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元宝山 (2025 7 16)

自然

<h3>  热河名称来自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温泉,温泉水流入武烈河后,当地冬季零下40多度寒冷的季节,承德市内流淌的武烈河也不结冰,远望河面上蒸汽朦朦,所以被称为“热”河。</h3> <h3>  热河,简称热,省会承德市,是中华民国的省份之一,是关外东北四省之一。民国三年(1914年)1月设置热河特别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明令改制为省。<br></h3> <h3>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7月30日撤销该省。原辖区划归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h3> <h3>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中,明确提到对应春夏秋冬,四时围猎分别称为,“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其中秋狝指秋季打猎,顺应肃杀之气捕猎‌‌。</h3> <h3>  “秋狝仪”是中国古代帝王秋季举行的军事狩猎仪典,属于&quot;五礼&quot;中的军礼范畴。该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周代&quot;三田&quot;礼制,《通典》中记载&quot;狝&quot;为秋季田猎专称。唐代已形成制度,由兵部制定仪程,由负责山泽管理、矿产开采监管及皇家苑囿事务的虞部划定猎区。</h3> <h3>  清代将秋狝制度化,康熙朝起固定于现在河北承德以北蒙古翁牛特部辖地的木兰地,延续唐代围猎规范的同时,并融入满族骑射传统。该仪式兼具军事训练与礼仪教化双重功能,是古代军队保持战力的重要制度。<br>  清代的木兰秋狝始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每年举行,终于乾隆年间。</h3> <h3>  成语“木兰秋狝”。指的就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帝王在木兰围场举行的秋季狩猎活动。其中康熙、乾隆在此围猎次数最多。</h3> <h3>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山庄东路上。避暑山庄建于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89年于1792年建成。园林主要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两部分。<br>  “承德避暑山庄”作为清代第二政治中心,康熙至嘉庆历代皇帝在此处理蒙古、西藏等边疆事务,曾接待六世班禅、处理土尔扈特部东归等重要历史事件。‌‌</h3> <h3>  1644年清朝进关后,为镇压汉人反抗侵略,驱除鞑虏的斗争,实行了残酷的杀戮政策。史可法领导扬州人民反抗入侵,城破曾被皇太极封为“和硕豫亲王”‌的多铎率领清军,在城内肆无忌惮野蛮的屠戮十日,扬州城内前朝臣民,男女老幼一个不留,全部杀死。 城内血流成河,哀鸿遍野,其惨象比当年日本鬼子屠戮南京城还血腥。<br>  多铎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与多尔衮是一母同胞的至亲兄弟,属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享有世袭罔替权‌。清入关之初,因多尔衮把持朝政,同母之弟的多铎非常疯狂,他带领彪悍的清骑兵,在“明奸”带领下从北到南,杀戮明臣民最多,攻占明城池最多,为清朝入关打下半壁江山‌。多铎被五世之后的孙辈弘历(乾隆),颂扬“开国诸王战功之最”‌。<br>  对这些杀人如麻,毫无人性的帝王,电视剧《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却把他们描绘成,堪比共产党员的仁人志士。看看蔡东藩著的《清朝演义》,那些帝王们的丑恶嘴脸,无耻勾当暴露无疑。<br>  满清1644年入关以来,因其彪悍、野蛮、不开化的统治,使中国早期出现的“资本主义”(明朝代表著作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萌芽被扼杀,社会倒退了几十乃至上百年。大量国土丢失,大量国人重又沦为奴隶。上千年的文化被毁坏,巨额财富被掠夺,国家倒退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这样的君主怎么值得颂扬。虽然他们也有“儒雅”的时候,但“儒雅”掩盖不了野蛮残暴的另一面。