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我看狄仁杰比较多,知道武则天自称天后,那么天津这个天后宫和她有关系吗?这不,就有了此次的天津之行! 天后宫座落在天津三岔河西岸,古文化街的中心。 来了才知道,这里供奉的天后和武则天没什么关系。天后即是妈祖,这里的天后宫也是北方最早的妈祖庙(也是中国三大始祖庙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妈祖庙之一)。<div>图为戏楼。</div> 咱们北人人大多数对妈祖不熟悉,这里就简单介绍上两句。<br>妈祖,俗称“海神娘娘”,是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 。历史上还确有其人,她叫林默(相传其出生后因弥月不啼故名),又名林默娘,是莆田市湄洲湾人,传说出生于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生而神异,有殊相,能知人祸福,拯人急难”,更能乘席渡海,经常在惊涛骇浪中保护商旅渔民。宋雍熙四年(987)在海上救助时献身,人们不愿相信她去世的事实,称她升天成为了海神。妈祖信仰由此发端 。<br>妈祖是正义、善良、美好的化身,是集慈悲仁爱、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等多种传统美德于一身的光辉典范,其高尚情操对世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的称号 。<div>图为高耸入云的幡杆。</div> 为什么天津会有始祖庙?<br>因为元代建都大都(今北京)后,天津海河的三岔河口成为南粮北调和往来商船的重要集散地,所以盛行于东南沿海的始祖信仰就随着络绎而来的漕船在这一片大地上传播开来了。 有资料表明,在天津历史上共有16座天后宫,其中最著名的两座:一座是位于大直沽的天妃宫东庙,后毁于八国联军战火,现已为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另一座位于三岔河口西南岸,古文化街中心的小直沽西庙,即现存的天津天后宫。 山门为传统布局的青瓦歇山顶式,设门三座。<div>山门两侧的神兽——麒麟,半蹲在高台上,神情威武异常。</div> 天后宫的主要建筑都在中轴线上,基本可以尽收眼底。站在山门前就看到了牌坊,灵官殿。 <p class="ql-block">下面就开始拜访这座颇有知名度的、有着近700年历史的天后宫吧!</p> 这是山门背面的“灵护万方”四个大字。 <p class="ql-block">牌坊在石台之上,为飞檐斗拱式。</p><p class="ql-block">正面写着“海门慈筏”,后面写的是“百谷朝宗”。</p><p class="ql-block">后面悬挂着“三津福主”的建筑即是前殿(它也是天后宫早期的山门)。</p> 注意一下灵官殿前的两尊神兽。 <p class="ql-block">只人们讲,它们可不是我们眼中所谓的狮子,脚下还踩了只龟。若不是狮子也可以理解,我们不妨看其腿部的雕刻细节,这鱼鳞状的花纹真心说不应该是狮子。<br></p> 可惜这脚下的乌龟也残损了,头部早已经不知所踪。只存身子了,若不是有人提前告知还真不会留意这个细节呢。只是更进一步的知识,就完全不知晓了!待知道了,第一时间补记在这里。 <p class="ql-block">进入灵官殿,一眼就看到了这位王灵宫(相对佛教山门中的大肚弥勒像,这里的灵官像还真不算高大)。</p> <p class="ql-block">王灵官,道教的护法镇山神将。《历代神仙通鉴》说其为玉帝的御前大将,专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民间有“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之赞。而据《明史》载:本名王善,岳阳湘阴县人,宋徽宗时曾师从西蜀道士萨守坚,受道符秘象,是道士林灵素的再传弟子。明代享受国家祭祀的一位重要道教神仙。</p><p class="ql-block">著名的雷神、火神,降魔之神,司掌收瘟摄毒。</p><p class="ql-block">其形象多为赤面髯须,身披金甲红袍,三目怒视,脚踏风火轮,左执金印,右举金鞭。其形象极其威武勇猛,令人畏惧的神仙。