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东岳庙

信天翁

<p class="ql-block">文/信天翁</p><p class="ql-block">图/手机自拍</p> <p class="ql-block">  古城西安的寺庙众多,最不起眼的恐怕就数东门里的东岳庙了。不但外地人鲜有知晓,就连西安本地人也很少有去过的。</p> <p class="ql-block">  东岳庙是供奉东岳泰山大帝的庙宇,全国各地建有不少,不但北方大城市里有,很多小县城也都有东岳庙。</p> <p class="ql-block">  西安东岳庙位于大东门(长乐门)内北面紧靠顺城巷的地方,一直延伸到东一路。</p> <p class="ql-block">  这座始建于北宋时期的古老庙宇,其实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曾无数次与我擦肩而过,而我却从未走进过它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文革前我家一直住在东关,我在城里上小学,母亲单位就在靠近城墙根的东一路上。我每到周末就从学校先去母亲的单位,等母亲下班后再一块儿回家去。</p><p class="ql-block"> 顺着城墙里边的小土路(现在叫顺城巷),出大东门回东关。</p><p class="ql-block">土路一边是残砖不全的老城墙,一边是高低不等破破烂烂的土围墙,其中一段还曾被废旧木板栅栏代替过。但这道矮墙还是遮不住庙宇大殿的高大身姿,虽然大殿一副灰头土脸的残破老旧模样,甚至殿顶瓦楞间长满了荒草,可在周围一片平房矮屋的海洋里,仍然不失为鹤立鸡群般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曾指着东岳大殿问过母亲,母亲回复我说原先是个老庙,现在是昌仁里小学的校舍。</p><p class="ql-block"> 故此从东岳庙身旁走过了不知多少回,却从未一睹其真容。</p> <p class="ql-block">  西安东岳庙是北宋政和六年始建的,明代又进行了扩建和修整,清时将其圈入了满城之中,解放后又圈进昌仁里小学移做校舍,从而一直与社会隔离,较好的依照原貌保存了下来(但殿内塑像还是没能逃过文革浩劫)。</p> <p class="ql-block">  2002年,为保护这个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单位,政府将昌仁里小学迁出去了。</p><p class="ql-block"> 2012年,政府开始着手动工实施整修庙宇工程。</p><p class="ql-block"> 2018年,东岳庙以西安市民俗博物馆的名义,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这个在它身边长大的老西安人,直到古稀之年才终于走到了它的真容面前。</p> <p class="ql-block">  东岳庙坐北朝南,规模较大。 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大殿、中殿、后殿及东西两庑殿等。</p> <p class="ql-block">  参观东岳庙有门票,凭身份证免费领取,即可进入大门。</p> <p class="ql-block">  一号殿即大殿,是供奉东岳大帝的场所。气势恢宏,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六步架,双步周回廊,单檐歇山顶。殿顶覆盖琉璃瓦,凝碧生辉。四周共有二十四根朱色廊柱,柱石之上均刻有各种雕花纹饰,其中殿前的八根柱石上刻的是二龙戏珠浮雕,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  最为珍贵的是大殿东西两壁与北壁两端之上的巨幅彩色壁画,笔法高超,题材丰富,均为元末明初之原作(应出自当时名匠之手)。</p> <p class="ql-block">  这些壁画高近6米,几乎与大殿高度一致,为陕西省内最大面积的单体壁画,虽然部分己模糊不清,但其秀丽画风依然栩栩如生,其绘制水平也是全国所有东岳庙里最高的。</p> <p class="ql-block">  大殿壁画,线条遒劲,精致秀丽,描绘了东岳大帝领导下的各类司职图画。东西北三面墙上各绘18幅,总共54幅司职图。其题材来源于佛教的“十王图”和中国传统的鬼神信仰,涉及山水、人物、楼阁、花卉等内容,其中栩栩如生的各类人物就有252人之多。</p> <p class="ql-block">  第一单元壁画18幅,就是指东墙上的18个司职图。</p> <p class="ql-block">  第二单元是北墙右侧(北墙中间被塑像背景分开了)墙面上的9幅司职图。</p> <p class="ql-block">  第三单元指北墙左侧的9幅司职图。</p> <p class="ql-block">  第四单元就是西墙上的18幅司职图了。</p> <p class="ql-block">二号殿位于大殿与后殿的中间,故而也称中殿。规模较大殿稍小,应为供奉东岳大帝夫人淑明皇后的场所,也是寝殿。</p><p class="ql-block">殿内墙上也绘有浓墨重彩的大壁画四幅,内容均为神话传说和古代民间故事,人物、房舍、山水,绘制的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三号殿即后殿,位于东岳庙的最北端,再后面就是东一路。后殿建在两层12级台阶之上,应为供奉东岳大帝父母的场所,规模小于前两殿,位置却高于前两殿。意为多层台阶多层敬仰,又称父母殿。</p> <p class="ql-block">  东院内的四号殿,又名三教宫。据当地老人回忆,原本此殿内立有三尊塑像(后毁于文革时期破四旧的浪潮中),分别为老子、孔子和释伽牟尼的等身彩刻塑像,分别代表道、儒、释三教,反映出宋元之后三教合流的趋势。</p><p class="ql-block"> 这本是该庙的一大特色,可惜如今己不存。</p> <p class="ql-block">  整座庙宇内,除少量的工作人员外,并无任何僧侣道士等宗教人员。八百多年历史的宗教场所,不见一丝香火寮绕,没有任何供案香炉功德箱之类的法事设施,当然也没有时下已泛滥成灾的商业化铜臭气。</p> <p class="ql-block">  草坪中蹲伏的石羊石马石虎等,虽然风化剝蚀的几近失形,但那都是汉唐时期的千年宝贝。</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不少碑碣,虽然都已保护起来,可惜剝损风化比较严重,实在是难以欣赏了。</p> <p class="ql-block">  这些停放在殿檐下的木轮马车,看似破旧灰暗,却是晚清民初时期古董级的当年原物。</p> <p class="ql-block">  另一处偏殿里展示的是明清时期的各色花盆,相当的精致漂亮。</p> <p class="ql-block">  还有几个展示厅里,是西安民间各个朝代的书画作品,也很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  院内绿地上,各种从民间收集上来的门墩石、拴马桩……</p> <p class="ql-block">满院林荫满院花草,葱笼间透着芬芳;</p><p class="ql-block">满殿壁画满地文宝,肃穆中泛着书香。</p><p class="ql-block">名为民俗博物馆,却处处彰显着高雅;</p><p class="ql-block">说是宗教信仰之地,可不闻钟鼓诵经声。</p> <p class="ql-block">  寂静,清幽,神闲,气定。好一处神仙所在!是我喜欢神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人迹寥寥,难得慢慢端祥;</p><p class="ql-block"> 静穆无声,正好凝神细思。</p>