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科普常识鸟类篇!(453)黑化-棕背伯劳

陈夏富

<p class="ql-block"><b>棕背伯劳(学名:Lanius schach)属于中型鸣禽,是伯劳中体型较大者,体长23-28厘米。棕背伯劳前额黑色,眼先、眼周和耳羽黑色,形成一条宽阔的黑色贯眼纹,头顶至上背灰色(西南亚种黑色)。下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棕色,翅上覆羽黑色,大覆羽具窄的棕色羽缘。飞羽黑色,内侧飞羽外翈羽缘棕色,初级飞羽基部白色或棕白色,形成白色翅斑并明显露出于翅覆羽外。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外翈具棕色羽缘和端斑。颏、喉和腹中部白色,其余下体淡棕色或棕白色,两胁和尾下覆羽棕红色或浅棕色。 虹膜暗褐色,嘴、脚黑色。亚成鸟:色较暗,两胁及背具横斑,头及颈背灰色较重。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b></p> <p class="ql-block"><b>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夏季可上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山次生阔叶林和混交林的林缘地带。有时也到园林、农田、村宅河流附近,活动。​留鸟。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多单独活动。常见在林旁、农田、果园、河谷、路旁和林缘地带的乔木树上与灌丛中活动,有时也见在田间和路边的电线上东张西望,一旦发现猎物,立刻飞去追捕,然后返回原处吞吃。性凶猛,不仅善于捕食昆虫,也能捕杀小鸟、蛙和啮齿类。领域性甚强,特别是繁殖期间,常常保卫自己的领域而驱赶入侵者,当见人或情绪激动时,尾常向两边不停地摆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中国三有保护鸟类: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