王灵官面对山门,额上火眼金睛,能辨识真伪,察看善恶。因此道教徒到宫观,进山门后首先朝拜王灵官,民间流传有“上山不上山,先拜王灵官”的俗语,以表达对这位道教护法神灵的崇敬。</p> <p class="ql-block">灵官是道教最崇奉的护法尊神。道教有五百灵官的说法,王灵官是五百灵官之首,称号为“都天大灵官”。<br></p><p class="ql-block">注意:</p><p class="ql-block">王灵官的手势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个意思,这是道教中的“山字诀”。</p> 这里还供奉着其它四位神人,分别是千里眼、顺风耳与哼哈二将。他们四位两两组合分列两侧,因此小小的山门里也是一番仙界的别样热闹! <p class="ql-block">看,这专注的表情仿佛在告诉我们每一个人!我在倾听,我在倾听!我在倾听你的声音。</p>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你在哪里?你在哪里?<div>简单介绍一下千里眼与顺风耳:<br>千里眼和顺风耳本是道教中的两位守护神,兄名高明,弟名高觉,原是棋盘山上的桃精和柳鬼,会很多妖术,后作战身亡,魂归桃花山,成为扰乱地方、为害百姓的妖精。妈祖经过此山,两人愿诚心皈依其门下,此后妈祖身侧就多了两位相貌吓人的常侍将军。<br></div> <p class="ql-block">通过这两位嘴嘴唇的动作差异,你不能区分吧?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哼哈二将。也是后世的门神组合之一!</p><p class="ql-block">文化小知识:</p><p class="ql-block">小说《封神演义》中有郑伦、陈奇二将。</p><p class="ql-block">郑伦是商朝的督粮上将,拜西昆仑度厄真人为师,真人教了他一手哼鼻的绝招,遇到敌人,鼻子回一哼,喷出白光两道,吸人魂魄,敌人便被擒拿。</p><p class="ql-block">陈奇也是商朝督粮官,受异人传授,遇敌时只要张嘴一哈,喷出一道黄气,见者魂魄自散。后来哼、哈二将相逢,各逞奇术,各显神通,打得不分胜负。周灭商后,</p><p class="ql-block">姜子牙归国封神,敕封他二人为镇守山门、宣布教化答、保护佛法的哼哈二将。</p> <p class="ql-block">正殿是天后宫中等级最高的建筑,为七檩单檐庑殿顶,整体为三勾连式,前接悬山抱厦,后接卷棚凤尾殿。</p> 香炉! 看看这一对遥相对视的小狮子!身边的档杆上已经缀满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愿!两只狮子也仿佛蹲坐在一片红色的云霞里,熬是好看。 殿前还有两眼泉水,分别是妈祖泉与普济泉。 看看几百年来,人们对妈祖的评价吧!<div>护国保民,资生锡类、宇宙精灵。</div> 殿内供奉着天后娘娘塑像,她凤冠霞帔,雍容端庄。四名彩衣侍女捧印、抱瓶、执扇恭立于两旁。<div>上方悬挂匾额分别为“垂佑瀛堧”“盛德在水”和“万里波平”,表达人们对娘娘的歌颂和美好愿望。</div> 大殿两侧均有彩绘壁画《天后圣迹图》,它借助天后诞降、乘席渡海、羽化升天等30余个故事,再现了妈祖的生平事迹。 此处卷棚即为正殿后身的凤尾殿侧墙。树影婆娑中尽显天后宫的宁静。 殿内供奉着净瓶观音、渡海观音与滴水观音。<div>小知识:</div><div>滴水观音的形象更是强调了这种慈悲精神(观音菩萨作为佛教中慈悲与智慧的化身,代表着无尽的怜悯和救苦救难的力量。),净瓶中的滴水如同观音菩萨的法力,能够润泽万物,带给人们希望和慰藉。</div><div><div>净瓶观音是佛教三十三观音相之一,亦称药王观音、圣观音或杨柳观音,其形象多为右手持杨柳枝、左手持净瓶,踞坐岩上结施无畏印,象征祛病消灾与仁爱宽恕 。<br></div></div><div>渡海观音通常立于莲花或海浪之上,手持宝珠或荷花,象征以智慧与慈悲普渡众生脱离生死苦海。</div> 两侧楹联:<div>接引群生扬三千大化,圆通自在住不二法门。</div> 信徒们的一份美好的心意。 藏经阁,也称后楼,里面曾经供奉明正统《道藏》一部。 现在里面供奉的是泰山娘娘。 里面的文创也是非常吸引游客的眼球的。 这里还有一个小知识,为什么天津的男同事喜欢自称二哥,而不是大哥?