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强盛的美篇

祖国强盛

<p class="ql-block">《探索新型模式</p><p class="ql-block">丰富第二阶段》</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退休了,人生第二个阶段开始了。不甘寂寞的我开启一段寻找心灵栖息地的旅程,渴望寻得一处宁静、温暖且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让身心得到真正的休憩。</p><p class="ql-block">漫漫的寻觅之路,就这样从故乡天津启程了。走过了许多城市,看过了许多风景。直到遇见云南省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建水县的那一刻,冥冥之中的我知道,这就是梦寐以求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建水,这座有着1200年历史的古城,犹如一颗隐匿在彩云之南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它的美,不仅仅在于那保存完好的历史古迹,更在于它那宜人的气候、淳朴的民风、亲民的物价,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到一处都让我深深着迷,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建水年平均气温19度,海拔1300米,十分适合人类居住。这里四季如春,一年四季晚上都要盖着被子睡觉,夏季不用空调。</p><p class="ql-block">建水的云极为美丽和多姿多彩,如图:</p> <p class="ql-block">这不禁使我想起“武帝追梦”的传说。无论是漫步在古城的街巷,还是在郊外的田野间游玩,都无需担心恶劣天气的影响,每一刻都能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当第一次看见建水县第一小学的大门,宽敞的校园操场,雄伟的教学楼时我恍惚了,这哪里是西南边陲的县级小学呀!就是一所名牌大学的基础设施也不过如此!</p> <p class="ql-block">建水的文化底蕴,更是由来已久。历史上,这里秀才、进士众多,有着“滇南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走进建水文庙极为壮观。这座始建于元朝,占地面积达114亩的全国最大地方性文庙,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学府。那庄重的建筑、精美的雕刻、参天的古木,无一不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与荣耀。每逢祭祀孔子的大典,庄重肃穆的仪式,传承着千年的文化传统,让人对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敬畏和热爱。</p><p class="ql-block">走在古城街巷中,人们幸福感满满。朝阳楼,这座建成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却依旧巍然屹立的古城地标,宛如一位沧桑的老者,见证着建水的发展变化。站在朝阳楼下,仰望那飞檐斗拱、气势恢宏的楼阁,心中不禁涌起对古人智慧和技艺的赞叹之情。</p> <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这座清末光绪年间朱氏族人耗时30余年建造的私家园林,被誉为“滇南大观园”。走进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座迷宫,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有致。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绘,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主人的品味和当时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漫步在花园中,欣赏着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感受着那份宁静与优雅,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学政考棚是明清时期滇南地区科举考试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现存少数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科举考场之一,其历史与文化价值深厚。</p> <p class="ql-block">临安府署,威严庄重,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府的威严与肃穆,见证着建水曾经作为滇南政治中心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来到建水古城还有一处必须打卡地——指林寺。始建于元代元贞年间(约1295年),滇南地区最古老的禅宗寺院之一。至今依然保留完好。</p> <p class="ql-block">天君廟,始建于清代中期距今200余年历史,建水古城内保存较完好的道教场所之一。</p> <p class="ql-block">团山村,这座中国典型的明清建筑村落,保存了大量完好的古建筑。走进团山村,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时代。古老的民居、幽深的巷道、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绘,每一处细节都展现着当年的繁荣与昌盛。</p> <p class="ql-block">纳楼司署,位于建水县40公里坡头乡,是明清时期彝族纳楼长司署的衙门之一。这座气势恢宏的建筑,占地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51平方米。它不仅是彝族土司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土司制度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玉皇阁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三进院建筑,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其中的崇文塔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象征着“崇文重教”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朱德曾在云南参加陆军讲武堂后建水剿匪,开始了一生的军事生涯。建水至今还保留着朱德旧居并建造了朱德纪念馆和朱德公园,这里记录着朱德元帅早年在滇的戎马生活,让人们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敬仰之情。</p> <p class="ql-block">建水紫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更是建水的一张亮丽名片。建水龙窑是建水紫陶的发源地,它以独特的制作工艺、精美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并列为非遗项目。走进紫陶作坊,看着工匠们精心制作紫陶的每一个环节,从揉泥、拉坯、阴刻阳填,装饰到烧制,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他们的心血和对传统技艺的坚守。那一件件精美的紫陶作品,或古朴典雅,或清新秀丽,仿佛在诉说着建水千年的陶文化历史。</p> <p class="ql-block">建水紫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更是建水的一张亮丽名片。建水龙窑是建水紫陶的发源地,它以独特的制作工艺、精美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并列为非遗项目。走进紫陶作坊,看着工匠们精心制作紫陶的每一个环节,从揉泥、拉坯、阴刻阳填,装饰到烧制,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他们的心血和对传统技艺的坚守。那一件件精美的紫陶作品,或古朴典雅,或清新秀丽,仿佛在诉说着建水千年的陶文化历史。</p> <p class="ql-block">建水的桥也是一大美景。十七孔桥(双龙桥)跨越了清乾隆至道光两朝,距今186~289年,是研究古代桥梁史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乡会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清嘉靖十九年,在科举兴盛的时代,这座廊桥便成为建水考生参加乡试、会试的汇合之地,也此也得名乡会桥。</p> <p class="ql-block">天缘桥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距今297年,桥体呈“S”形弯曲,既减缓坡度便于通行,又适应了地形水文条件。桥面石板上至今还留有“仙人足迹”的传说。凡此种种的桥在建水枚不胜举。</p> <p class="ql-block">建水,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让我在退休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开启了全新的生活,真正体会到“云南的生活”,探索并实践着“养老+”的模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陈国强</p><p class="ql-block">电话:18622207982</p><p class="ql-block"> 2025.7.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