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流怀想:山与桥的诗意交融

雨露

<p class="ql-block">  站在东流陶公祠旁,目光穿越时光与空间的界限,投向南面香隅镇方向。那一排巍峨大山,是皖南山区的起点,如大地伸出的有力臂弯,揽住无尽峰峦。山脚下,华龙洞静卧,似在缄默中珍藏着远古的秘密;山巅之上,现代化的大风车悠悠转动,叶片划破天际线,将自然之力与科技智慧奇妙融合,风声与机械运转声交织,谱出独特乐章 。</p> <p class="ql-block">  这横亘的高山,总让我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年前陶公笔端的悠然意境,在此刻的视野里悄然重叠。虽学者对“南山”确切所在争论不休,可当目光触及这连绵峰峦,那股从心底漫出的悠然与宁静,与陶诗意境别无二致。山雾轻笼时,它是朦胧的诗画;晴日朗照时,它是清晰的哲思。或许“南山”本就不局限于具体方位,而是一种能让人心灵栖息、忘却尘嚣的精神象征,眼前这山,恰以雄浑姿态,承接了这份跨越千年的诗意传承 。</p> <p class="ql-block">  移步长江边,望东长江大桥清晰入画。碧水之上,大桥如长虹卧波,钢铁筋骨撑起联通两岸的梦想。晴朗天气赋予绝佳能见度,桥的轮廓、远处山峦与江面航船,层次分明。这不仅是建筑奇迹,更是环境向好的生动注脚——澄澈天空、清透江水,与人文建筑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  从陶公祠的南山遐想,到长江边的大桥盛景,自然与人文在此交融。皖南的山,藏着历史与诗意;长江的桥,连着发展与希望。它们共同诉说:这里的自然环境因岁月沉淀愈发醇厚,人文底蕴借山水滋养不断延续,在时代浪潮里,书写着生态与文明共荣的美好篇章,让每一个驻足者,都能在山的悠远、桥的壮阔中,读懂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无尽温柔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