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深度遊之八——摩洛哥第二站

Xushuhua

摩洛哥最大的城市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位于摩洛哥西部,濒临大西洋,距离首都拉巴特仅88公里。被誉为“摩洛哥之肺”、“大西洋新娘”。<br> 摩洛哥之旅的第二站,来到了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这座被誉为“白色的房屋”的城市,以其随处可见的洁白建筑和远眺可见的湛蓝海水而闻名。这座非洲城市弥漫着独特的摩洛哥式浪漫气息,而其浪漫之地更是数不胜数。 《卡萨布兰卡》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品之一,该片被美国电影协会评为影史百大爱情电影之首。影片以1941年尚未落入德军之手的卡萨布兰卡城为舞台,讲述了乱世背景下一段身不由己、感人至深的三角爱情故事,并在爱情主题中很好地融入了战争、正义、自由、忠诚。 卡萨布兰卡以其独特的海滨风光融合了现代气息与自然之美。蔚蓝海浪拍打礁石,海风裹挟咸涩自由。白昼冲浪者逐浪,入夜霓虹倒映粼粼波光。 迈阿密海滨大道,这条紧邻大海的观景道,不仅是卡萨布兰卡最迷人的景致之一,更是与当地著名景点哈桑二世清真寺相邻的绝佳位置。大道中央是一条宽敞的车行道,而靠近大海的一侧则铺设了宽阔的木栈道,其扶栏外是蔚蓝的大西洋,让人心旷神怡。 此外,栈道栏杆下伸向海滩的部分还巧妙地布置了一排咖啡座、酒吧和泳池, 为游客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度假氛围。 沿阿密海滨大道向前,远远地,壮观的哈桑二世清真寺离我们越来越近。 哈桑二世清真寺,位于卡萨市区西北部大西洋海滨,坐落在伊斯兰世界最西端。占地总面积9公顷,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是卡萨布兰卡的地标建筑。 该寺源于哈桑二世国王的一个梦,在梦中真主安拉向他传投了古兰经中的句箴言“真主的宝座在水上”,于是国王得到灵感,在卡萨布兰卡的大西洋海岸移沙填海建起了这座如梦似幻的清真寺,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来自海上。该寺耗资5亿多美元,历时6年,于1993年落成。 哈桑二世清真寺于1987年8月正式动工。3万名工人和技术人员移沙填海,日夜奋战,用掉了30万立方米混凝土、4万吨钢材和6.5万吨大理石。经过5年的施工建设,清真寺于1993年8月30日建成启用。清真寺从此成为卡萨布兰卡的新标志。 哈桑二世清真主体工程建筑面积2公顷,长2米,宽100米,高60米,可同时容纳10万人祈祷,是仅次于麦加情清真寺和埃及的阿兹哈尔清真寺的世界第三大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内外装修十分精美,是摩建筑工艺的代表作。清真寺的宣礼塔高172米,夜晚自宣礼塔页有激光束射向圣地麦加。此外,配套设施也极其完善,塔内有电梯,主体建筑地下有浴室和停车场,附属建筑还有宗教学校国家图书馆、博物馆等。 哈桑二世清真寺,这座位于卡萨布兰卡的宏伟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庄重的宗教氛围吸引着无数游客。作为非洲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它不仅展现了摩洛哥深厚的宗教文化,更成为了摄影爱好者的绝佳取景地。在这里, 你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让你的心灵得到洗涤。 它的独特设计令人叹为观止,其中 三分之一的面积竟然建在了海上。这一巧妙构思不仅是对摩洛哥阿拉伯人祖先从海上来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刻纪念,更展示了人类建筑艺术的非凡创造力。 清真寺分主体大殿和露天广场两部分。清真寺的宣礼塔高二百米,号称世界之最。塔身以乳白色大理石砌就,饰以繁复的几何纹样,远望如一柄直刺苍穹的利剑。塔顶装有激光装置,夜间向麦加方向投射绿光,据说能及三十公里之远。 殿内外回廊玉柱气宇轩昂。 主体大殿内可容纳2.5万名穆斯林祈祷,广场上可以容纳8万名穆斯林同时礼拜。