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返回西安途中,路过丹江口,我们就直接去了南水北调的丹江大坝。</p> <p class="ql-block">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坐落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水域横跨鄂、豫两省,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p> <p class="ql-block">丹江口水库,由1973年建成的丹江口大坝下闸蓄水后形成,横跨湖北、河南两省,由汉江库区和丹江库区组成。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394.8亿立方米,水源来自于汉江及其支流丹江。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将达1022.75平方公里,蓄水量达290.5亿立方米,被誉为“亚洲天池”</p> <p class="ql-block">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视察长江,在地图上指着丹江口,明确提出了“南水北调”的设想。1958年3月25日,中央政治局在成都召开会议,周恩来总理根据毛主席南水北调的构想和专家们的规划,在会议上正式提议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得到会议的支持和批准。毛泽东在会上兴奋地说:“打开通天河、白龙江,借长江水济黄、丹江口引汉济黄,引黄济卫,同北京联系起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丹江口水库水质连续25年稳定在国家二类以上标准,水质保持优良。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开始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地区的北京、天津、河南、河北4个省市的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丹江口大坝附近水质透明,水面宽阔,风平浪静,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p> <p class="ql-block">截至2021年10月1日中午12时,丹江口水库入库流量为3640立方米每秒,出库流量为7450立方米每秒,水库水位上升至169.40米,再次刷新了丹江口水库水位最高水位线的记录。</p><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10日,丹江口水库水位蓄至170米正常蓄水位。</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20日17点,丹江口水库水位达162.52米,并仍将维持上涨态势。</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国道行走,无意间看到了丹江,迷人的景色,吸引着我们停下车,驻看这意外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在美丽的丹江我们留下了很多美照,它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美景,还有楚辞文化。</p> <p class="ql-block">“从丹江口水库下的50里丹阳,到横跨南方多省的‘超级大国’,楚国的发展史是一部创业奋斗史,楚脉流淌的开拓、包容、创新、诚信的文明血液,贯通中国历史与未来。”</p> <p class="ql-block">“筚路蓝缕”源自楚国右尹子革的励志箴言,子革在当时内忧外患之际,以楚国首任君主熊绎“驾柴车、穿破衣”激励楚国人民,无论条件多艰苦都要永不言弃。</p><p class="ql-block">“周天子分封楚国时,仅给了50里封地,最初在今丹江口一带(随之迁至荆山),面积不如现在山区的一个村。”但楚国并未被画地为牢,而是以都城丹阳为圆点不断扩展,攻占铜绿山古铜矿,让楚国掌控了当时中国70%的铜矿产量。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楚国的国土面积已多达1000里。包括现今的湖北、湖南全部,河南南部、江西北部、安徽西部、重庆东部、陕西东南部。</p><p class="ql-block">但楚人并未止步于此,又经过300多年的发展,至战国中晚期,楚国的疆域达到5000里:东北到达山东南部,东部至上海及整个江浙沪和安徽,南方到达广东北部,西部至重庆涪陵,西南至桂林西部;西北至秦岭南部,北边到黄河边上,这也是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由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