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鸿沟是认知不同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p class="ql-block">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堆人为了一块金子抢得头破血流。 一个人悄悄捡起他们身边的一块钻石,扬长而去。抢金子那帮人,死的死,伤的伤。 </p><p class="ql-block">而拿走钻石的那个人成了富翁。 其实,那帮抢金子的人并非没有能力抢钻石,而是:<b style="color:rgb(237, 35, 8);"><u>自始至终,他们就不知道有比金子更值钱的东西。</u></b>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u>认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u></b></p><p class="ql-block"> 认知是什么?来看下面这张图:</p> <p class="ql-block">相信90%的人眼中,都会看到一张凸出来的脸。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当画面翻转,从侧面图能很明显地看出,这是一张凹进去的脸。 </p> <p class="ql-block">认知学家解释: 这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凹进去的脸,因此头脑中不能形成凹进去的脸谱。心理学上有个“个人构念论”。 意思是一个人认知,是由过去的见识、经历、思维、期望、评价,等等形成的观念。每次遇到相同或相似的场景时,我们习惯用以往的经验作出判断。当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很低的时候,他脑海中的构念就会趋向单一,缺乏弹性,因而做出来的决策就很狭窄。</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当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很高的时候,脑海中的构念就会更多元,因此决策会更灵活。简而言之:一个人的行为,受其自身认知能力的影响。</b></p> <p class="ql-block">相信大家都看过这个故事。说两个南方人去北方卖伞。但到了北方之后,都发现北方少雨,鲜少有人需要雨伞。因此,两个人都陷入窘境。其中一个眼看自己在街上叫卖了几天无人搭理,就打道回府了。而另一个思索一番后,决定把雨伞改装成太阳伞。第二天到街上一吆喝,北方人见太阳伞新奇,有用,于是抢购一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u>一个人的认知层次,决定了他看世界的高度。</u></b></p><p class="ql-block">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劝深陷感情骗局的姐妹早早脱身,她反而会去寻找更多自己被爱的证据,甚至还会怀疑你别有用心。 劝早早辍学混社会的朋友,去学一些技能,好好读书,他可能会反唇相讥:读那么多书干嘛,早晚不还是要出来打工。 总有一些人,你跟他讲努力,他跟你聊出身;你跟他说实力,他跟你聊运气。你捶胸顿足,心力交瘁: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他就是听不懂呢? 是他们故意抬杠、蓄意狡辩吗? 倒也不见得。人和人之间最大的不同,源于“认知模型”的不同。很多人固执的根源就在于此。就像下面这张图,每个人所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样。 </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人脚下空无一物,所以他只能看到表面虚假的美好与生机。 第二个人读了一些书,见过了一些世面,看到了美好背后还有黑暗和消极的一面,于是陷入了痛苦迷茫。 第三人学识渊博,认知卓越,明白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故此能在黑暗和迷茫中窥见希望。 当你站在山脚下看世界,只能看到眼前几百米的的山石、树影;当你站在半山腰看世界,看到刚才挡在你面前的树木,已经成为你脚下的风光;当你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所有的风景尽收眼底,再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的视线。你的认知水平越来越高,站的更高更远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困惑你的事情,不过是过眼云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