<div>早年间,天津夫妻若结婚后多年无子,就会到娘娘宫里烧香求子,天津人叫"拴娃娃”。趁道士们不注意,从香案上"偷”一个小泥娃娃揣入怀中算做他们的"儿子”。然后,还要定期去庙里换个大一些的娃娃,就真象小孩长个儿似的。如果今后生了男孩子,排行就得是老二,“哥哥” 会保护弟弟们的平安。于是娃娃大哥就成了家庭成员。家里的真大哥就成了“二哥”,天津人见面互称”二哥“、“二爷”的典故即源于此。<br></div> 藏经阁后面即是启圣祠。 这里供奉的是天后圣母的父母。<div>清代敕封其你林维悫为积庆公,其母王氏为积庆侯夫人。</div> 至此,天后宫中轴线上的建筑全部游览完毕了!<div>其外就是两侧的建筑了。</div> 元辰殿,也叫六十甲子殿。<div>这里供奉着北斗老姆及六十甲子元辰本命神,主管的是流年运势。</div> 这一殿形象俱备的神像会让你眼花缭乱的。但是,如果你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你也会看不懂。 简单说说斗姆。<div>斗姆元君是道教信奉的女神。她三目四首,左右各四臂。 相貌奇特,面现慈容。 道教经文《九皇斗姥说戒杀延生真经》较为细致地描绘了其形象:“九皇斗姥,金轮开泰,元君头挽螺髻,身被霞绡,耳坠金环,足登朱舄,左手执拂,右手执杵,乘五龙之车,趺八宝之座。”</div><div>斗姆元君的原型或为先秦时期神话中的“九子母”。屈原曾在《天问》提出疑问:女歧没有丈夫为何能生九子?</div><div>王逸作注认为,女歧为神女,无夫而生九子。此九子母大概即为斗姆原型,今民间信仰的神祇中仍有“九子母”,其职司生育。她的九个儿子可牛多多了,分别是玉皇、紫薇及北斗七星。<br></div> 这是北面的关帝殿。 里面供奉的是关圣,老人家还是夜读《春秋》的姿态! 特别喜欢殿门前这两组马上封侯的小雕塑,所以也就有了这几个侧面的相片。 这也是关帝庙前的,很值得一看的景观——清代建镇仓关王庙碑亭碑。 碑身上的碑文目前为止,仍未被破解。 来张细节的镜头,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一个个如花样的文字在对着每一双好奇的眼睛在笑!你能理解我的意思吗?? 下面说说南配殿里的、天津本地儿的一众神仙。 先介绍一下居中端坐的老人家吧!<div>她是王三奶奶。有人介绍说,她是清代嘉庆年间的京东香河县人,因医术高明并且经常无偿地为百姓医病,在她去世之后,为了纪念她悬壶济世、解救百姓的恩情,便被百姓们在娘娘庙里供奉成神明。</div> 这位是白老太太。<div>有人说她是五大家仙之一的白仙。还有人说她曾是早年间天津民间的一位医者,尤以治疗眼病见长,深受百姓爱戴。<br></div> <p class="ql-block">挑水大哥。</p><p class="ql-block">天津老辈人俗称他“傻哥哥”或“傻大哥”,“傻”字说明了挑水哥哥朴实真诚的一面。挑水哥哥穿着简朴,头戴斗笠,身旁放有扁担和水筲。</p><p class="ql-block">天津老辈人俗信挑水哥哥是小孩出天花时的保护神。与此相关的传说是挑水大哥本姓白,不仅精通医术,还可以用挑来的神水浇灭天花痘疹,让孩子健康长命。那时孩子“种花”后掉了痂,家长一般是要到天后宫酬谢挑水大哥及斑疹娘娘等,俗信孩子得到佑护,“花”出得又好又顺利。若是家境殷实的富户人家,还要为挑水哥哥敬奉草帽、水筲、扁担、鞋子等,以示答谢。</p><p class="ql-block">据1999年版《妈祖》一书中显示,挑水哥哥姓吴,生于宋代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原为福建龙海一带有名的神医,得道升天以后作为御驾仙班者,随妈祖来到了天津天后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两位分别是施药仙女和施药仙官。</p> 看看这已经成为了建筑一部分的修建标识。 信步天后宫,只要你留意,这里还真是处处皆风景!<div>不信,你看这简简单单的荷花缸里的数枝绿盖,在夏日的蓬勃生长,和画幅里的出水芙蓉又差在哪里?</div> 看这铜缸上的硕大的兽首!威风不? 你能闻到花香吗? 特别喜欢这一墙的风竹。 天后宫,真的值得来一趟!<div>因为这里真的有咱们老祖辈留下的文化的根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