<br>  清朝在中华大地坐稳“江山”后,为达到国家统一,巩固王朝统治的政治目的,采取安抚汉人,安抚边疆少数民族的政策。努力营造一种安居乐居,社会祥和的假象。为此耗费巨资在承德修建了这座“夏宫”——避暑山庄。“避暑山庄”是目前世界上,现存专为“一个人”修建的最大的皇家园林。</h3> <h3>  “镜水云岑”是避暑山庄康熙(玄烨)三十六景中的第三十二景,由清代皇帝弘历(乾隆)题诗并命名。该景点以水镜澄明、山峦叠翠为特色,诗中描绘了水与山的交融之美,体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意境的结合。 ‌<br>  清代乾隆帝曾创作《水云岑》诗,表达对 <br>岑云水镜的赞美。<br> 水镜涵虚朗,岑云远接连。<br> 尽看流动意,不著象言诠。<br> 岚影落空翠,波光合暝烟。<br> 仰参兼俯察,易蕴睿题全。 ‌</h3> <h3>  卖国的“北京条约”在避暑山庄内签准。北京条约使中国丢掉,包括“库页岛”在内,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h3> <h3>‌ 避暑山庄的“避”字多一横是玄烨(康熙)题写时的书法艺术表现或有意为之,虽具体原因尚无定论。历史上伟人、名人写的有违常理的“字”,往往都有一定的意义。<br>  中国象棋楚河汉界两侧,红、黑两方的炮字写法不同,红方棋子统一使用热兵器的“炮”字,黑方棋子则保留古代冷兵器,用“杠杆原理”抛石的“砲”字的写法,双方不同的“炮”字寓意军事斗争中兵器进步的变革。‌‌<br>  毛主席借寓此意,在1951年为炮兵题词,“为建设强大的人民砲兵而奋斗!”中,故意将炮字,写成了冷兵器时代抛石的“砲”字。不理解的陈锡联说主席写了错字,其实主席寓意建国初期,我们的炮兵(兵器)很落后,需要加速炮兵(及各兵种兵器)科技现代化的建设。<br>  又如清代乾(隆)嘉(庆)时期,集书法家、篆刻家、文字学家、画家于一身,创立篆刻“邓派”碑学,被公推为自秦汉后又一“大家”,影响后世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成长,誉为“清代碑学第一人”的邓石如(邓稼先是其六代孙)。曾创一幅后人皆知的楹联,上联“海为龙世界”,下联“天是鹤家乡”。齐白石抄写此联送毛主席时,不慎将下联误写成“云是鹤家乡”。齐白石得知后心情很是忐忑,“毛主席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看出这对联上的错字时,自己该如何解释,传出去岂不被人笑话”。谁知主席看后认为,“‘云’对‘海’甚妙,‘天’改成‘云’,一字之差寓意不同,既然神仙们都可踏云来去,‘云’如何不可为鹤之乡”。后来有人再写此楹联,都将下联写成“云是鹤家乡”,不再有人知原联曾是“天是鹤家乡”了。<br>  再如武则天独创的“曌”字,虽然经历了改朝换代,但“曌”字美丽的字形,巧妙的创意,被后人认可、接受,并延续使用下来。</h3> <h3>  《易经》中“地天泰”(䷊)的“泰卦”是上上签的卦,“泰卦”为上坤下乾。泰卦通过“地天交泰”的卦象,揭示了阴阳交感、万物通达的规律。它既是对自然法则的抽象,也是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隐喻,“顺境中需保持谦卑,逆境中坚信转化,方能在变动中把握‘泰然处之’的真谛。”<br>  泰卦的核心是天地交感,阴阳平衡。乾(阳)在下主动上升,坤(阴)在上柔顺下降,二者相遇交融,打破静态对立,形成动态阴阳平衡,推动事物发展。泰卦内有三个阳爻,故有“三阳开泰”之说。《易经》中此卦为大吉大利卦,得此卦万事大吉。</h3> <h3>  北京天安门内故宫建筑群历经三朝,最终形成中轴线由南至北顺位为,太(太、泰相同)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钦安殿,顺贞门(坤宁门),神武门。御花园中院墙正南为“天一门”。<br>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座大殿构成外朝核心,是明清皇帝举行大典的场所。<br>‌ 太和殿‌位于中轴线最南端,是三大殿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明清两代用于举行登基、大婚、万寿节等重大典礼。其面阔11间(清代改为9间),重檐庑殿顶,象征皇权至高无上。<br>  中和殿‌紧邻座落太和殿北侧,形制较小,为方形单檐攒尖顶。皇帝在此暂歇并接受典礼前准备工作的汇报,如阅视祝文、检查仪仗等。‌‌<br>  保和殿‌是最北端的大殿,明代用于皇帝更衣,清代改为宴请外藩及举行殿试的场所。其建筑风格与太和殿相似,但内部空间更为灵活。‌‌<br>  坤宁宫座落在北,乾清宫居南。坤宁门、乾清门分别在两宫的北南方。交泰殿座落在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使坤宁宫乾清宫北南交感、平衡,顺应“地天泰”。