主体大殿屋顶可以遥控开启闭合,25扇自动门全由钛合金铸成,可抗海水腐蚀。正门重35吨,据说只有国王来了才会打开。 该寺设备先进,是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被誉为穆斯林世界的一大“宝物¨”。 大殿内的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冬季气温降低时,地板可以自动加热;夏季室内温度过高时,屋顶可以在5分钟内打开散热。 步出清真寺时,海风渐劲,裹着浪沫拍打堤岸。回望这座海上巨构,忽然觉得它像一艘搁浅的方舟,载着人类的虔诚与虚荣,在现世与永恒之间搁浅。 穆罕默德五世广场,作为卡萨布兰卡的中心,不仅是现代化的象征,更是自由的象征。是城市里最重要的市政广场、市政府、市议会厅、市法院、邮局、银行…这座城市最核心的部门与机构,几乎全部围绕这座广场而建,整体设计和规划都是在当年法国殖民地时期留下的,卡萨布兰卡也因此有了“北非巴黎”之称。 穆罕默德五世广场是这座城市的中心,也是这座城市现代化的象征。广场上成千上万的象征自由和平的鸽子自由飞翔, 广场上,数以万计的鸽子展翅翱翔,象征着和平与自由。穿着传统白衣长袍的摩洛哥人在广场周围穿梭,与鸽子和谐共存。 摩洛哥之旅第二站的最后一个项目是 梅克内斯古城。梅克内斯古城位于摩洛哥北部,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历史名城。 梅克内斯古城建于十一世纪,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梅克内斯城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宫殿、城墙、清真寺,以及粮仓、马厩、澡堂、喷泉和集市等,成为当时的首都和北非最繁华的城市之一。现存古城墙长约40公里,是摩洛哥保存最完整、形式最丰富的古城墙。 古城墙上建有众多各具特色的古城门,梅克内斯古城由此得名“多门之城”。 1996年,梅克内斯古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七至十八世纪,梅内克斯又被称作“黑色之城”,这个名字并非源于非洲传统城市的感观,而是因为第一位君王带领黑人收复了被英国和西班牙占领的领土,统一了摩洛哥。 梅克内斯城建于11世纪,是摩洛哥王国四大皇城之一,1672年由阿拉维王朝的第一位君主穆莱·伊斯梅尔(Moulay Ismael)定为首都。阿拉维王朝至今仍然统领着摩洛哥王国,因此,穆莱·伊斯梅尔堪称今天摩洛哥皇室的祖先。 梅克内斯古城最初是柏柏尔人建立的一个军事要塞。凭借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它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商业中心。 17世纪时,阿拉维王朝的穆莱·伊斯梅尔登上王位,决心将梅克内斯打造成一座宏伟的都城。在他的统治下,梅克内斯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时期,修筑起高大城墙和巨大的城门,兴建起富丽堂皇的王宫和清真寺,以及建设要塞、粮仓、马厩、澡堂、喷泉和集市等。 如今,梅克内斯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依然保留着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 古城墙连绵25公里,是摩洛哥“最长、最完整,布局最复杂和形式最丰富”的古城墙。其中最著名的曼苏尔城门,建于1732年,至今依然耸立,正面镶嵌着精美花纹的马赛克,顶端还刻有阿拉伯文的箴言。 <div> 漫步卡萨布兰卡,感受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庄重与海上奇迹,沉醉于迈阿密海滨大道的蔚蓝与悠闲,探索古市场的异域风情,在穆罕默德五世广场与鸽子共舞,在梅克内斯古城的大街上徘徊,欣赏古老的建筑、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在摩洛哥喧嚣的旅游版图上,这一站保持着一份难得的宁静与从容。<br></div><div><br></div><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