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世纪典藏珍宝艺术展之一【112】

海之音

<h1><br></h1> <h1><p>浙江省博物馆迎来了绽放的华辉,这是一场东西方艺术对话。展览由浙江省博物馆与北京圣轩文化集团联合主办,汇集来自国内外文博机构的珍贵藏品,呈现300余件跨越五个世纪、涵盖多个国家珍宝的璀璨绽放。东西方冠冕、首饰、器物、艺术品等,展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与精湛工艺。</p>展览聚焦16-20世纪全球珍宝艺术,通过“自然灵感”“古典传承”“东西交融”等主题单元,呈现中西方工艺美学的碰撞与共生。</h1><h1>约300件传世珍宝向人们展示500余年来珠宝首饰制作工艺与艺术风潮的发展变化,讲述中西方文明互鉴的璀璨故事。</h1> <h1>法国CHAUMET麦穗冠冕</h1> <h1><p>东方代表:明代金镶宝荷花簪、清代点翠钿子、定州博物馆藏鎏金点翠嵌宝龙凤冠(三龙十八凤设计)。</p>西方代表:法国CHAUMET麦穗冠冕、新艺术运动蜻蜓胸针、希腊回纹冠冕(可拆卸为项链)</h1> <h1>新艺术运动蜻蜓胸针(约1890年):采用空窗珐琅技术,蜻蜓翅膀薄如蝉翼,象征机械精密化对珠宝的影响。</h1> <h1>这些珍宝既是权力符号、技术载体,更是文明碰撞的“微小宇宙”。从紫禁城到凡尔赛宫,从匠人作坊到工业生产线,每件展品都在诉说人类对美与权力的永恒追逐,以及文明在交锋中的共生共荣。</h1> <h1>工艺技术亮点</h1><h1>中国工艺:累丝、錾刻、点翠等技法(如浙江省博藏金累丝蜂蝶赶菊花篮簪)。</h1><h1>西方创新:铂金蕾丝镶嵌、祖切割(如19世纪德国皇室祖母绿冠冕)。</h1> <h1>展览通过“滋养:自然的果实”“重影:在西方寻找东方”“执着:古典的遗产”“丰饶:多元的自由”四大部分,深度剖析16至20世纪东西方艺术的互动与共生关系。新艺术运动的蜻蜓胸针和明代的金镶宝荷花簪,尚美巴黎冠冕的麦穗与清代钿子的点翠,诠释着诗意的自然之美。</h1> <h1>展览还包含国内顶级文博机构的典藏珍品,定州博物馆藏“鎏金点翠嵌宝龙凤冠”无疑是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这件展品装点三龙十八凤,展现了清朝的宫廷审美。</h1> <h1>铂金钻石镶嵌革命:19世纪氧气焊枪发明使铂金加工成为可能,冠冕纤细造型由此诞生。</h1> <h1>法国殿堂级珠宝艺术世家CHAUMET尚美巴黎特别遴选了约40件珍贵典藏参展,这些珠宝体现了19世纪以来欧洲珠宝艺术的超高水准,其中有7件典藏珍品为全球首展。</h1> <h1>展览汇集了来自广东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香港两依藏博物馆、意大利安娜莫得基金会等单位收藏的近400件(套)艺术珍宝。展品涵盖晚宴包、粉盒、礼服、首饰等多种类型,每一件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匠心独运的艺术价值。它们跨越时空,共同讲述着16至20世纪的历史变迁与东西方美学的交融故事。</h1> <h1>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天工巧艺”从材质、工艺、纹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各式珍宝的精湛技艺;第二部分“时代镜像”展示不同时期珍宝艺术在社会变迁的融合、发展和创新;第三部分“东西辉映”讲述中西方珍宝艺术在文化交流中的回响和新生。</h1> <h1>在展陈设计上,展览巧妙融合多媒体、镜面空间等沉浸式互动技术手段,营造深邃的展厅氛围,通过搭建动静结合的展区,打造突出明星展品的打卡空间。特别定制的龛式低反玻璃薄柜与灯光组合有效避免眩光等问题,让观众更好地欣赏珍宝华彩。</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