打湿燥热的皮肤...这将是多么惬意的夏日避暑啊!</p> <p class="ql-block"> 清晨4点半起床,窗外,郑州的天空已经泛白,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黏腻的热。我轻手轻脚地洗漱完毕,背上昨晚准备好的背包出了门。5点50分大巴车准时出发,9点到达鲁山县四棵树乡。四周群山笼青纱,白云有些含蓄,白的不太分明。顺着乡间小路行走约2公里,进入山林。惊喜的发现村民引种的野生弥猴桃,一串串,毛绒绒,特别可爱,再过一段时间,它就成熟了,酸甜可口,想想便流口水,有点望梅止渴的感觉。路旁河道已干涸见底,裸露的河床上只有几处浑浊的小水洼;山坡上的树木虽然还保持着绿色,但明显缺乏生机;路边的野草蔫头耷脑,蒙着一层灰蒙蒙的尘土。我的心一点点沉下去——这样的旱情下,八连瀑还能保持它的风采吗?</p> <p class="ql-block"> 河道中满是大大小小的石头,没有明显的路,与其在石头上来回跳跃、攀爬,不如走半坡的平切小路,标记明显,全部在丛林中,不晒。观瀑布、玩水是没有指望了。比干涸的瀑布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山林中的闷热。我本以为茂密的树冠能遮挡阳光,带来些许凉意,却没想到这些树木像组成了一座巨大的温室。没有一丝风,空气仿佛凝固了,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吸入热汤。汗水迅速浸透了我的速干衣,在后背和前胸留下大片深色的痕迹。更糟的是,林中蚊虫肆虐,它们似乎也被高温逼得发了狂,不顾一切地往人身上扑。最近由于高温,中暑和热射病特别厉害,不敢掉以轻心。走半个小时,便停下来喝喝水,喘喘气,扇扇手中的帽子,带来点凉风。</p> <p class="ql-block"> 经过2个小时的攀爬,我们20多人到达一处垭口。此处是一个三叉路口,人们都不知道前进的方向,手台联系领队九天,他正带领近百十人在河谷里那艰难翻越大大小小的石头,让我们原地休息等他们。这一等就是1个小时,汗出透,衣服贴身上,偶尔一阵小风,我们脸上浮起笑意,渐渐的衣服半干,但衣领还是湿辘辘贴在脖子上,等风吹干是不可有的。等待中,我独自又攀爬一个小山头,听到领队和其它队员的声音从不同方向传来,我们辨别方向,又有手台的指导,终于与大队伍汇合,走到河道中。</p> <p class="ql-block"> 一路从河谷中走来的队友们一个个狼狈不堪,有两个年轻姑娘,一位穿淡粉色裤子,一位穿淡米色裤子,屁股处全是黑色的,肯定是一路走来,一路用“屁刹”!"屁刹"是驴友们对"用屁股着地阻止下滑"的幽默说法。有个哥浑身上下湿透,一问才知道,一不小心,在一水潭处“失身”了。不要笑,驴友们戏称弄湿鞋子为"失足",弄湿衣服为"失身"。虽然只是玩笑话,但也提醒我们户外活动的风险。一位不小心"失身"的驴友不得不穿着湿衣服继续前行,成了大家善意的笑料,也成了宝贵的经验教训。</p> <p class="ql-block"> 在领队九天的带领下,12点半左右到达一处“大瀑布”。看着崖壁上那道细细的水线,想象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变成了"涓涓细流三十厘米",落差二十多米的瀑布现在只剩下几缕水丝勉强挂在黑色的岩壁上,下方的水潭缩小成了一个洗脸盆大小的水坑,几只蜻蜓在上面无聊地打着转。总算看到瀑布了,就在此,一边观瀑布一边吃路餐,有人居然还带了吊床,悠哉悠哉的左右晃着。</p> <p class="ql-block"> 闲聊中,我不免流露出对八连瀑的失望。"干旱也有干旱的美,"一个声音从我身后传来。回头看见一位拿着专业相机的老人,他正对着岩壁调整镜头。"我拍了十几年八连瀑,还是第一次看到它'脱光衣服'的样子,"他幽默地说,"这些岩层至少有五亿年历史,比那些转瞬即逝的水流珍贵多了。"老人的话让我换了个角度看待这次"失败"的徒步。我开始注意到其他平时被忽略的细节:裸露的河床上圆润的鹅卵石排列出奇妙图案;干旱让一些平时隐藏在水下的洞穴显露出来,里面住着不知名的小生物;树林虽然闷热,但各种昆虫的鸣叫却格外响亮,仿佛在抗议这反常的天气。</p> <p class="ql-block"> 下山的路都是沙石,除了滑还是滑,走的比较小心。前边三个队友一个比一个强,一路狂奔,我撵不上他们时,索性停下休息。突然感到一阵释然。这次徒步与预期完全不同,没有清凉的山风,没有壮观的瀑布,但却让我体验到了自然界的另一面——它的脆弱与坚韧,它的变化与永恒。此时太阳直射头顶,我的水快喝完了。由于机械性的行走,腿已经没有力量了,每走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坐进空调车里,我感觉自己重获新生。回程的路上,翻看手机里天气预报,7月22日前后,我省将有一次较明显降水天气过程。或许再过几天,八连瀑就能恢复它往日的风采了吧?</p> <p class="ql-block"> 晚上回到郑州,洗去一身汗水和尘土后,我躺在床上翻看今天的照片。干涸的瀑布,闷热的林道,晒红的皮肤...没有一张符合我最初对"完美徒步"的想象。但奇怪的是,我一点也不后悔这次经历。在极端天气下完成的这7公里、400米爬升的徒步,更像是一场与自然和自我意志的对话。它教会我接受不如意,发现意外之美,在失望中坚持前行。那些干涸的瀑布让我意识到水资源的珍贵;闷热的山林让我体会到农民抗旱的不易;艰苦的路程则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耐力和韧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