<br> ‌“地天泰”泰卦象征天地交泰、万物通达,故常被用来预示吉祥、顺利,永吉永利。 ‌</h3> <h3>  与“地天泰”卦意相佐的是“天地否(皮)”的“否卦”(䷋)。“否卦”上乾下坤,天上升地下沉,天地不相连。“否”者塞也,闭塞不通。至此天地两隔,万物肃杀,故有秋风扫落叶之说。占的“否卦”万事不顺,是个下签卦。<br>  生活中人们遇到事都希望顺利、舒心、大吉、高兴,当遇到挫折时,希望不愉快、闹心的事快点结束,所以有了成语“否极泰来”。“否极泰来”就是由“否”、“泰”二卦转化而来。<br>  当然有“否极泰来”就有“泰极否来”,《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叙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即祸(否)与福(泰)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福(泰)能变成祸(否),祸(否)亦能变成福(泰),人的一生不可能总与光明、顺利相伴。所以毛主席说共产党人的事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h3> <h3>  承德避暑山庄也应按“地天泰”顺位设计建筑。康熙在《御制避暑山庄记》中虽没有提及到,是因为山庄中不存在“太和殿”、“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这些建筑,但“地天泰”的美好寓意,帝王们在“避暑山庄”建筑上一定会体现出来。</h3> <h3> 这是皇帝出行坐的车,数一数是不是“三十辐” 。 不是,是十八辐。看来社会进步,车辐减少了。 <br>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对车无、有之辩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br>‌ 车轮的哲学‌。三十根辐条汇聚于车毂(木制轴套),正是车毂中心留空的构造,才能使车轴转动实现运输功能。此例揭示:木质结构构成车毂实物(有),中间孔洞的虚空(无)才是车辆运行的实质支撑。<br>  老子通过“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哲学框架,“有”指向物质实体,为功能实现提供基础;“无”指向虚空结构,决定事物的本质效用。‌‌<br>  人类的进步,事物的进化,是历史的必然。“大辂椎轮”是一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元年》,原句为“大辂椎轮,始造也”。它的字面意思是“大车和椎轮,都是最初的制作”,比喻事物初创时的简陋或初始形态。直接意思即表述车轮的变革与进化。“大辂”为华美的大车子,“椎轮”为没有辐的原始车轮。在南朝梁·萧统《文轩·序》中述为“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此语意思为,大辂由椎轮而成(初始再漂亮的大车,轮子都是没有辐的)。“大辂椎轮”哲理上虽喻为始造者,但另一层意思是“比喻事物的进化”。<br>  所以老子《道德经》中诉“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而到了近代的清王朝变成了“十八辐共一毂,”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老子时代的车,也是由“椎轮”——没有“辐”的原始车轮进化而来。</h3> <h3>  清代皇帝巡狩时乘坐的轻步舆(轿)。<br>  轻步舆是清代乾隆年间改制后确立的皇帝专属交通工具,属&quot;三舆&quot;体系之一。该舆由明代折合明轿演变而来,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式定名并规范形制,主要用于皇帝外出狩猎、巡视等场合。<br>  舆高3尺4寸,采用花梨木结构并施朱漆,座椅以象牙装饰,配有金漆踏几,需16人抬行。其形制特征为无帷幔的显轿结构,轿顶呈盔帽式,轿杆位置经过特殊设计以确保行进稳定性。</h3> <h3>  在避暑山庄宫墙之外,有十二座皇家寺庙。包括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安远庙、普乐寺、溥仁寺、溥善寺、广安寺、殊像寺、罗汉堂、广缘寺、普宁寺、普佑寺。</h3> <h3>  《御制避暑山庄记》由玄烨(康熙)撰写,成书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六月,是康熙为承德避暑山庄题写的诗文。该文记录了避暑山庄的地理位置、建造背景及功能定位,并由乾隆时期的朝鲜学者朴趾源引用“北压蒙古,右引回回,左通辽沈,南制天下”等表述,强调其作为中央政权统治枢纽的战略意义。 ‌<br>  玄烨在避暑山庄初具规模时(1711年)撰写此文,将其视为“天工有神斧,佳境聚一处”的胜地,并强调此地“道近神京”,“往来无过两日”的地理优势。文中还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br>  玄烨为避暑山庄各处景象题取景名时,也对古诗词广征博引。如长虹饮练和双湖夹镜,取意李白的《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水流云在,取意杜甫的名篇《江亭》“水流心不竟,云在意俱迟”。风泉清听,取意孟浩然名句“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香远益清,出自周敦颐《爱莲说》“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br>  这些充满诗意的题名,恰切地点出了景点的特色,景点名称亦即诗之题名,诗题之下,均附有介绍本景点的小记。</h3> <h3>  “云山胜地”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建。是“康熙三十六景”第八景。楼两层,面阔5间,进深1间。不设楼梯,而以假山为自然磴道。因其踞岗背湖,居高临下,有“俯瞰群峰,夕霭朝岚,顷刻变化,不可名状”的意趣,故有此名。楼上西间原为佛堂莲花室,内供青玉观音一尊,每当中秋月夜,后妃于此祭月祈福。从楼北出岫云门,即达湖区。</h3> <h3> 购个“清”帽头上戴,<br> 新鲜物品孩童爱。<br> 本是前朝遗弃物,<br> 电视剧滥有买卖。</h3> <h3> 累了就不走,扬臂伸双手;<br> “自然石板阶,绊倒头击缶”。<br> “你累我不累?背包钧已够”;<br> 远道无轻载,父爱胜汗流。</h3> <h3> 蹬上假山巅,不敢往下观。<br> 闭目学阿 Q,害怕腿发颤。<br> “快照马上走,多待头晕眩”。<br> “站好睁开眼,脚下有危险”。<br> </h3> <h3>   承德元宝山<br>  “元宝山”地处承德市双滦区元宝山大街后侧,标志性景观为山顶一块长160余米、高宽均22米的元宝形石,横卧山巅。元宝形石两端翘起,中间凹陷,形似古代元宝,故得名“元宝山”。</h3> <h3>  承德元宝山属燕山山脉,此段山体为红色沙砾岩,元宝山海拔562米,每当太阳下山前,阳光夕照在“元宝山”上,山上的“元宝”金光万丈,看到的人回眸忘返,内心不免升起贪图之念,元宝山的“元宝”太逼真了。</h3> <h3>  元宝山很美,每当太阳落山时,山下夜幕降临,阳光掠过山顶时,山顶的“元宝”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熠熠生辉。</h3> <h3>  《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大型实景演出前,我坐在座位上,突然发现对面山上金黄色的“元宝”,马上按动快门拍下了这张照片。<br>  随着山体逐渐变暗,“元宝”越来越亮,又越来越红,越来越暗黄,越来越“远”,越来越激起人心的欲望。元宝山太美了!她如全天候奉献“美”姿,定不会激起人们对她芳容的争睹,她美就美在每天的那一时刻。元宝山不愧为承德十大名山之一,指那硕大的金黄“元宝”刹那窥视人间就不辱其名。</h3> <h3>  “元宝山”山脚下设有大型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br>  该剧以“元宝山”为天然背景,结合灯光、活动幕布、战马及千名演员,展现玄烨(康熙)一生的经历,成为承德夜间著名旅游看点。‌‌</h3> <h3>  《鼎盛王朝·康熙大典》的实景演出舞台,由自然山脉与人工搭建而成,是立体活动舞台。<br></h3> <h3>  《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大型实景演出剧目,自2011年6月开始公演,迄今为止累计演出千余场,接待游客近150万人次。<br></h3> <h3>  《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剧,展现了玄烨(康熙)由生至死的人生。剧中原灯光照亮前蹄腾空战马上坐骑者为玄烨(康熙)。远处山巅即为元宝山上的元宝。</h3> <h3>  《鼎盛王朝·康熙大典》‌的演出,必须要有灯光的渲染,天黑了才可演出。每晚演出二场。我们看得是八点开演的第一场。</h3> <h3>  这是我见过最大、露天、立体、活动舞台。舞台上骑兵扬鞭奔驰,兵车隆隆驶过,灯光变幻无穷震撼无比。</h3> <h3>  《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此景,展现的是秋狝的宏大场景。</h3> <h3>  舞台展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剧中秋狝的场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