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乡老一辈人的纳凉神器

山上喝小酒

<p class="ql-block">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在我的家乡,电扇与空调尚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炎炎暑期,酷热如汹涌浪潮般肆意席卷大地。然而,聪慧的老一辈人们,凭借凉席、芭蕉扇与孩儿枕这三件质朴却神奇的器物,巧妙地抵御暑气,为孩子们营造出一方清凉天地。它们不仅是消暑的工具,更承载着尧乡独特的文化记忆与深厚情感,在尧乡文化的传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一、凉席:岁月缝补的清凉坚守</p><p class="ql-block"> 在尧乡,凉席皆从商店购置,并非自行编织。那时的商店,虽不如如今这般琳琅满目,却承载着乡亲们对夏日清凉的殷切期盼。商店内摆放凉席的货架略显陈旧。人们在售货员的引导下,精心挑选凉席,手指轻触,感受席面柔韧,闻着那散发的淡淡草香,仿佛触摸到大地轻柔的怀抱。</p><p class="ql-block"> 夏日来临,凉席铺在大土炕上,自然清新的气息瞬间萦绕身旁。好几张凉席,往往陪伴人们度过七八年甚至十几年的时光。日子久了,有的凉席难免破损,但在尧乡老人眼中,这绝非丢弃的理由。他们会戴上老花镜,眯起双眼,穿针引线,专注地缝补着破洞,神情仿佛在完成一件无比重要的艺术品。那密密麻麻的针脚,不仅是对凉席的修复,更是对往昔岁月的坚守与珍视。经修补后的凉席,虽添了几分补丁的痕迹,却也多了几分岁月沉淀的温暖,依旧在炎炎夏日为人们送来丝丝清凉。</p><p class="ql-block"> 凉席,如同一位无声的见证者,见证着尧乡家庭的变迁与传承。它教会后代珍惜物力、传承节俭美德,这种对物品的珍视态度融入尧乡文化血脉,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二、芭蕉扇:摇曳生风的惬意时光</p><p class="ql-block"> 凉席带来的是静卧时的清凉,而芭蕉扇则为尧乡人的夏日增添了灵动的凉意。它宛如一把能开启清凉之门的神奇钥匙,宽大的扇面,似一片翠绿云朵,在尧乡人的手中轻轻摇曳。扇骨由坚韧竹子打造,贴合手掌弧度,握感极为舒适。</p><p class="ql-block">每一次扇动,微风仿若灵动精灵,轻柔拂面,悄然带走汗水与燥热。田间劳作归来的汉子,疲惫地坐在院中的老树下,手持芭蕉扇用力扇动,呼呼作响之风,仿佛是对疲惫身躯的温柔慰藉。老人们则安坐于摇椅之上,慢悠悠地扇着,扇出的不仅是丝丝凉风,更是对往昔岁月的深沉回忆与对生活的悠然自得。</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也常爱抢过大人手中的芭蕉扇,模仿大人的模样扇风,那动作中满是稚嫩与俏皮。在昏黄的油灯下,芭蕉扇还时常充当驱赶蚊虫的 “得力利器”。母亲一边轻轻扇动扇子为孩子驱赶蚊虫,一边哼唱着轻柔的摇篮曲,丝丝凉风与温暖歌声交融,为孩子们编织起一个安宁祥和的世界。</p><p class="ql-block">芭蕉扇,不仅扇出了夏日的清凉,更扇动了尧乡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田间地头,邻里间互借芭蕉扇,分享着劳作后的片刻清凉;家庭之中,长辈用芭蕉扇为晚辈驱赶蚊虫,传递着关怀与爱意。这种互助互爱的情感交流,成为尧乡文化中温暖的篇章,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三、孩儿枕:温情相伴的清凉梦境</p><p class="ql-block"> 若说凉席与芭蕉扇为尧乡的夏日勾勒出清凉的轮廓,那孩儿枕则是其中蕴含温情的一抹色彩。孩儿枕造型别致,多以憨态可掬的孩童形象呈现,枕面或光滑如镜,或雕饰精美花纹。孩儿枕多是世代相传的定瓷娃娃枕,都是每一个家里的宝贝!在酷热难耐的夏夜,大人们会走向那口老井,摇起辘轳,打上清凉甘冽的井水。他们小心翼翼地将井水灌入孩儿枕中,动作轻柔,仿佛在呵护着一份珍贵的希望。孩子们或枕或抱,顿感清凉无比,那丝丝凉意从颈部、怀抱处徐徐蔓延开来,仿佛有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抚慰,让孩子们燥热的小脑袋与身躯逐渐平静下来。传说中,孩儿枕还能为孩子们带来美好的梦境,保佑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有的人家的母亲们会在孩儿枕上精心套上绣着寓意吉祥的图案的粗布套,或许是象征长寿的仙鹤,或许是寓意团圆的牡丹,那一针一线,无不倾注着对孩子深深的疼爱与期许。</p><p class="ql-block"> 孩儿枕,承载着尧乡对下一代的美好祝愿与殷切期望。它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其中。这种对家族延续和后代成长的重视,是尧乡文化传承的核心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尧乡人传承家族精神,追求美好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