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祝塘镇九百年

王天明

<h3> 因缘巧合之故,我来到了江南的一个古镇、一个有着九百年沧海桑田的古镇、一个有着一个个古老传说的祝塘镇进行。当我置身于祝塘的时候,恰逢夏日雨后,空气中泛着浓浓的湿热感,却挡不住我对祝塘的好奇。途径一家又一家企业的门口,时不时趟过路上的积水,聆听着祝塘人自豪的介绍,一种震撼油然而生——不管历史如何变迁、人世如何更迭、苦难如何深重,人们对真的记忆、善的回味、美的追求是永恒的。通过祝塘人编印的《祝塘九百岁》一书,更可以看到祝塘人的骄傲。<br> 祝塘镇位于江阴市东南部,属长江三角洲对外经济开发区,是无锡、江阴、常熟三市区的地域几何中心,总面积59.59平方千米。祝塘最早可上溯到原始社会的舜时期。舜虽然没有在这块热土居住过,但他的庶子的后裔是很有可能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着。宋元时期这里叫西舜乡,后改为西顺乡,至清朝嘉靖时期,西顺乡始有祝塘市,即祝塘地区形成的集市,有数不清的庄园、大宅、商铺。1937年12月,日寇占领祝塘,在遭受到当地抗日武装的顽强抵抗后,气急败坏的日寇放火烧了祝塘,大火断断续续烧了好几天,祝塘镇被烧得所剩无几,苟活下来的老百姓流离失所。祝塘镇起源于1951年设立的祝塘乡,1955年由祝塘、永平、金庄、祝北4乡合并称为祝塘乡,1958年9月改为祝塘人民公社,1984年4月复称祝塘乡,1987年7月撤乡建镇,2001年6月与隔壁的文林镇合并成为现今的祝塘镇,共辖12个行政村。<br> 九百年沧海桑田的祝塘古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小镇,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比较著名的有明朝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探险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的祖居,有元末明初《水浒传》的作者、文学家施耐庵曾隐居在大宅村教私塾的徐家。在祝塘镇街边,与正团座在一起吃晚饭的一家人聊天时,一盘螺丝几个小菜一口啤酒的他们,如数家珍的诉说,透过生活的压力,溢出满满的自豪。<br>  曾经的繁华、悲苍已成往事,如今的祝塘人生活幸福安康,众多名胜古迹、湖塘公园、美丽乡村,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去处。有赏梅胜地祝塘梅园、体现江阴人民忠勇无畏抗清守城历史的阎公祠和“毅魄同归”石牌坊、风铃阵阵香火袅袅的泽枯禅寺、以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古镇记忆公园、清静悠然的筑塘湖光,有美丽乡村之称的李家村、石堰村,有世界最大、藏品最多、好似一本“口琴百科全书”的东方口琴博物馆,更有配套设施齐全的方便居民生活的综合服务站,服务站成了居民幸福烦恼的倾诉站、合法权益的维护站、国家政策的宣讲站。</h3> <h3>  祝塘远不止于九百年,再过九百年,祝塘人又会给人们一个什么样的惊喜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